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问题与完善策略

更新时间:2020-01-13 来源:会计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会计论文】

摘要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 号]、《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 号]以及《会计法》明确要求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有效发挥作用。内部控制是会计监督的重要基础,与会计监督直接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保证内部控制的最终实现。
  
  一、 什么是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简称内控。指一般公司企业内部的控制运作。我国财政部对内部会计控制做了如下的定义: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简言之,内控是一个成熟严密的体系,是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整套完整成熟的内控制度可以有效的保证财务信息和物产物资的信息真实性和安全性以及完整性,可以促进管理的有效,监控经营目标,促进经营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对企业的成长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在管理体系中,内控和管控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帮助管理者从全局把控企业的全局。
  
  二、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我国在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内控制度目前还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和弊端,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资金安全形成较大的威胁,为灰色交易和腐败留下来滋生空间。在保证国家资产安全,有效促进企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运行,建立一套完整有序的内控制度,完全有必要,并且迫在眉睫,只有建立企事业单位的有效成熟严密的内控制度,才能抑制腐败的滋生。
  
  (一) 规范收入支出,实现依法理财。
  
  所有行政单位以及大部分事业单位运行经费都是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这些经费的使用情况必须公开透明。通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能够真正的实现依法理财,约束单位相关责任人的行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每一笔资金的收入支出程序,提高其使用效益。
  
  (二) 保护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应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企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是国家资产的直接管理单位,在企事业单位设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对国有资产的安全有重大意义,可以在涉及到国有资产安全的问题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效监督企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变得更加规范,更加有效,使得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更加科学,更加有效,预防经济犯罪,保护国家干部,保护国家资产和人民利益。
  
  (三)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建立科学严谨、成熟严密的内控制度,可以有效的对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心进行科学分工,科学处理,使每一笔会计信息都有迹可循,在处理程序上更加科学规范,最大的防止错误的发生,有效提高了纠错能力,对重要会计资料的传递过程有效监督,防止失真和泄露,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因此,针对会计制度建立一套有效科学的内控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评价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基本上都是由本单位所设定的内部工作人员和机构来执行,根据管理的实际需要分为定期监督和不定期监督。外部监督则是由财政、审计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来进行。
  
  由于受到内部、外部各方面环境影响,且缺乏具体的内控量化评价指标,导致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执行力度仍然不够,监督评价机制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有的单位内部控制不力,等到审计部门来审计时,才发现单位财务管理混乱,相关人员长期贪污、挪用国家资金,而单位领导人竟然毫无察觉。
  
  (二) 会计系统控制比较薄弱。
  
  1. 不相容岗位存在混岗,财务人员兼岗比较普遍。实际工作中,由于编制紧张,人手有限,许多单位,特别是较小的单位,都存在不合法的兼岗情况。比如出纳兼会计、出纳兼档案保管、记账兼复核等。
  
  2. 会计基础工作较薄弱。有些单位没有出台正式的财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审批流程文件,导致财务管理随意性较大,各部门和责任人员的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三) 预算控制比较薄弱。
  
  随着零基预算、刚性预算和其他新的预算制度不断出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加强财务人员预算业务培训,预算能力有所增强,但仍不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表现为:预算编制较粗糙笼统,收入、支出分类不够细;预算刚性不足,导致年底经常性调整预算规模;预算执行不严,存在预算执行与预算下达脱节的情况。
  
  (四) 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这往往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没有加强内部控制,管好用好单位经费的动力,许多单位负责人内控意识淡薄,缺乏内控知识,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件麻烦事,可有可无。有的单位认为本单位业务简单、人员少、资金量少,有没有内控无所谓;有的单位将内控制度装裱上墙,却不执行,最终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有的单位简单地将财政、审计部门的预、决算和定期不定期的财务检查等同于内部控制。最终导致财会人员不了解单位业务活动,无权参与单位重要决策,无法发挥领导参谋助手作用。财会部门退化成为领导的“钱袋子”,财务人员成了“付款员”,造成国家财政经费的大量浪费。
  
  四、 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一)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自身内部控制必须加强自身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各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分管领导作为内控体系主导,各级财政审计部分应对他们进行定期不定期内控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强化内部控制意识,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从而规范单位内控制度的执行,实现单位内控的制度化和长效性。其次,建立相应内审部门,从制度上确立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对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实现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合规。最后,关键岗位要实行分岗设权、定期轮岗、亲属回避制度。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与相应处罚,这样才能够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
  
  (二)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和部门预算的实施效果。因此,要想有效发挥单位内控制度效力,高效使用财政资金,必须扎实做好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系统控制作用。按照规定,单位的所有经济业务都要记入单位法定账簿,财会系统控制要求单位根据《会计法》、《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其他国家财会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具体情况的财务制度,明确财务岗位职责职权,财务审批程序,原始票据、会计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处理程序和传递流程,财务印章、发票、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人员工作移交程序。坚决避免“一支笔”审批制度,实现财务会计工作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同抓共管,公开透明,真正发挥财务会计的监督职能。
  
  (三) 强化部门预算制度。
  
  预算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始终,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部门预算管理。(1)要建立科学的预算编报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编报的预算一经财政部门批准,其基本经费和和项目经费是不能随意改变用途和支出规模的,因此,要加强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管理,明确地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经费的年度需求额度和支出时间,并贯彻执行,从而保证本单位全年财务支出平衡有序进行,避免年底突击用钱,或大量结转结余财政资金,影响预算执行。②要建立规范的预算调整机制。年度部门预算执行中,要根据预算执行进度和变动因素,及时提出预算调整措施。③要建立健全预算岗位。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执行、审核、监督等不相容职务分离,防止出现同一岗位决定项目立项、申报和执行。
  
  (四)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列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除了上述预算制度之外,还有着宏观的控制制度。具体有行政事业单位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财政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政府采购、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等等。行政事业单位要增强法制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控制舞弊行为发生。
  
  五、 结束语。
  
  总之,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地进步发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好“钱袋子”,才能切实履行国家职能,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同时促进本单位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 号。  
  [2]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 号。  
  [3]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财会(2008)7号。  
  [4]俞黎。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0)。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guanlixuelunwen/2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