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学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0-05-06 来源:化学教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化学教学论文】

我们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空间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中协同发展,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和高中化学课程特点,提出包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五个要素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简称“化学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具有的有化学学科特质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化学学科是基础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很多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这些理论、概念是化学现象本质的反映,只有让学生清楚准确地理解化学基本概念理论,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但是化学概念理论往往抽象难懂,这必然给化学概念理论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在进行化学基本理论、概念教学时体现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呢?探究在进行化学基本理论、概念教学时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或基于学科素养培养下的化学基本概念、理论教学策略探究将是我们的研究主题。下面就结合实例谈谈如何在进行化学基本概念、理论教学时渗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一、学会辩证,培养学生的发展观、变化观      我们发现化学教材中很多理论、原理、概念等随着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提高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变得越来越成熟、完善和深奥。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在不同阶段的呈现方式为例,来具体讲解知识的呈现和认识过程:      从对氧化还原知识的认识过程我们发现了对知识的掌握往往是由不全面到全面,由表面到本质,由错误到正确的过程,这些都符合我们的认知规律。也使学生逐步明白了事物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们的概念、规律等也是在不断地被否定与肯定中逐步完善起来的,而且我们也发现了课本知识的呈现也是随着我们认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地加深、加难。这些决定了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二、活用模型,培养学生的微观探析与宏观辨识能力      有的老师为了讲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及引起的化合价的变化时用了生动具体的模型--跷跷板,见下图:      我们发现:失去电子的化合价就会升高(往上翘),得到电子的化合价将会降低(往下降)。跷跷板模型的引入对解释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得失及引起化合价的升降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它将微观的电子及抽象的化合价等知识变得宏观、直接、具体而形象,使得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就能轻松理解、掌握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很显然这些模型的建立使枯燥、乏味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简单而容易接受,抽象而无形的微观世界变得清晰而形象。在我们对微观世界的认知、抽象概念的教学中若能活用模型,恰当引入模型将对我们的教学帮助很大。      三、巧设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      我们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但要让学生轻松掌握并能理解却是一件难事。我们在讲授氧化还原部分基本理论知识时,也只是简单地说教:本质、表象、氧化剂、还原剂等,学生也只能机械地对知识进行接受,根本不存在理不理解的问题,因为像电子的转移等是无法具体感知且抽象而空洞。但是通过简单的Cu-Zn原电池实验却给学生带来了永恒的记忆。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分析、思考,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认识更为直观。老师虽然说得不多,但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却很牢固也很彻底,远比拖沓冗长的简单说教有用多了。      四、善于把握,培养学生的学科精神和社会责任      其实,学科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是贵在平时,老师应选对时机、善于把握。如在氧化还原反应部分知识教学时可在讲解其应用时加以灌输学科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培养:(1)原电池如何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2)如何研究高效、轻质、绿色环保化学电池;(3)电解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广发应用:氯碱工业、电解法冶炼金属、电镀和精炼、用电解法除污水中的某些重金属离子等。在这些知识讲解时都可恰当地给学生灌输学科精神和社会责任。      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化学认知活动中发展起来并在解决与化学相关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关键素养,反映了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客观事物的方式与结果的水平。这些素养不仅体现了学生从化学视角对客观事物能动反映方式,而且反映了学生对客观事物能动反映的结果。老师能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做个有心之人,多从学生角度出发,知识传授需符合学生的认知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实验、模型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且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能择机培养学生的学科精神和社会责任。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4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