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更新时间:2020-04-10 来源:教育管理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教育管理学论文】

学生人格的形成涉及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而班集体在学生人格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阶段,班级管理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等的形成。希望以下班级管理论文对你有所帮助。
  
  题目:小学班级管理的“三化”策略
  
  摘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引导者,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管理班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既要做到“民主化”,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也要做到“规范化”,用规章制度去约束单纯又懵懂的学生;还要做到“专业化”,照顾学生的心理感受,以专业姿态,从学生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关键词:班级管理;民主化;规范化;专业化
  
  小学阶段是学生从懵懂无知走向青涩成长的时期,这个过程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学生一生成长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小学班级管理成效如何关系重大。实践证明,小学生虽然活泼好动,性格尚未定型,经常“惹是生非”,但班主任只要方法得当,讲究科学,活用“三化”策略,就一定能使班级管理得心应手,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一、得人心,班级管理要“民主化”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因此班级管理实际也是具体而微的社会管理,要遵循相应的“丛林法则”,比如民主化。但当前“霸蛮式”班级管理还较常见,导致学生“敢怒不敢言”,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受到极大的压制,极不利于成长。
  
  因此,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时,首先应该摒弃主观臆断的老毛病,摒弃“专制独裁”的野蛮管理思想,推行民主管理,以理服人,以德育人。因为从浅层意义上说,民主化的教育是现代化社会的要求;从深层意义上说,民主化的教育更是通向人性化、智慧化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科学管理学生的必然举措。因此,班主任要倾听学生心声,放手让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既培养学生管理能力,也让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也是班级的主人,必须肩负起做好班级管理活动的责任。
  
  比如,为了做好班级管理,发扬“民主化”精神,每个学期开学后我都会组织一场“你一言我一语”主题班会,让学生提建议,献计策。一般情况下,学生在一开始会显得羞涩,不敢发言,更不敢提出建议。这时我会把他们分成了几个小组,让平时比较活跃的学生作为小组代表,鼓励他们勇敢、积极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此时氛围还不够活跃,我就会播放一些励志歌曲,比如《怒放的生命》等,以此活跃氛围,激发思考。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就会放松下来,主动积极地建言献策。我则把他们的建议逐条写到黑板上,以示对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尊重,同时感谢他们提出这些有价值的建议。
  
  之后,我会根据学生们的言语反馈,修正班级管理中一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万不能因为被“提意见”了就觉得很丢脸。相反,应认识到这正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的机会,并让学生意识到,作为班级一员,他们也有责任去督促老师采取更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措施。
  
  这样的班级管理就会“尽得民心”,科学高效,同时培养学生民主意识和管理能力,让班级管理走上良性发展之路。当然,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要掌握好民主和严格的界限,既让学生感觉到被尊重,又保持必要的威信,使班级管理严而有度,松而有序。
  
  二、有规矩,班级管理要“规范化”
  
  小学生“野性”未泯,性格未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必须用规章制度来规范他们的行为。通过规章制度的引导,教育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判断是非能力,规范言行举止,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上五年级时因从众心里,盲目跟风把头发染成了黄色。对小学生来说,这是极为“不守规矩”的事情,因此绝不能听之任之。为此,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读一遍《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询问他是否知道哪儿错了。
  
  开始时他还理直气壮,认为染发只是他表现个性的一种方式,不是什么错误行为。
  
  在沟通过程中,我发现他是一个内心极其敏感的孩子。抓住他的这一特点,我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每个人都是上帝送来的一份独特的礼物,每个人都独一无二。如果你要表现你的与众不同,为什么不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呢?你可以去学习书法,你也可以去学习跳舞,你还可以去学习歌唱等等,这些都能够让你更阳光、更自信、更“有才”.而染发不但对你的身体发育不利,而且仅仅通过染发来体现你的个性,体现你的独一无二,这会不会太肤浅了?在如此一番“思想工作”之后,该生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第二天就把头发染黑了。
  
  显然,小学生犹如一棵棵稚嫩的小树,未经过多少风霜,不知道世界之大,因此必须给予必要的规范教育、“丛林法则”教育,不然其社会性必然无法健康发展,对其将来走上社会不利。
  
  三、重涵养,班级管理要“专业化”
  
  教育是对人心的塑造,理应重视涵养性灵,以体贴入微的姿态关爱、温暖学生,像呵护草叶上的露珠一般呵护他们的成长。为此,班主任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他们出现错误或需要引导的时候给予及时的、专业化的帮助。
  
  比如,我曾在一次讲课时提问学生甲,结果他回答错了,这时学生乙没有举手就站起来,手指甲生大声说:“老师,他答错了。”那一刻,我看到甲同学的脸登时红了,羞愧得似乎要找个地方躲起来。当时我想,要是直接批评学生乙没礼貌,既可能挫伤他上课的积极性,也可能让他的自尊心也受到伤害。于是我笑着说:“上课回答问题要先让我看到你举起的小手哦,另外用手指着别人说话也是没礼貌的行为哦。”
  
  事后,我仔细反思,觉得事情并不能就此结束,否则两位学生心里都会留下“伤痕”,影响日后两人关系发展。于是,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一方面告诉乙指出别人错误时要注意场合和方式,既有理又有节,不然会好心办坏事;一方面告诉甲不要因为上课回答错误就感到羞愧乃至失去信心。如此通过心理辅导和情绪安抚,让两位学生都忘记了课堂上的不快,让一件看上去“不好”的事情顺利解决,且不留“后患”.可见,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一定要秉持专业姿态,用科学的方法,既教育他们做人道理,又维护他们尚不够坚强的自尊。
  
  总之,教育是一项塑心工程,唯有时刻顾及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体贴、尊重和爱护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才能让教育产生温暖人心的力量,让学生在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般的成长之路上,走得更为稳健和坚实。
  
  参考文献:
  
  [1]刘兆意。巧设导入 让品德课更具魅力[J].中小学德育,2011(7):91-92.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3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