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育论文(名师推荐6篇)

更新时间:2019-10-23 来源:音乐教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教育指凡是通过音乐影响人的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增进知识技能的一切教育主要指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的学校音乐教育。所以对于幼儿的幼儿音乐教育方面显的格外的重要,而幼儿音乐教育论文就是探讨其教育方面的课题,下面就为大家推荐几篇幼儿音乐教育论文,作为一个参考。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范文一: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情境创设

  摘要 :着着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情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音乐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育,它对幼儿的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对情感、意志、个性、社会性培养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情境教学法的恰当运用会使幼儿音乐教学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学;情境创设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 配图

  一、情境教学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意义。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将人带入一个世界。相比于绘画等视觉艺术,音乐的世界是既清晰又模糊的。乐音固然清晰可辨,但一般并不指向具体事物;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虽然能直抵人的心灵,但是,这种情感又是抽象而模糊的。尽管幼儿有着敏锐而细腻的直观感受能力,但幼儿毕竟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联想和想象,因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建立和拓展。

  在幼儿音乐活动中,如何将孩子带入音乐的世界?针对幼儿的特性,情境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可感的情境,通过某种方式使学生融入这个情境之中,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学生能更好、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情境教学在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力、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情境教学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运用,就是教师根据音乐的特性和幼儿的成长特点,借助各种教学手段,设置特定情境,引导幼儿进入特定的艺术情境和氛围,从而激发幼儿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情境的设置是铺设通向艺术世界的通道,而教师则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孩子引向这个世界。

  二、情境的设置。

  (一)充分利用生活本身。

  音乐来源于现实生活。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情境设置应贴近幼儿的生活。也就是说,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情境设置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生活与音乐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关联,把生活经验进行音乐化处理,音乐中的问题在生活中寻求解答。

  1.走进自然。

  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源于自然。 音乐教学不能局限于教室,应当尽可能让幼儿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美妙的大自然中感知音乐的存在。比如:郊游时,带领孩子们在林中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最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兴趣盎然地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2.教室环境布置。

  音乐教学活动大多在教室中进行,其实,一桌一椅总关情。孩子们桌椅以及其他物品的巧妙摆放就可以营造情境。比如,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买菜》时,利用现成的桌椅,再用书包、玩具等作模拟的商品,把教室设置成集市的一角。老师带领孩子们走在小街上,两旁传来小贩叫卖的声音,孩子们很快就能找到感觉,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这个模拟的集市上,孩子们走着,玩着,乐着,他们在感受,在体验,也在创造,平淡无奇的桌椅会生发出生动的教学效果。

  3.巧用自然音效。

  在音乐活动中,为了提高孩子的兴趣,可以选用的生活中的自然音响素材。例如,在塑料瓶里装上黄豆、沙子、小石块等,摇晃可以模拟各种音响;揉搓报纸的声音就像风雨之声;敲击盆、罐,则似电闪雷鸣。这些音效的创设让孩子既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又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在进行古诗新唱《春晓》的教学活动中,向孩子们提供报纸、塑料薄膜、钥匙串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要求孩子们用这些物品模仿出风雨声、水流声、鸟鸣声等,再现出诗的意境,能增强孩子们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设置音乐活动情境,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优化音乐教学的空间,创新音乐教学内容。幼儿音乐教学中,最关键的是引导孩子们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多媒体教学设备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它集图像、声音、文字、运动于一体,化虚为实,让幼儿身临其境,开拓思维,展开想象,从而更真切地感受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要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真切、自然地表达对音乐、舞蹈作品的感受。”多媒体课件再现了音乐作品形象,直观的画面、声音加深了幼儿对音乐内容的理解,使幼儿创造性地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例如,在《幸福的猪小弟》的歌唱活动中,憨厚可爱的猪小弟,温柔大方的猪妈妈,强壮勇敢的猪爸爸……让孩子们目不转睛。在活泼轻柔的音乐声中,在活泼明快的画面变化中,孩子们激动得坐不住了,都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舞动起来,自由地三人结伴,大胆表现着憨态可掬的形象。

  传统的音乐教学由于受到设备、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即使具有创新意识的老师想拓展教学内容也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以往教师就很难把改编的作品“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利用多媒体软件就变得容易多了。可以将改编的歌曲录制出来,再配上相应的画面。在《兔子和狼》这一游戏活动中,可根据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改编,重新填词。原曲的旋律轻快活泼,但歌词太过成人化,不适合孩子演唱。所以,在原曲旋律不变的情况下,可改换与原词结构相同的幼儿故事,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尝试自己将故事加到已经熟悉的乐曲旋律中去。这是将流行歌曲改编为幼儿歌曲的一次尝试,孩子们主动地创作、愉快地游戏,在美妙的音乐中唱属于自己的歌,体验并享受着快乐。

  三、教师的引导。

  (一)语言引导。

  在音乐活动中,语言是最重要的情境引入的手段。当教师巧妙地使用语言时,语言便会发挥神奇的功用。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生动形象、抑扬顿挫的语言,能很快地把幼儿带入音乐世界。这里的语言既包括有声语言,也包括无声的肢体语言,以及它们之间的密切配合。

  1.有声语言。

  一次好的音乐教学活动,所创设的情境应该紧扣教学内容。

  从引情、激情、解情、动情到抒情,用精心组织的语言引导孩子们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中。例如,在欣赏小提琴演奏的《梦幻曲》时,可用童话故事《梨子小提琴》来进行配乐朗诵。优美的语言将孩子们带入梦幻般的世界,从而激发孩子内心的情感。

  有的孩子觉得自己就是那只小松鼠,好像要跟着音乐进入梦乡了,有的孩子感觉到月光洒到了身上,特别舒服,等等。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可能各不相同,但语言的美与音乐的美巧妙结合起来,触发了孩子内心深处纯真的感受,从而使其融入到音乐的世界之中。

  富有情感的语言需要音乐化的处理和运用。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营造的艺术氛围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很大程度要依靠对语速、语调、节奏的把控。例如,在学唱《摇篮曲》时,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母亲对宝宝的疼爱之情,采用缓慢的语速、轻柔的声音去朗读歌词,以此激发孩子的共鸣。同时也让孩子们学会了用音乐速度、力度的变化来朗读歌词,启发了孩子们的情绪。因此,音乐活动中教师的语速、语调、节奏要符合音乐的特性和规范,在缓急、轻重、高低的处理上,在节奏的把握上,要恰到好处,从而使创设的情境与音乐的气氛相交融,渐渐融为一体,让孩子们更好地把握住音乐的脉搏,全方位感受音乐所带来的魅力。

  2.肢体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肢体动作、眼神以及各种面部表情,对预定情境的引入,无疑是锦上添花。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谓心领神会,很多时候是眼神交流的结果,这是人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如果老师对某音乐作品的理解透彻而深刻,作品的情绪就完全可以从眼神中流露出来,或欢欣、或悲伤、或高昂、或低沉,不需要更多的表白,孩子们就能深切地感受到。如教唱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的时候,可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再加上快乐、自豪的眼神来演唱,孩子们就能很自然地感受到歌曲所传达的母子间的那份浓浓的感情,直接将孩子们引入所设置的情境当中。

  面部表情和眼神通常是一致的,它可以直接地让孩子感知情感。例如音乐活动《铃铛不见了》,当唱到圣诞老公公找不到铃铛的情景时,适时运用略显夸张的面部表情,就能引导孩子们和圣诞老公公一起经历、感受找不到铃铛时着急的心情,很快就把孩子带入到具体的音乐情境之中。

  在情境引导过程中,需要用一些手势或身体的动作来协调、配合,而这些肢体动作对于表达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堆雪人》时,为了形象地表现雪人圆脑袋、大肚皮的可爱又有趣的模样,可设计一组相对应的动作,并在活动导入部分就展现出来,使孩子们很快进入创设的欢快活泼的情境中。

  教师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很快地引导幼儿进入创设的情境中,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孩子们心灵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这对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无疑起着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二)角色表演。

  新《纲要》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幼儿既喜欢自己表演,同时也喜欢看同伴表演。通过表演乐曲所描绘的形象,容易使孩子体会乐曲的情境。

  例如,开展教学《狮王进行曲》时,让孩子们扮演狮王,模仿狮王威武出行、仰天吼叫等动作。孩子们对此会有很大的兴趣,很容易就进入情境。这也能体现出新《纲要》提出的“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的要求。又如,在园内开展的教科研观摩活动中,笔者执教的中班音乐活动《三只猴子》(改编并二度创作),虽是一首旋律简单的二声部和三声部合唱,但由于同时要演唱不同的声部,这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引导幼儿不断学唱的过程中,让老师和幼儿、幼儿与幼儿、幼儿与“客人”老师之间不断地交换角色来学唱,自然而然地将幼儿分成了两个和三个不同的声部。让幼儿自己的心理位置有效地迁移到音乐形象中的心理位置后,幼儿不仅能努力保持自己所演唱的声部,也能较好地注意与别的声部的相互配合。整节教学活动环节环环相扣,每个孩子都能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情绪来演唱歌曲,较好地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完成了二声部合唱的学习。

  通过参与和表演,孩子们的情感的需要、游戏的需要、创造的需要和做小主人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在情感、个性、智力等方面,这无疑可以促进孩子们身心和谐而全面的发展。

  (三)与美术等其他艺术形式结合。

  美术与音乐虽属于不同艺术门类,表现的媒介形式也各不相同,但所有艺术门类有其共通之处,可谓殊途同归。它们之间可以互融互补,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借用美术等其他艺术形式,往往会收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唱《柳树姑娘》时,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美丽的柳树姑娘,长长的辫子随风飘飘。孩子们很快理解了歌词的含义,在学唱的过程中他们的积极性很高。而且不用老师说,孩子们就在这样的情境中自主地加入了动作进行表演。通过引导孩子参与情境的创造,能使其更主动更有效地学习歌曲。又如,新授歌曲《我们的小花园》时,可制作一个图谱,将节奏与表示歌词内容的图画结合在一起,呈现给幼儿看。其中歌词里有这么两句“这里有白花,那里有红花”,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前一小节画白花,后一小节画红花,幼儿一看很快记住了歌词,又掌握了节奏。通过图画、图谱再现音乐情境,可以把歌词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着“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情境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有着广阔的天地,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进行探索,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情感,让孩子们在情感体验中展开想象、自由创作、体验快乐,使音乐真正地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许卓娅。幼儿园集体音乐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调节[J].学前教育研究,1995(04).
  [4]陈培刚。浅议电脑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2001(14).
  [5]曹理。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范文二: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的组织策略

  摘要: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应该突出游戏化的要素。让幼儿在玩中、模仿中、自由创造中学会音乐游戏, 本文分析了音乐教育的游戏化对幼儿的有利影响, 阐述了音乐教育游戏化的操作要点, 并且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 介绍了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游戏化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应该突出游戏化的要素。幼儿音乐活动的组织形式, 应该是灵活百变、丰富多彩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空间, 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让幼儿在玩耍中、模仿中、自由自在创造中学会音乐游戏, 开展音乐游戏。将幼儿音乐活动游戏有效渗透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 教师让幼儿在尽情享受美妙音乐的同时, 获得无限的快乐。幼儿教育工作者把《3—6岁儿童发展指南》的精神贯彻到幼儿的活动中, 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喜爱之情。

  1 音乐教育的游戏化对幼儿的有利影响。

  1.1 锻炼并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强的孩子能获得丰富的资源, 获得更为真实的感受和见解。如某老师在和幼儿玩“丢手绢”的音乐教学游戏中, 多提醒幼儿观察, 为什么有一个孩子总是不知道有人把手绢扔在了他的后面, 这就是缺乏观察能力的表现。

  1.2 丰富幼儿的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现代科学创新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没有想象力, 也就不可能有创新和发现。音乐教学活动中, 孩子们常常用“假装”、“当做”等词语表示自己想象的东西, 把自己或者手中的物体想象成自己在想象的事物, 模仿想象的人物角色来支配自己的行为。

  1.3 发展、提高幼儿的社会性交往。

  游戏能让孩子们的活动变得有趣, 变得更容易接受。比如:小班的孩子表演《头发、肩膀、膝盖、脚》, 活动开始的时候, 老师可以请一组小朋友来表演游戏, 边做游戏边唱歌, 这样就能把歌曲更快更好地学会。

  2 音乐教育游戏化的操作要点。

  2.1 动中有快乐。

  音乐游戏要根据学前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 所以音乐游戏活动的组织要注意节奏的律动性, 用活动的节拍去激发幼儿动作, 让儿童在音乐活动中自己动起来。

  比如, 在《熊和小孩》这个音乐游戏中, 在一方面游戏的形式提高了儿童唱歌的兴趣, 另一方面也在游戏的过程中, 渐渐地培养了幼儿活动的协调性与节奏感。

  2.2 趣字数第一。

  教师对音乐教育活动的把握一定要注意活动的趣味性。音乐的节奏、动作能够激发幼儿更多的兴趣参与音乐游戏。如音乐游戏《说唱脸谱》。简单的京剧唱腔幼儿能唱, 加上锣鼓X X X X|X X X|X X 0 X|X--|, 幼儿边念锣鼓边唱词, 边创编各种京剧亮相的动作。

  2.3 奇中有快乐。

  幼儿参与活动常常是好奇心的驱使。教师要促进幼儿对有趣事物的探究, 教师要激励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大胆探究, 组织幼儿主动地去发现、思考、创作, 使幼儿萌发对音乐活动的好奇心。

  2.4 赛中有快乐。

  幼儿喜欢比赛, 因为他们好胜。如果教师恰当地使用竞赛活动就能激发幼儿争做第一的潜力。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孩子们通过比赛知道了比赛的规则, 也培养了自己参与活动的能力。

  3 使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

  3.1 音乐活动组织形式要多样化。

  音乐活动游戏化的组织形式是很多的, 包括歌唱、跳舞、打击, 手段是综合性的。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配乐、情景表演等多种方式表现音乐活动的游戏化。

  3.2 音乐活动内容选择的游戏性。

  音乐活动内容选择要具有游戏性, 这能使音乐教育活动更加游戏性。比如, 教师在教幼儿唱歌之前, 可以采用开展一些小游戏活动的形式来进行科学的发声练习, 让孩子们学会如何用优美的声音来唱歌。

  3.3 音乐活动中教学方法要游戏化。

  音乐活动中教学方法的游戏化需要执教者有很高的教学水平。例如, 音乐游戏《夸家乡》的教学, 孩子们在一边玩, 一边游戏中学会了游戏, 也学会唱歌。教师通过图示的示范, 演示了游戏的玩法。让幼儿用轮流游戏的方法探究到音乐游戏的规则。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让孩子们玩得很尽兴, 而且他们把游戏的规则也深刻地记在了自己的脑海里。

  幼教工作者对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的研究与探索, 不仅改变了幼儿园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而且还影响了教师的教育观。幼教工作者要深入挖掘游戏化的教学方式, 进一步研究如何让音乐教育更好的游戏化, 让游戏化音乐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的音乐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王莹.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探析[J].山西教育 (教学) , 2011.
  [2]浅谈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的组织[J].幼儿教育, 张掖日报.
  [3]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4]杨晶.幼儿音乐创造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学周刊, 2013.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1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