食品安全论文范例范文

更新时间:2020-04-09 来源:行政法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行政法论文】

  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使食品质量成为中国经济生活的热点。食品质量认证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项有效的制度安排。CAC和ISO制定的食品标准综合、全面、规范,已成为食品的基本国际标准。我国的食品标准低、数量少、空白点多,不适应食品安全的需要。以下是我们整理的食品安全论文,希望带给你论文写作的灵感。
  
  题目:如何严守进口食品安全底线
  
  [提要]食品安全被视作国家公共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本文就我国进口食品总体状况及问题,提出加强我国进口食品检验检疫监管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充分保障我国进口食品安全。
  
  关键词:进口食品;检验检疫监管;食品安全
  
  当今世界,进口食品安全作为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重大而现实的民生问题,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关系国门安全和国家对外形象。
  
  作为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肩负着进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大责任,面对新任务、新挑战、新形势,如何进一步做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充分保障我国进口食品安全已成为摆在我们检验检疫部门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2016 年全国进口食品贸易情况
  
  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贸易的主要特点是:增速趋缓、来源广泛、种类多样、地区集中,部分大宗进口产品已成为国内市场重要的供应来源。
  
  (一)进口食品增速趋缓。
  
  据WTO 数据统计,2011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食品进口市场。国家质检总局数据显示,2016 年全国共检验检疫进口食品132.4 万批、3,918.8 万吨、466.2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10.4%、-7.8%和1.5%.近五年间,进口食品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 2.6%.
  
  (二)进口食品来源广泛。
  
  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来源广泛。2016 年我国从 187 个国家(地区)进口食品,其中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十位的分别为:欧盟、东盟、美国、新西兰、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智利,共 380.3 亿美元,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 81.6%,其中欧盟、东盟和美国占比超过 50%.
  
  (三)进口食品种类多样。
  
  目前,我国进口食品覆盖了全部种类。2016 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十位的食品种类分别为:肉类、水产及制品类、油脂及油料类、乳制品类、粮谷及制品类、酒类、糖类、饮料类、干坚果类和糕点饼干类,共计 433.2 亿美元,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 92.3%.其中植物油、乳粉、肉类、水产品等大宗食品的进口量分别达到 673.5 万吨、96.5 万吨、460.4 万吨、388.3 万吨。
  
  二、2016 年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
  
  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总体稳定,没有发生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重大进口食品安全问题。全国各口岸检验检疫监管发现,部分食品品种食品添加剂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微生物污染、品质不合格和标签不合格问题较为突出。
  
  (一)进口食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
  
  近年来,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严格口岸检验检疫,2016 年共检出不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未准入境食品3,042 批、3.5 万吨、5,654.2 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4%、325.2%和135.5%.
  
  (二)未准入境食品的主要种类。
  
  2016 年,未准入境食品覆盖几乎全部种类,其中按批次排列前十位的种类分别为:饮料类、糕点饼干类、粮谷及制品类、糖类、酒类、乳制品类、茶叶类、肉类、干坚果类和水产及制品类,占未准入境食品总批次的 82.6%.
  
  (三)未准入境食品的主要来源地。
  
  2016 年,未准入境的食品来自 82 个国家(地区),其中按批次排列前十位的来源地分别为:中国台湾、欧盟、东盟、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和土耳其,占未准入境食品总批次的 86.4%.
  
  (四)未准入境食品的主要不合格原因。
  
  2016 年,未准入境食品涉及 15 类不合格项目,其中按批次排列前十位的不合格原因分别为:食品添加剂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微生物污染、品质不合格、标签不合格、证书不合格、货证不符、包装不合格、污染物、未获检验检疫准入和转基因成分,占未准入境食品总批次的98.2%.
  
  三、未准入境进口食品主要不合格原因分析
  
  由近几年来进口食品发展态势可以看出,进口量保持稳定增长,随着进口面的扩大包括进口国别扩大、进口品种的扩大、进口商的扩大,最终造成进口食品质量安全形势压力较大。
  
  主要问题暴露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外食品质量标准与我国国家标准有较大出入,主要反映在食品添加剂允许使用范围及添加量方面,很多符合进口国家标准的食品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二是随着进口食品贸易量不断增长,进口食品供应链也愈加国际化、复杂化,供应链渗透了不同国家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技术法规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素质,从本国到区域再到全球的连带发展,食品从原料加工到最终成品运输,存在一定质量安全隐患;三是目前很多进口食品为市场采购而非定点加工,进口时未加贴中文标签或加贴中文标签不规范;四是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与日俱增,转基因食品、跨境电商形式进口食品等领域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不断涌现;五是进口商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币升值,国外很多食品包括农产品价格低于国内,进口食品贸易发展空间巨大,因此很多原来不从事食品贸易的进口商都纷纷加入进口食品行列,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从性,造成进口环节检验检疫、监管工作压力剧增。
  
  四、如何更好严守进口食品安全的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国家进口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
  
  国家质检总局建立国家进口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制度,作为进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检验检疫部门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不折不扣完成质检总局下发的年度抽检计划;同时还需进一步规范进口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实现监督抽检的进口食品品种全覆盖,食品分类明确统一标准,依据贸易规模、进口国食品安全控制水平以及消费者关注热点等确定并动态调整重点抽检产品,克服抽检盲区;检测项目要科学,特别是要克服食品不合理分类造成检测项目的不准确。
  
  (二)进一步优化进口食品风险评估模型。
  
  进口食品风险评估的信息输出是某个国家、生产企业、进口商、产品、项目组合的安全风险水平体现,因此现有的风险评估模型应该进一步优化和细化,信息输入应拓宽渠道和范围,除现有的检验检疫监督抽检、风险监测数据外,还应包括美、欧、日等各国家地区的风险预警系统数据、标准法规和 SPS 措施信息、境外生产企业的注册信息、出口商信息、进口商信息以及国内外食品安全信息和行业动态等,信息输出应精确分类定位到产品和企业,以便采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同时还应开展国内外食品安全标准法规比较研究,对于国内外标准法规差异较大的项目应优先实施抽检。
  
  (三)进一步规范进口食品合格评定程序。
  
  《食品安全法》明确进口食品依照合格评定程序实施检验,为进口食品检验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律基础,应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进口食品合格评定程序,确保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进口食品的科学监管。
  
  在现有的合格评定活动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各个要素的定义、法律依据和工作程序,科学设定合格评定程序的组合,重点对境外体系评估程序、境外生产企业注册、进口商随附合格证明、进口食品监督抽检等予以规范。
  
  (四)进一步完善分级监管措施。
  
  有效督促进口食品责任相关方特别是进口商、境外生产企业、境外出口商主动履行主体责任,从源头把控风险,从而提高口岸通关效率。
  
  一是要尽快完善“进口食品不良记录管理实施细则”,对预警的进口商、境外生产企业及出口商实施布控,与检验检疫日常查验、抽检规则相关联;二是要实施分类监管,对进口食品实施常规监管、强化监管、扣留监管、暂停进口等监管措施;三是尽快建立并实施优良进口商评定制度,实施便利监管措施,主动引导企业遵纪守法,提升质量,确保安全。
  
  (五)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能力建设。
  
  重点解决监管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升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应保证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获得充分的信息和教育,以开展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实施人才培训“繁星”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全员培训;注重培养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的复合型“全科查验人员”,为“双随机”查验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以进口肉类、乳品等为重点,组织开展针对性更强的证书甄别、口岸查验、感官检验等侧重具体操作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发现食品安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造一批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忠诚卫士”.
  
  (六)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信息宣传力度,提高食品安全知识普及率。
  
  积极开展各类议会活动如:企业座谈会、食品质量安全宣贯会以及“食品安全进社区”活动等,确保活动形式多样化,全面提高社会公众的质量安全意识;同时,通过微信平台、政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播食品质量安全信息,逐步形成“政府重视、部门监管、企业自律、社会关注”的食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2016 年中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falvlunwen/3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