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德育实效性的基本对策

更新时间:2020-05-08 来源:德育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德育论文】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影响中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重要因素。但就目前农村中学的德育发展现状来说,还存在着重智轻德,方法单一,师资匮乏等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了当前农村中学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农村中学;德育;实效性
  
  初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当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在这一教育阶段正处在成熟与懵懂相互碰撞的转型期,因此,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德育工作在整体上较前几年上了一个台阶,但相对城市中学的德育发展来说,农村德育工作还存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教师匮乏,课程素材单一,多媒体手段未能和闹的发挥作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时效性,这些问题只有被有效的解决德育的时效性才能凸显,德育的育人目标才能得到落实。
  
  一、农村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重智轻德观念严重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提出我们要实施素质教育。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尽管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被所有人所接受,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还是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农村中学,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为了学校家长学生所关注的第一重点。因为,对于学校来说,好成绩代表高升学率,而高升学率不仅可以使学校在同行竞争中立足与社会,还可以使学校吸引更多更好地生源。对于家长学生来说为好成绩预示者学生有个好前途。所以,在唯成绩论面前德育就显得无关紧要,毕竟,中考高考不考德育。
  
  2.德育师资力量匮乏
  
  专职德育老师的缺乏是制约德育发展的有一问题。在农村学校,因为整体师资匮乏,大多数学校未设置专职的德育老师,很多德育老师都由班主任或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有时班主任或其他科目老师为了完成自己科目的教育任务会有意无意的占用德育课,这就使得课程表上所设置的德育课形同虚设。除此之外,就算学校有专职的德育老师,这部分老师也是即将要退休的老教师,并非思政专业出生的科班老师,他们或多或少缺乏专业素养。
  
  3.教学方法和教材呈现单一性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教学方法和教材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但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因为地理环境的局限性,大多数农村学校还采用着单一的教材和教学方式。这种单一主要表现在,在教材上,德育知识的来源仅仅局限于思想品德课本和《中学生行为准则》。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方法。这样的现状最终导致学生在德育课堂上提不起兴趣,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没能达到。
  
  二、提高农村德育实效性的基本对策
  
  1.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全面创新育人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全面创新育人模式”.那如何使立德树人落到实处?首先,继续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真正体现德育为先。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牵动千家万户,目的是打破应试教育壁垒,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体做法是将德育作为一门重要课程纳入考试体系,就像体育一样,将成绩算入中考成绩当中。这样一来的话,我们立德树人的创新育人模式,才能够不是停留在一般的口号上,才能够扎扎实实的使我们的学习者受教育者顺利的成长成才,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对国家对社会对我们家庭对个人都非常负责任。
  
  其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就是说从学校的校园课堂到家庭到社区到社会到职场再到网络。时时处处要体现 立德树人的理念,学校家庭社会在立德树人方面要形成合力。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是搞好德育管理、提高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重要保证。首先加强德育管理队伍建设。德育管理队伍是确保德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学校应成立以校长为牵头者,团委,班主任为策划者,班级体为执行者的德育管理队伍体系,从上而下全方位全周期促进德育管理干部队伍的成长。
  
  其次,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一个好的德育老师不仅要为学生答疑解惑,还要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兼具较高的综合素养。那如何培养德育老师的综合素质?第一,让德育教师定期参加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储备。第二,完善对于德育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德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3.优化德育方法,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的好坏影响着教育目标的达成。道德教育因其具有隐蔽性的特点,所以,在对它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就显得更为重要。
  
  (1)优化德育教学方法。过去,大多数农村学校在德育教学过程中都采用传统一言堂式、说教式,体罚式等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传统的德育教学方法开始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思维上不断创新,在实际教学中大胆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景教学等不同的德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是有效完成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德育教学应该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借助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达到陶冶情感的目的。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校团委应借助节日开展主题教育,班级应利用班会再现案例教学内容。只有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寓教于乐的目标才能达成。
  
  三、结语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最容易接受正确的思想道德观点,也最容易误入歧途;因而,教育者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阶段学生的道德教育,创新德育工作思维和方法,让学生们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2]中国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 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190.
  [4]张建珺.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5]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 2012-02-09 )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4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