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小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其正确引导的必要性

更新时间:2019-09-12 来源:德育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德育论文】

摘要

  201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连续的追踪调查,公布了国内首份“少年儿童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当前少年儿童的偶像近七成是文体明星,比例远高于科学、艺术等领域的杰出人物。这份报告也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担忧者不在少数。但也有专家认为,文体明星成为少年儿童的偶像与榜样,是影视娱乐广泛普及带来的必然现象,其在小学生心理上的投射,并不代表是坏事,只要我们正确对待,适当引导,就可以避免很多负面影响。针对这种现象,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偶像崇拜意识,积极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并对不正确在世界观做心理干预,就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偶像人物,配合小学语文教学,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偶像观”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其作用与意义,是任何书籍或影视无可比拟的。事实上,小学语文教材承担着更多的文以载道与审美教育重任。而从“偶像”教育这方面来说,小学语文教材也树立了更多的先进模范人物。如何让教材中的人物成为小学生的偶像,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加以注意的重要事项。以人教版的教材为例,分别有《王二小》《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手术台就是阵地》《小英雄雨来》《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青山处处埋忠骨》《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军神》《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等。
  仔细分析这些语文教材中的英雄人物和榜样模范,大多是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战争年代下的英雄人物,一方面为小学生所倾慕,并在游戏中所模仿。另一方面,这些英雄化的人物形象,又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难以给小学生留下持久的偶像意识。正是这样的复杂原因,英雄主义精神虽然会长时间的停留在学生的意识中,但学生并不一定会崇拜这些英雄。也正因此,《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退出教材的争议持续了很久。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对这些英雄人物形象的光辉品质做出精辟讲解,使小学生真正的理解这些英雄人物形象。事实上,在和平年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仍然需要,这是为小学生补“精神之钙”的重要途径。但在小学教学中,我们并没有将这些英雄的光辉品质与民族生存联系在一起,我们没有将这些英雄的人性光辉阐述的更加贴近学生。正如前文所述,小学生羡慕文体明星,大多看到的是其名利笼罩下的威风,众星捧月下的排场等。但这些文体明星对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贡献则被忽略,他们付出的艰辛劳动也被漠视。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讲述教材中的英雄人物,还是看待现实生活中的文体明星,都要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仅要看到英雄的付出,甚至生命的付出,更要看到他们为民族人类所做的卓越贡献;不仅要看到文体明星的光鲜外表,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艰辛付出,以及得到人们普遍喜爱的原因。而教师更应该利用课文讲解,力图使教材中的人物成为学生所崇拜的偶像,这其实考验的,正是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人格魅力。

  二、研究小学生偶像崇拜行为及其教育策略,是对其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小学生的精神生活与个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众所周知,偶像对人的影响之大,绝不可忽视。但另一方面,如果掌握不好分寸,则又会使一个人迷失自己,甚至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这有无数的少男少女的悲剧做例证。而涉及到小学生,这个问题更应该引起重视。他们的天真无邪,心如白纸,更容易在偶像崇拜中难以把握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容易受到心理伤害而走向精神偏执。事实上,随着影视文化的普及,手机等多媒体的扩展,鱼龙混杂的精神文化产品开始包围学生,小学生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偶像崇拜”已成为当前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绕不开的重要问题了。
  从心理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偶像的存在,可以使人处于一种“刻骨铭心”的依恋与思念,甚至不自觉的疯狂模仿。如有些小学生疯狂搜集偶像的一切,包括身高、体重、星座、婚恋等情况,四处打听偶像的行踪,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来模仿偶像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等。如果这些行为只是暂时的,不足为奇,但如果长期如此,让偶像占据了自己的整个心灵空间,则必然会使得学生逐渐脱离实际,性格偏执而缺乏与父母同学的沟通交流,最终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
  但从心理学的另一个角度来说,偶像人物在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给人以无穷的前进动力,可以激发人们前进的勇气和热爱生活的激情。有时候,偶像人物的一举一动所产生的力量,可以促使人们加倍的努力,并在模仿的过程中提升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们需要偶像人物,或者说在某个时期需要信仰以及精神力量的源泉,并为自己的生活增光添彩。也正因此,心理学认为,偶像对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也是人类正常情感的自然流露。
  也正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小学生的偶像崇拜倾向进行心理干预。可以说,崇拜偶像,但又不迷失自我,模仿偶像,但更要了解自己,这是我们进行心理干预必须把握的分寸。这是因为,学生的成长成熟,本质上需要自我的努力与探索,并逐渐积累人生感悟,最终使得自己的心灵成熟。而学生的偶像崇拜,是要认同其努力打拼事业成功的精神,或者是其崇高的人格魅力,或者是其贡献人类的杰出成就,并从中获取营养成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自我的发展上。否则,对偶像的崇拜日益浓烈,最终却迷失了自我,必然会成为偶像的俘虏。

  三、小学生具有性格不稳定,人生偶像不断变换的特征,这就需要我们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使其树立对科学家、艺术家等的偶像崇拜
  小学生的“偶像崇拜”,带有一定的娱乐色彩。他们聚在一起互相交流,模仿偶像的行为,搜集并分享共同偶像的一切,这成为学生成长历程中的一部分。更有甚者,很多学生采取给偶像写信,甚至奔波千里参加偶像的活动等。由此可以看出,当小学生出现偶像崇拜时,家长不必要惊慌,即使出现一些疯狂的行动,也不能一味的强压或者禁止,而要学会适当的引导。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正确地加以引导,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理解偶像对自己的巨大促进作用,则会对学生的精神生活起到较大的提升,对教育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1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