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体育弱势大学生锻炼的路径探析

更新时间:2019-12-04 来源:体育教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体育教学论文】

摘要

  一、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现状及原因
  
  体育弱势群体主要是指一部分学生身体存在疾病、残疾、做过手术不能或不适合进行体育锻炼,或是体质比较差的人,本文所研究的大学生弱势群体主要集中在体质较差这部分人群,从学生自身原因和学校体育管理机制等方面去了解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指导性建议。
  
  (一)现状调查
  
  1、发放问卷 656 份,收回有效问卷 497 份。男生302份,女生 195 份。发放的问卷学校有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晋中师范学院、太原师范学院五所院校。在 497 份中认为自己属于体育弱势群体的学生有 23 个,占总比例 4.6%,其中做过手术或存在身体疾病的有 8 个,占总比例 1.6%,认为自己身体肥胖体质虚弱较差的15 个,占总比例 3%.
  
  2、在弱势群体的问卷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主要原因是和同学们在一起上体育课或锻炼感觉学生们总嘲笑或怕被看不起。一部分学生在体育课上一直是受照顾的对象,已经习惯了,成绩无所谓。也有学生表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和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并希望尽快能够喜欢上一项体育锻炼项目,来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锻炼习惯很重要,但大多不能够长时间自主坚持锻炼,一般锻炼都是通过上体育课。
  
  随着学生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每个班都不同程度的有肥胖、偏胖人群,在问卷中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在进入大学阶段增重较明显,学习压力减小,吃零食习惯较多,再加上不进行自主锻炼。(以下是调查数据统计表)在调查中发现每周坚持 3 次以上锻炼的同学只有 8%左右,每周坚持 1 次以下锻炼的同学和从不参见自主锻炼的同学男生占 56.3%,女生占 66.7%.可见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明显是较低的,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运动强度的调查中发现,男生 25.8%的同学表示运动中出现大汗淋漓,而只有 6.2%的女生在运动中出现大汗淋漓,在运动强度不出汗统计中女生占的比重较大,可见女生选择的都是些运动量较小的体育项目,身体锻炼效果明显也会较差些。
  
  2、运动场地和技术性指导缺乏。
  
  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表示想学习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网球锻炼,但一部分学院场地设施跟不上,并缺乏项目的技术性指导。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院校没有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场地,及个别学校为学生开设开放式羽毛球、乒乓球场地,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度。
  
  在调查中还发现学生们对羽毛球感兴趣的较多,但学校开设的选修课中,由于选课的人数限制,一部分学生只能放弃该项目选择其他项目,对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技能造成不好的影响。
  
  3、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较少或涉及面太小。
  
  很多学校组织的体育类竞赛较少,有的学校靠社团活动来活跃学校气氛,但很大一部分学校的社团活动开展的不是很好,有的甚至就挂个名。大部分学生表示在大一的时候基本上都报过社团,但由于开展的不是很好很多人都退出了社团,参与度不高。在体育运动类社团中发现很多社团都不活动,学院有任务了临时抓几天。在调查问卷中发现,学校一般每年都会组织春季运动会,或系部之间的友谊篮球、足球等赛,或系里组织的一些趣味比赛,也有个别院校组织冬季越野赛,但参加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学生们参加的积极性也逐渐下降。
  
  二、对体育弱势群体的指导锻炼对策
  
  (一)学校应针对这类群体设置保健类的课程
  
  在调查的四所院,只有晋中师范学院可开设有体育保健课。其他学校只有武术课中学习简化太极拳。
  
  如果学校能够真正的对这部分群体开设保健类课程,例如,太极、八段锦、三路长拳等课程,让学生脱离被照顾对象,赶超自己,找到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达到锻炼效果。
  
  传统保健体育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 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起到改善人的整个机体功能的作用,它既能养生又能治病,具有医疗和体育的双重属性。传统体育保健类课程的健身功能很多人都不了解,远远超出一般体育锻炼的效果,不仅可以调节气息,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气血,增强内脏器官等功效,还对一些慢性病可以起到康复性治疗。
  
  每个学校都有患先天性疾病、做过手术、肥胖、紫癜等不同程度的体育锻炼弱势群体,体育保健类课程是这类人群最好的选择。
  
  (二)学校应通过讲座等形式去引导学生体检运动的积极作用
  
  很多时候是由于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够,在校园里要添一些运动的常识或锻炼的技术图片,或者一些近期的国际国内比赛的宣传图片,让学生首先关注与了解体育。
  
  一部分学生没有锻炼习惯,可能是缺乏信心,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一些体育锻炼达人或真正从锻炼中获得乐趣和改变的运动专家,跟学生交流,去鼓励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清楚运动对自己带来的益处与乐趣。
  
  (三)学校应对弱势群体分类进行监督指导性锻炼
  
  在调查的四所院校没有一所院校对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测试不及格的学生成绩只有两所院校是跟体育成绩挂钩的,这让学生对体测的重视程度大大降低。
  
  根据调查发现,学生们的身体情况各有不同,对自己锻炼后的效果没有太大信心,没有专业教师给学生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也没有教师督促完成,学生们自觉自愿参加体育锻炼有一定的困难。根据以上情况,建议学校要重视这类人群,对体测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和有疾病类人群进行课外训练,针对不同的体质特征,制定相应的计划,并实施监督和考核,做到真正关心重视这部分群体。
  
  1、体育教师应引进新教学理念
  
  弱势群体大多都心理上抵制体育运动,都没有成就感,所以教师们要以“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且不能和原来一样一些单一死板的竞技类项目进入课堂,而是要根据学生特点身体素质等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课堂上取得自信,体会到运动的快乐。
  
  体育理论可以引入多媒体,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体育项目,配合教师讲解,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和快乐感觉,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对体育弱势群体进行统一锻炼,提高运动能力
  
  光靠体育课,体育弱势群体的运动能力不可能达到很大的提高,这就要求学校重视这类人群,将对体育弱势群体进行分类,制定不同的锻炼计划,并有老师监督实施。根据调查发现很多学校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不与学生任何方面挂钩,也有的学校只与体育成绩挂钩,但也有个别院校不及格的学生学校要派老师进行专门训练,让学生重视自己运动能力的提高。
  
  在调查中发现,体育教师在体育考核过程中都会相应的照顾这部分体育弱势群体,让他们认为体育成绩肯定能及格,分数低一些也无所谓,影响他们主动锻炼的积极性。
  
  三、结语
  
  为了真正落实关心下一代,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对其终身受益,少年强则国强,要求必须有强健的体魄作为基础,将来才能够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学生不愿意自主的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是没有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而学生的体育兴趣主要是在常规体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的。体育教学中的科学指导对培养学生兴趣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在教学方法、手段上下功夫,还得因材施教。对体育弱势群体的引导更为关键,这就需要每位工作在体育一线的教师关注关心这部分群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锻炼,真正感受到跟其他同学没有什么区别,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发挥其特长,甚至让他们感受到在一些体育项目上更有优势。除了体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配合外,学校也要在器材、场地等方面满足学生们锻炼的需求,想办法让学生们脱离手机、电脑等电子类产品,课余时间真正投入到户外锻炼。
  
  [参考文献]
  
  [1]马炎,陈文玉,肖微,包大鹏。阳光体育背景下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5):175- 177.
  
  [2]邓春菊,殷宏亮。普通高校阳光体育呼唤传统保健体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2,2(27):1- 2.
  
  [3]刘建强“.阳光体育”视野下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与行为研究[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3,25(3):89- 92.
  
  [4]李菲菲,程传银。体育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方法的变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6):100- 101.
  
  [5]丁小敏。浅谈开展阳光体育的途径和方法[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1,6(155):122.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2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