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小学生应试教育弊端的社工干预项目探究

更新时间:2019-12-12 来源:教育社会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教育社会学论文】

摘要

  一、项目背景
  
  和国外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基础教育相比较,当前中国内地的基础教育呈现的最大特点是“应试”,这种“应试”在学校表现为教育理念上以应试为目标,教育方式以刻板做题为主;对学生表现为只关注书本知识,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应付考试,除此之外不知所措;家长们急于育子成龙,剥夺孩子的其他选择权利;从整个教育环境看,基础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初中、考高中、考大学。结合现实情况看,当前的应试教育已经导致相当多的中小学生学习生活与日常家庭生活、社区社会生活完全剥离,找不到学习在日常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的适用性和应用价值,使得他们丧失了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样的问题已经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尤其引起家长的重视。
  
  二、项目意义
  
  尽管有些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包含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的设计,但从项目设计青少年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还是首次。从实践领域,国外或经济发达地区已有青少年教育实现学校 - 家庭 - 社区 - 社会机构深度融合的经验。
  
  本项目采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新模式--“服务学习”模式:服务学习就是将知识学习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使青少年通过使用课堂中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利用其在社会服务中的经验促进学习。其目的是通过社会服务与课堂学习相结合,促进青少年的知识获取与能力培养,并使其在参与服务实践的过程中关注社会,提高自身素质,培养社会情感。
  
  理论上讲,可以为青少年社会工作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与方法--服务学习型青少年社会工作模式;从实践意义上说,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与技巧,通过服务学习型方式,从共性化层面预防和解决应试背景下青少年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淡漠、交往沟通、适应学习与社会生活障碍、认知思维能力缺陷等问题,提升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
  
  三、项目内容

  
  该项目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某小学的四五六年级学生。预计涉及的参与方有服务对象所在辖区的社区书记或主任、社区社工、学校教师及学生,项目所在机构的社工团队、志愿者队伍。项目应该包括四项基本内容:
  
  一是服务学习型模式的设计。社区提供学生参与社区营造、社会服务平台,让学生参与社区、社会公共事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规划、设计及实施。目的是让初中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所学知识的价值、提升社会认知水平、培养思维能力、提高交流互动能力,在实践中预防和解决他们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困惑与问题。
  
  二是亲子关系辅导。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家庭教育至关重要。通过亲子关系小组、父母教育知识的培训、青少年家庭与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改变孩子成长的环境,改善家庭亲子关系,让孩子找到安全感,找回成长的自信。
  
  三是生命教育。社会工作者将生命教育的内容融进小组动作中,通过设计系列的主体活动,包括生命体验、角色扮演、情境训练、游戏、演讲等活动,运用小组动力,刺激、启发青少年反思,分享小组经验,已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四是学习辅导。以某一科目或几个科目为载体,通过作业辅导,发现孩子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改变学习的习惯,寻找高效率的学习方法,让孩子们懂得学习方法比具体的知识更重要。
  
  项目宣传的方式可以是以传单及报告会的形式在社区及学校进行;引介主流媒体对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追踪宣传;项目进展以常态化的方式在街道的官方网站进行宣传。
  
  项目总结方案:一是形成项目档案资料与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二是分别召开学生、家庭、社会区居民座谈会,对项目进行评价;三是以“阳光学生”为主题,制作纪录片,推广初中生“服务学习型”成长模式;四是进入项目的初中生参与项目总结的所有活动。
  
  项目执行要坚持五项基本原则:一是有效性--注重项目的全程评估;二是技巧性--注重细节带来的改变;三是参与式--注重参与方全程参与;四是可持续--注重在地社工的培训;五是易推广--注重项目模式的建构。
  
  四、项目效益
  
  本项目通过运用服务学习型理论,对初中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项目实践,其社会效益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团队的影响,团队探索适应初中生转变的新的社会工作模式;二是对社区的影响,探索建构适合学生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实践成长平台;三是对学校的影响,探索学校 + 家庭 + 社区 + 社会组织的学生培养模式。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2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