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转换法的特征分析

更新时间:2020-04-25 来源:物理教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方法很多,如控制变量法、模型法、转换法、图像法等,当然这些研究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转换法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转换法的特征,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换法具有直观性
  
  在初二物理声学部分,讲声音的三要素时,影响音调的因素是频率。频率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它与每秒振动的次数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用直尺做这个实验能够反映一定的问题,但是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由于不能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比如按压不到位,教师引导不具体,光靠看振动的快慢和声音的高低,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只能死记硬背,结果在考试过程中失分较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是学生没认真学,而是教师在处理实验的时候不够直观。
  
  其实,我们可以将音调与乐器、音频仪、电脑、投影仪结合起来,通过改变乐器的音调,将乐器所产生的声音通过电脑在投影仪上直观地显现出来,学生通过对波形图的直观感受,能准确地建立音调的高低与振动频率高低的关系,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图像,同时还可以与弦乐器教学相结合,让学生知道在演奏二胡、古筝、小提琴等乐器时,手的移动其实就是在不断地改变声音的音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响度,在物理中指声音的大小,主要决定因素有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距离声源的远近,可以通过距离实验将其反映出来,学生积极参与,效果很好。但振幅是一个新的物理概念,指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概念抽象难以理解,书上通过改变音响的音量,从而使喇叭上纸屑振动的剧烈程度发生改变,进而反映响度的大小,直观易看,效果也不错,但对最大距离好像难以看出。同样我们还是充分运用现代教学设备,通过声波图的直观展现,将响度的大小与振幅的大小结合起来。同时还可以将所得的几幅图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说明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二、转换法具有联通性
  
  在物理教学中,各种研究方法并不是单一地运用的,在很多时候往往是多种方法配合使用的,用多种方法呈现物理知识。转换法,有时候就和控制变量法、图像法等结合使用。
  
  转换法与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用得较多,在探究影响压强大小因素的实验中,通过“控制压力或受力面积的大小,通过小板凳陷入沙子的深度”来反映压强的大小;研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时候,通过压强计高度差的大小来反映压强大小;在研究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因素的时候,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在探究影响比热容、热值的时候,也将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了综合利用,从而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看不到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布朗运动来显现,虽然花粉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是它可以间接反映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正是由于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才导致花粉的无规则运动。
  
  三、转换法具有实用性
  
  转换法在实验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某些计算题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是热学部分运用转换法解题的经典试题,固体、液体的比热容可以通过查表得到,但是对于固液共存态的比热容我们无从查找。针对这道试题,第一问比较好解决,但第二问不能直接用Q=cmΔt求解。由图像可知,BC段吸热时间6分钟为AB段的3倍或者为CD段的3/4倍,我们可以求出AB或CD段吸收的热量,然后用转换的思想求出BC段吸收的热量。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3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