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做好历史材料题的策略

更新时间:2019-09-20 来源:历史教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历史教学论文】

摘要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他们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今,材料题在历史知识的考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好历史材料题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做出以下分析.

  一、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

  很多历史材料题考查的都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对教材知识点的把握情况.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保证学生对每一课、每一单元的历史知识都能清晰、全面地把握.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常规考查,不断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

  案例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  17世纪时,政治结构  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问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此题考查的是必修二第七课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知识,问的是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题目难度不大,但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就很难全面作答,所以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答好材料题的基础和前提.

  二、指导学生学好相关学科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俗话说"政史地不分家",也有的说"文史不分家".可见,学好相关学科知识对学习历史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学好语文、政治、地理对做好材料题将大有益处.

  案例二:

  一般论者认为,条约口岸还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在那里,有完全通商的权利,在那里,可以设立领事馆,在那里,有一个海关衙门",这一类可以称作标准条约口岸.第二类,"在那些城市里,一般是没有海关衙门的,没有领事馆,外国人是不应该在那里永久居住的."第三类,"沿着长江和西江的某些地方,有所谓访问口岸.在这些商埠,外国公司的轮船可以为装货和载客而在那里停泊.在另外一些这样的商埠,该轮船只能为载客而停泊."问题:根据材料指出通商口岸的分类依据.根据近代前期通商口岸的分布,指出其演变趋势.

  此题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学科功底,又考查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通商口岸的分类依据是外国人所掌握权利的大小,解答此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对文字的理解与概括能力.第二问,通商口岸分布的趋势是从东南沿海逐渐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并沿长江流域深入内地,这需要学生学好地理知识才能得出此结论.可见,学好相关学科知识对答好历史材料题是十分重要的.

  三、引导学生关注时政,丰富课外知识历史材料不但具有真实性,还具有.

  时效性.当前的国内国际热点、焦点问题都有可能在材料题中出现,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关注时政新闻,一旦材料中出现,就会十分茫然.所以,学生在课外应多观注新闻节目,多读新闻报刊、杂志,这样,在回答材料题时,才会有话可说.

  案例三:

  "目前的危机不仅是日本在二战后面对的最大危机,也可以说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危机."3月29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说出了这样的话日本首相菅直人几天前就曾表示,已做好"东日本全毁"的最坏打算,而今,他又将危机提升了一个等级--2011年4月1目《国际在线》

  问题:材料中"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危机"是指什么?对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此题对当时的国际热点新闻进行了考查,学生如果经常关注时政就很容易答出,反之答题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最大危机"是指日本大地震及核泄漏事故,启示是加强对核电使用的安全管理,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运用历史语言进行表述

  部分学生回答材料题时,审题不够认真,对题眼把握得不准,往往问题还没搞清楚便匆忙作答,导致答非所问.还有一些学生的答案过于口语化、繁琐冗长,大量摘抄材料原文,表述不够准确,对历史概念含混不清.

  案例四: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

  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  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 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问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

  认真审题就会明确此题有两问,即罗斯福新政的社会福利措施和背景,很多学生将两问混在一起作答,有如写小作文一般,大量摘抄教材与笔记,表述不准确、不完整.笔者认为,答好历史材料题应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审题,明确共有几问;(2)带着问题读材料,从材料中找答案;(3)高度概括材料,准确运用历史语言;(4)知识点宜多不宜长;(5)结合教材、笔记补充知识点.

  五、教会学生划分材料层次,避免遗漏知识点

  历史材料题的解答评定为采点得分,答案中的知识点越多,得分越高.但有的材料题篇幅过长、段落过多,学生很容易丢落知识点,导致得分不全.为避免此类问题出现,教师可指导学生将材料划分层次,层次划完后,再逐层概括层次大意,然后判断各层次大意是否与问题有关,继而用历史语言准确答出.

  案例五: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问题:据材料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解答此题时,可对材料划分层次,第一层到"50%"处,第二层到"各项开支"处,第三层到"大幅度下降"处,第四层到"人数增加一倍"处,第五层到花"更多的钱"处.第一、二层大意相近,可概括为福利开支大;第三层可概括为经济增长速度降低;第四层可概括为贫困人数增加;第五层可概括为人们对社会不满.如此,便可避免遗漏知识点.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