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师专生物教育专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更新时间:2019-06-30 来源:生物教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生物教学论文】

    摘 要 21世纪师专生物教育专业面临着三大挑战:素质教育的挑战、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生源危机的挑战.其实质在于:对教师素质的挑战,对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模式的挑战,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挑战.21世纪师专生物教育专业应采取三大对策:构建“三结合”模式,提高教师素质;设立新型的培养目标、规格,构建“教育———经济”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师专生物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三课一体”课程体系.
  关键词 生物教育 培养模式 素质教育 教师素质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1 面向21世纪师专生物教育专业面临的挑战

    1·1 素质教育的挑战

    素质教育发轫于我国,近年来影响日渐扩大,作为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方向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实施素质教育重点是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精神为主”.即素质教育是一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大变革,这场变革涉及范围之广、难度之大是师专生物无法回避的现实。众所周知,师专生物教育担负着培养初中生物教师的神圣使命,即素质教育在师专生物教育中的实施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初中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这无疑又对师专生物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开展素质教育是21世纪师专生物教育专业面临的首要挑战.

  1·2 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

    展望21世纪,社会的发展有以下特点:从世界范围看,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科学产业化,技术智能化,经济国际化,社会信息化已构成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从国内形势看,我国已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由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转变,社会结构急剧的变动,生物技术加速产业化,新兴产业不断涌现,通过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师专毕业生就业方式已推向市场.社会发展的这些特点,势必对师专生物教育专业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即“培养合格的初中生物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21世纪师专生物教育专业面临的第二个挑战.

    1.3 生源危机的挑战

  对师专生物教育专业来讲,生源危机已持续了几年时间,并有日趋加剧的势头.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考中取消了生物科目所产生的冲击波.众所周知,对中学来讲,高考科目的设置潜藏着教育导向的巨大作用,高考中生物学科的消失,使生物课在中学的地位急剧下降,例如,中学生物教师大量转行或流失,生物课时大量缩减等等.所有这些现状,导致大多数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愿问津生物教育专业.以商丘师专生物系为例,1994年计划招生60名学生,而填报第一志愿的考生仅有十几个人。无奈,只有通过其它理科专业考生调剂,才算勉强完成招生计划.生源危机的进一步加剧,必然危及到师专生物教育专业的生存.诚然,高考考什么课程不由我们确定,但我们应该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积极进行师专生物教育专业的改造,以吸引广大的考生.所以,如何扭转目前生源不足的危机是21世纪师专生物教育专业面临的第三个挑战.综上所述,师专生物教育专业面临挑战的实质在于:对教师素质的挑战;对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模式的挑战;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挑战.

  2 面向21世纪师专生物教育专业应采取的对策

    2·1 构建“三结合”模式,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品质的总和.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是学校的真正财富和走向未来的人才基础.而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不是天生的,是在教学实践中培养锻炼出来的.笔者认为,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方法是:构建“三结合”模式,即通过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参与教科研、重视完善三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师素质.这是因为:首先,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一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大变革,其变革范围之广、难度之大是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因此,教育观念的滞后势必制约改革的发展与深化,这包括教师素质的提高.所以,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即素质教育观念.其次“教师参与教科研可以显着提高教师素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参加教育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责任感;第二、参加教育科研可以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第三、参加教育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第四、参加教育科研可以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第五、教科研,可以人人参与、时时进行、事事开展,是一项每位教师都可能参与的工作,这符合教师的工作特点.再者,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由点到面、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该过程包括教师个体素质的完善与教师群体素质的完善两个层面的内容.大家知道,群体是由个体构成的,教师个体素质的提高必对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协调好二者的关系,营造一个有利于教师素质逐步完善、提高的氛围,才能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教师素质的完善过程,建立有利于教师素质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
  2·2 设立新型的培养目标、规格,构建“教育———经济”型人才培养模式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要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充分体现了高校发展的趋势和高校改革的紧迫性、必要性,是高校改革的指导方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指出:“高校教育要进一步改变专业设置偏窄的状况,拓宽专业范围,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据此,笔者认为,面向21世纪师专生物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界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系统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既能胜任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又能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教育———经济”型人才.面向21世纪师专生物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应界定为:在基本思想道德与专业思想道德方面,要达到坚定正确、积极向上、热情奉献;在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方面,要达到牢固掌握、深广兼有、灵活应用;在基本劳动技术与专业劳动技术方面,要达到服务经济、开拓创新、思维现代化;在身体心理素质方面,要达到体格健康、能自我调节心理要素、适应职业角色.面向21世纪师专生物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界定为“教育———经济”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包括以下两点内容:第一,根据目前师专生物教育专业90%以上毕业生在农村中学任教的实际,应坚持“面向基层教育,面向农村教育,面向21世纪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第二,根据师专生物教育专业知识密集,技术发展迅速,能为“科教兴农”发展战略服务的特点,应坚持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基本框架,使学生集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一身,能够为当地经济建设发展服务.

  2·3 深化改革师专生物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三课一体”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深层次的改革,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具体体现.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起与全面素质教育相适应,与师专生物教育专业’教育———经济”型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是教育者为教育对象设计的知识结构,这个知识结构要有利于学生现在和将来知识体系的构建,更要能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实现知识的自我更新.有学者提出构建面向21世纪的课程体系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以21世纪的社会需求和市场经济发展为主要依据;二是以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培养规律为依据.
  目前,师专生物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为:“公共课程、学科课程、教育课程、特设课程、实践课程、活动课程”.该课程体系的设置有其自身优点,但仍存在以下二点不足:首先,课程设置“拥挤”,不利于实现知识的“有机结合”.设置“学科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与专业实践基本技能;实质在于强化学科理论与学科技能的有机结合.然而,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属于不同的认识范畴.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拥挤”在一个学科课程中易导致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或者重实践技能、轻理论知识的结果,不利于实现科学理论与学科技能的有机结合.因此,应把“学科课程”分化为学科理论课程与学科实验课程.把“学科课程”分化为彼此差异又相互补充的学科理论课程与学科实验课程,有利于实现学科理论知识与学科实验知识有机结合.这是因为,从信息论看,师专生是师专教育教学信息的最终受体,学科理论课程与学科实验课程教学信息能否实现有机结合取决于师专生能否实现信息整合.“整合是接受主体凭借大脑的显微结构变换神经元的分子分布,对经过反映和选择进入认识场的思想信息进行加工,使之与原有思想品德结构发生对接的建构过程”.这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变化过程.然而,研究表明:“一些全新的教育内容往往不经过选择环节而直接进入整合阶段”由此可见,把学科课程分化为彼此差异又相互补充的学科理论课程与学科实验课程,能够加速师专生的信息整合过程,即有利于实现学科理论课程与学科实验课程的有机结合.其次,课程设置“重复”不利于发挥学校教育的最佳功能.设置“特设课程、实践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目的都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以服务于当地教育、经济的发展;实质都在于学生自身的研究活动;区别在于三种课程的名称不同.因此,这三种课程属“重复”设置.这种课程的重复设置,造成了教学课时的浪费,加剧了“学校教育的有限性”与“知识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发挥学校教育的最佳功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进行过富有成效的积极实践,他体会到:“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认识客观世界,不是靠分散在各课堂的轮番教学,必须把这些课在少年的意识中形成一条认识世界的通道,而联结的起点就是学生研究和探索”.所以,就把“特设课程、实践课程、活动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即生物教育研究课程,这样,有利于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生物教育活动,有利于在有限的学校教育中取得无限的教育教学效果,缓解“知识发展的无限性”与“学校教育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教育的整体功能.为学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当地教育、经济的发展进行职前强化训练.综上所述,面向21世纪师专生物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为:公共课程、教育课程、学科理论课程、学科实验课程、生物教育研究课程.其中,学科理论课程、学科实验课程与生物教育研究课程三者是一个有机结合、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构成了“三课一体”课程体系,该体系是培养“教育———经济”型人才的支撑点.
  目前,师专生物教育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力度不够,还存在着四种倾向:第一、重学术、轻师范.例如,在现行的师专生物教育专业教材中普遍缺乏向初中生物教育延伸的“课外读”、“复习题”等内容.第二、交叉多,互补少.例如,在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人体解剖学四门课程之间存在着较多的知识交叉、重复,而生物化学与后续课程之间的互补知识却又偏少.第三,重理论、轻应用.在现行的师专生物教育专业教材中,普遍缺乏能够直接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应用技术.第四,重经典,轻现代.在现行的师专生物教育专业教材中,经典理论占据了大部分内容,而现代的生物科研成果,却如凤毛麟角,极少见到,教材内容编排缺乏“弹性”.综上所述,面向21世纪师专生物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应体现出:第一,师范性与学术性并举.正如原国家教委在1997年4月22日颁布的《师专课程方案》中所讲,要“逐步建立面向21世纪,体现师范教育特点的学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第二,减少重复、增强互补,合理分布各课程知识,以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学课时的时效性,发挥学校教育的最佳功能.第三,精简理论、突出应用,实现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强化培养“教育———经济”型人才.第四,注重现代科技成果、抓住经典理论成果.在教学内容中既要设置一定的时间用于及时反映现代科技中的最新成果,又要能够反映出经典理论成果.面向21世纪师专生物教育专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总之,21世纪的师专生物教育应是一个以知识、能力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的教育.它更能适应科技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职业选择的多样化.

  参 考 文 献
    [1] 夏伦勤,时晓玲.陈至立与中外记者畅谈中国教育.中国教育报,1998—11—25
    [2] 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8,(1):14
    [3] 王根顺,杨峻.关于深化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几个问题.中国高等教育,1998(7~8):42
    [4] 国家教育师范司.高等师范专科教育二、三年制八个专业学科必修课程设置方案与说明.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1997·106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