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责发生制在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更新时间:2019-12-26 来源:会计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会计论文】

摘要

  当前预算环境与经济环境变化迅速,由于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特征,权责发生制在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变化完善。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下,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须真实和及时的反映行政单位的日常经济活动,并与现行会计核算制度和经济发展政策保持一致。权责发生制不但满足了行政单位对于会计核算的具体要求,同时提高了财务信息、资料的质量,为行政单位提供了公正、客观的数据,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财务工作。现行的权责发生制在我国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管理过程中正朝着科学化和创新化的方向进行发展。

  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核算的方式已逐渐由收付实现制演变为权责发生制。费用跨期摊销与信用制度促进权责发生制的出现,权责发生制在我国的《会计法》中被解释为:凡属于该时期的费用以及收入,不管款项是否收付,都应该按照该时期的费用以及收入进行相应的处理[3]。相反,对于不属于该期间的费用和收入,即使款项已经收付,仍旧不能按照该期的费用和收入进行处理。

  现有收付实现制在会计核算中存在不能综合反映行政单位的负债状况和不利于行政单位的绩效考核的弊端。行政单位会计核算若采用收付实现制,则不能对其负债信息和资产状况给予充分的反映。收付实现制过于重视对未来资金的支出,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收付实现制已不能对具体的项目予以分析担保和计划,导致行政单位隐形债务不断累增,不能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予以良好的进行数据反馈。

  如若财务信息不能充分的说明行政单位的负债情况,则可能会导致行政单位的资源逐渐枯竭,更易引发行政单位的系列性财务危机。如果将我国现有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与其他国家行政管理水平进行比较,则会发现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略高。我国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主要针对行政单位的整体资金活动和预算编制,如果成本预算不具备相应的会计要求,则行政单位的绩效考核将更加缺乏与之对应的会计数据。据相关调查显示:在行政单位的内部,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观点,即:绝大多数工作人员认为行政单位的经济运营不需要与企业单位的保持一致,进而轻视对绩效考核的管理。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引用收付实现制,不能将行政单位的支出与收入相匹配,对于公共服务以及公共产品也不能有效、及时的做出数据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行政单位的财务风险。

  二、权责发生制在会计核算中的优势体现

  (一)综合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

  收付实现制已不能全面综合和真实的反映现行行政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例如:行政单位与个人或外部单位发生的非现金修配、修理劳务,确认财政部门的预算收入指标,虽然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债务、债券关系,但在收付实现制的背景下,却很难在会计核算中真实的反映出来。

  (二)有助于解决资金虚多的状况

  按照财政法规的相关制度,财政部门拨付预算资金时通常按照序时制度进行,尤其是工程的项目资金,财政部门由于按照年度预算的模式执行,大部分资金可能会在年底才能拨付于行政单位,行政单位按照工程的进度进行工程款的支付,往往不能在年底支付于施工单位,容易导致施工单位在年底财政资金出现大量结余。若将权责发生制应用于预算资金的拨付过程中,便可轻易的解决上述问题。

  (三)提高会计报告真实性

  行政单位的会计报告可完整和真实的反映其权益、负债以及资产等状况,但在收付实现制的背景下,行政单位的会计账表不能真实的反映非现金应付未收、应收未付的收益、成本等款项。

  例如:行政单位的年度预算指标,在没有进行财政拨付时,不能真实的反映行政单位的财政状况,对于已经发生的部分费用,由于没有现金支付,不能在账面上予以真实的反映,导致行政单位的权益和负债状况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降低了行政单位会计报告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四)便于成本核算

  权责发生制可以显着的提高行政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行政单位在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时,并不代表行政单位不计成本和不注重经济效益。行政单位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需充分考虑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使用效率和成本,并适当的分析其成本和效益。会计预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是对成本效益进行有效分析的前提条件,让行政单位实现的收益与发生的成本进行相互配比,让行政单位活动在会计上的成本效益指标更具可比性,能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

  三、权责发生制可行性分析

  (一)调节债务债权关系

  行政单位在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时,会不同程度的与其他政府部门、个人和企业发生经济业务的往来。由于商业信用是客观存在的,行政单位各部门间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债权债务关系,权责发生制的背景下可对债务债权的偿还、发生过程进行清晰、完整、准确、及时的记录,对实际产生的收益和费用进行准确的计量与确认。

  (二)预算指标存在约束性

  行政单位须将预算指标作为一项债权和收入列示。行政单位所采用的年度预算指标通常是经人民代表大会审核通过的具有法律意义的经济指标,其法律约束性通常比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签订的民事合同的约束性更高[9]。由于行政单位对预算指标的要求逐渐增高,财政部门发布的预算指标虽然没有给行政单位予以拨付,但已成为行政单位财务收支状况中的一项收入,在权责发生制的背景下,可将财政部门发布的预算指标直接作为行政单位的一项收入,在会计核算上予以真实的反应。

  (三)财务活动过于单纯

  行政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从收入方面而言,主要包括行政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财政拨款等;从支出方面而言,主要包括基础建设的支出、专项经费的支出、公用经费的支出和人员经费的支出等。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相对而言比较单纯,对于部分项目的核算,例如行政单位日常公用经费的核算,大部分内容在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下没有显着的区别。

  (四)政府所把握的公共资源

  当前我国现行的公共资源基本都由政府进行管理和控制,尤其是在近年来财政部门开展了相关的资产清查活动,对每个行政单位的资产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对行政单位的资产进行反映,有助于行政单位加强对资产的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行政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权责发生制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各部门盲目扩张

  行政单位各部门间存在频繁的往来款项,这些款项在收付实现制背景下不能被高效处理,部分部门会将权责发生制应用于会计核算中,直接导致行政单位在财务方面肆意扩大自由裁量权,但审计部门却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及时的监督。

  (二)深受行政单位性质的影响

  现行行政单位存在较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与其他国家的行政单位相比较,我国的行政单位深受政府性质和市场经济的影响,权责发生制在我国不能完全实现,只能通过逐步扩张的方式实现。对于性质与企业接近的行政单位,权责发生制可以更为全面的进行推广,但对于差额和全额较大的行政单位,通常很难把握财政资金的来龙去脉,将权责发生制一步到位。

  (三)权责发生制对于人力资源的要求过高

  权责发生制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权责发生制不仅简化了财务管理的相关操作,而且大大降低了核算成本,因此,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应拥有一定的操作技能、财务管理知识和业务水平。当前行政单位很难寻觅到既拥有扎实的理财与管理理念,又拥有较高的业务技能和会计素养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只有借助于强大的人力资源,才能确保将权责发生制应用于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中,不会给行政单位带来较大的风险。

  五、结束语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原有的收付实现制已很难满足行政单位的具体要求。权责发生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能够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还能满足行政单位的发展需求。将权责发生制应用于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会在会计核算的收入、成本的计算和会计报告的设计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我们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不断的改善既有方案,提出更为合理的科学计划,引进更具综合性的专业人才,才能促进行政单位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牛素萍.权责发生制在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12):150.
  [2]张东明.试论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权责发生制[J].财经界,2013,(29):179-180.
  [3]刘文姣,刘青.关于行政单位实施权责发生制的思考 [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7):6-7,8.
  [4]郑治锹.事业单位会计收付实现制及权责发生制在核算中的利弊 [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6):15-16.
  [5]盛维媛.论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改革路径及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164-165.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guanlixuelunwen/2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