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方法运用于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更新时间:2019-09-13 来源:物理教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所特有的科学方法是实验法,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当今学科教学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实验教学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笔者在多年的实验管理和实验教学中,对实验教学的方法做了一些改革和创新,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增加演示实验的趣味性

  现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大多为所授知识而做,有的太“理性化”而不够贴近现实生活,更多的则缺乏趣味性,学生感觉枯燥无味、难于接受。为了克服这些弊端,笔者尽力增设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趣味性实验。
  在初二引言课中,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体验物理世界的无穷奥妙,笔者精心准备了精彩的演示实验和简单易行的学生实验。例如在演示气体膨胀球时,教师用手握住玻璃球的一端,瞬间在另一端的玻璃球中产生红色的美丽喷泉,学生顿时兴奋不已,有的还要求来握一握。有学生认为是教师手上有什么特殊东西,笔者立刻拿了两套装置让一些学生自己做,结果都非常成功,学生感到非常神奇。
  又如在“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教学中,笔者以一曲周杰伦的《双节棍》伴随师生走进课堂,使学生在音乐中自然地进入角色。而后有节奏地来回敲响学生玩过的五颜六色的七音管,通过鲜艳的色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美妙清脆的声音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去探讨、求知。
  再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笔者先用力挤压两个塑料挂衣钩合在一起,请两名学生上台拉开它们。结果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拉开,学生感到非常神奇,不可思议。这样用两个生活中的小物品来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设置悬疑,从而让学生带着神奇又轻松的心情走进课堂,在形象生动而又贴近生活的实验中展示知识的魅力,使学生在意外的情景中获得知识。

  二、变化演示实验的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课本中大部分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及规律都是用实验揭示出来的,这些实验多由教师演示,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往往是教师做得辛苦,讲得吃力,而学生看不真实,听得困难。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一些演示实验做了创新、改变,收效甚佳。
  例如在教授“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内容时,笔者把课堂搬到实验室,改教师演示为学生探究式实验。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等效电阻的含义,顺利地完成了实验探究。
  又如“电磁感应”的教学,为了展现法拉第的研究过程,体验科学家探求真理的艰辛历程,对怎样才能产生感应电流,笔者先后让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根据问题自己做,然后再指导他们大胆尝试、寻找。台下学生观察、记录,并在教师具有指向性的启发下归纳总结出结论。
  通过这些不同的实验方式,改变了“教师包干做到底,学生看完听到尾”的独角戏式教学模式,既达到了师生互动、学生参与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且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课堂上增设学生参与性实验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边做实验边学习,将极大地激活物理课堂,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种方法能使学生脑神经细胞高度兴奋,心理活动特别活跃,有利于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合理、科学地设计一些实验,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手脑并用学科学。
  例如在“摩擦力”的学习中,为帮助学生认识“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学生做加深认识和理解。而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中,笔者先让学生亲自体验,积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的感性认识:(1)把书用手拉着在桌面上滑过,然后再把另一只手紧压在书上,再一次拉着书在桌面上滑过,体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2)把一张报纸平铺桌面上,用手拉着书在其上面滑过,然后与直接在桌面上滑过对比。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使学生对知识印象更深刻,吃得更透彻。

  四、添加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而光靠课本中安排的实验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特别是在一些教学的重点、难点上不多做实验,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就有困难,这就要求教师根据需要自行设计实验。
  例如电学中的短接问题,是大部分学生的难点,教材上也没有安排实验。为了使学生彻底弄清这个问题,笔者设计了一个简单实验:两个小灯泡串联,两灯均亮,然后用导线直接接在其中一个小灯泡的两端,结果此灯不亮,另一个灯的亮度大大增加,从而清楚看到短接后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的事实。
  又如:在学习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掌握使用方法,分别在对应的学生练习实验中补充了两个实验(如图1和图2所示),要求:(1)观察、记录开关闭合后,两灯和电表所发生的现象;(2)把图1的现象与电路短接做对比;(3)把图2中电压表的示数跟电源电压比较。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对电表的正确使用有了进一步理解,而且还为学习“电阻及欧姆定律”等知识埋下了伏笔,同时也为学习电路故障一类问题做了铺垫。

  
    五、创设实验解答习题

  在习题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在分析例题或解答处理习题时,讲得头头是道,有板有眼,而学生却雾里看花,不知所云,甚至有的学生怀疑教师讲解结果的真实性。这时可适当地运用实验做帮手,借助实验情景分析处理问题。
  例如:如图3所示,a、b为两枚小铁钉,当将相同的两块磁铁靠近并紧密接触,磁铁下的小铁钉将( )A.相互吸引,下落;B.相互推斥,下落;C.立即落下;D.无法判定。
  对于题中所述情景产生的结果,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认识不够全面,理解不深刻,大部分学生靠猜。
  为了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答案,笔者按题目做了实验演示,学生亲眼看到:在两块磁铁靠近时,两枚铁钉下端相互吸引而靠近;当磁铁接触后,两铁钉又立即下落,故答案不攻自得。教师由此再进行理论分析,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这样学生既有理论认识,又有感性印象,帮助学生认识和记忆条形磁铁磁性分布特点。
     还有的问题由于学生的知识未能跟上,理论分析显然不能进行,这时实验显示尤为重要。
  例如:如图4所示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电灯L正常发光,那么开关S断开时,以下分析中错误的是( )A.电路中电流为零;B.电灯L两端电压为零;C.电池两端电压不为零;D.开关S两端电压为零。
  这是一道考查“电压及作用”的习题,虽然学生学习本部分知识能用“水压及作用”来类比理解,但由于电压非常抽象,特别是题中D选项,由于不知断开的开关其间电阻无穷大,分得的电压也很大这一知识点,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此题无答案。笔者就用电压表把B、C、D均按选项要求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直接通过实验显示情况找到结果,减少了教师讲解的困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六、增加学生课外实验练习作业

  对于学生家庭作业,大部分教师往往只布置书本的理论作业,而忽视了实践操作作业的布置。为了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巩固课本知识,提高运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也时常增加一些课外实验作业。
  课外实验作业大致分两类, 一类是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这类实验练习要求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可行。如学习“长度的测量”后,曾布置过这样的练习:(1)请你利用学生用的直尺,粗略测出教学楼底楼到三楼的高度,并记录于作业本上;(2)请你利用适量的水和学生用的直尺、三角板粗略测出啤酒瓶容积,要求写出实验测量的主要方法、所需测量的物理量和相应数据,以及啤酒瓶容积的表达式和结果。
  另一类是动脑的实验方案设计和交流,这类习题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几年中考命题中,实验考查题屡见不鲜,往往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情境为载体,要求学生去分析、解决书本中未见过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他们在书本知识的启迪下,结合日常经验,大胆设想、推理,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课外实验练习的布置,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物理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大有好处。

  七、结束语

  实验和实践是物理学科的特点,也是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取得了1 300多项成果,都是由于他从小就陶醉于各种各样的观察实验。所以在教学中应以实验为基础,多角度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在去伪存真中悟出道理,得到结论。重视实验方法的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位物理教师的职责。在创新教育大环境下,我们要不辱使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新一代中学生。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