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适应能力提升策略

更新时间:2020-06-11 来源:职业教育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适应性是一个个体从进入职业生涯到完全适应职业生活所必需的条件,是个体适应工作的能力,其决定了该个体能够从事该项职业,并在该项职业中有所作为。职业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个体的工作过程中,抛开个体先天禀赋因素,基于学校教育的后天因素对个体的针对某项具体工作的适应能力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的。

旅游管理专业   
  一、问题的提出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迅速,根据旅游局发布的《2016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截至2016年,我国开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604所,开设旅游管理类高职高专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 086所,开设旅游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924所,当年招生规模达到28万人以上,其中本科生的在校生规模达到22.1万人。但从目前旅游产业员工学历构成看,具有本科学历的员工比例非常小,大部分为大专和中专毕业生。
  
  从笔者对旅游企业调查结果看,旅游企业中本科以上毕业生流失率非常高,特别是导游行业,目前以大中专学历员工为主,本科以上学历员工所占比例非常小。旅游行业本科以上学历员工流失率偏高,这种情况会影响该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服务水平,同时也严重浪费了社会资源。大量的本科生花费四年时间学习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却用非所学,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在高学历员工流失的其他原因中,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对旅游行业的不适应。而要提高员工的职业适应能力,特别是本科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应该从本科学习阶段开始,就加强对学生职业适应性的训练,使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工作状态,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大量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三年内选择其他行业,甚至在经过实习期后,毕业时就没有选择旅游行业从事就业。根据笔者的调查分析,很大比例的学生没有选择旅游行业,或很快从旅游行业转到其他行业,是因为对旅游行业的工作不适应,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感觉旅游行业与自己的期望不匹配。许多学生在选择旅游行业之初,对旅游行业有一个比较美好的预期,如工作环境好,有机会游览名山大川甚至出国,收入高等。但在现实中,旅游行业并不是预期的那样理想。二是感觉自己很难适应旅游工作。因为旅游行业的工作直接与顾客接触居多,且需要较好的心理素质与工作技巧,同时旅游工作特别是一线旅游工作的工作强度较大,同时要面临各种突发事件,因此工作压力较大。因此,新入职的员工,特别是缺少社会经验的毕业生难以很快适应。
  
  以上现象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缺乏,会成为毕业生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阻碍,进而造成大量的教育资源浪费。表1为笔者自己整理的旅游行业职业适应能力的构成。
  
  二、造成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缺乏的原因
  
  造成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弱,主要有以下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一)主观归因
  
  一是受社会观念影响,学生对服务业较为排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社会对服务业特别是生活服务行业存在一定偏见,认为其是“伺候人的”“低人一等”.虽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这种观念已经被逐渐抛弃,但其并没有完全消失,对人们的职业选择,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选择或多或少地存在一部分影响。许多学生在选择高校专业时,对各专业及本身的兴趣爱好了解不够清楚,因此,在进入高校后,对旅游专业兴趣不大,而已经被录取,重新选择的机会很少,只能就读,这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几乎不会从事旅游行业。此外,由于我国社会具有轻视服务行业的传统,因此许多毕业生也会受此影响,选择其他行业。所以,学生在从事旅游行业工作时不同程度对其存在一定排斥,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该项工作中。
  
  二是对旅游业了解不充分,使其对旅游工作的期望过于理想化。在一般人观念中,旅游业就是“游山玩水”.因此,许多学生选择旅游行业的目的是“边赚钱,边旅游”,其忽略了旅游工作的职业性质。其实,旅游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工作强度非常大的工作,既要满足游客旅游过程中基本的物质需求,也要满足其精神需求。旅游工作人员在为游客服务过程中,既要保证游客食、住、行、游、购、娱等环节的完成与衔接,还要考虑不同游客的精神需要。旅游工作过程中,从业者很难有精力去体会旅游的乐趣,其更主要的是满足游客的需要。正是由于很多人对旅游工作了解不充分,因此,会对旅游工作过于理想化。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心理准备,在面临诸多问题时,会产生很大落差。
  
  (二)客观归因
  
  一是旅游行业的涉及环节众多,工作的复杂程度高。由于旅游工作一般都是在开发的空间中进行,且环节众多,旅游工作的进行依赖于相关行业的合作,旅游工作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旅游工作人员不仅要满足游客需求,为游客服务,还要协调各个环节,工作复杂程度较高,对员工的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要求较高。因此,旅游工作特别是旅游接待工作对新入职的员工非常具有挑战性。
  
  二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相关职业适应性素质结构有待优化。职业适应性素质结构包含很多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工作技能结构和心理素质结构。特别是对于旅游工作而言,工作技能结构中不仅包括一般性的操作技能,还包括人际沟通技能,且人际沟通技能对旅游工作尤为重要。目前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相关职业素质训练主要集中于工作技能。的确工作技能的熟练是职业适应性的基础。但对于旅游工作而言,仅仅具有工作技能是不够的,由于旅游工作主要是和旅游者直接接触,并且旅游工作易受外界事件的影响,因此,从业者的人际沟通技能和心理素质,在职业适应性结构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根据笔者对相关院校的课程体系分析,目前各院校对于学生的人际沟通技能以及心理素质的训练较为缺乏。而学生人际沟通技能及心理素质训练的缺乏会直接导致进入工作岗位后工作技能的充分发挥。
  
  三是社会观念因素提高了职业适应能力的难度。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社会存在轻视服务业和相关从业者的现象。这种现象会打击高校毕业生进入旅游行业的积极性,也会在客观上造成消费者和从业者的不平等地位,如许多消费者滥用消费者权利,不尊重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企业无原则迁就消费者,不顾及一线员工的感受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情况无疑会加大旅游从业者的工作难度,特别是对于新入职的高校毕业生,如果没有在前期进行充分的准备,势必很难较快的适应工作。
  
  三、从学校角度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建议
  
  (一)利用各种途径深化学生对旅游工作的认识
  
  提高学生的旅游工作职业适应能力,首先要对旅游工作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从学校角度,一方面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向学生进行宣传介绍;另一方面,学校应该积极“走出去,引进来”.所谓“走出去”,是每年都应该组织学生进入旅游企业顶岗实践,增加其对旅游行业的感性认识,同时要积极聘请业界认识,特别是往届毕业生来到课堂同学生交流互动。通过这些可以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旅游行业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二)帮助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建立职业愿景
  
  良好的职业规划和职业愿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进而会加速其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职业愿景和职业规划应该具有个性化,因此,应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建立相应的职业规划。这需要院校教师与学生深入接触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科学的适合学生的职业规划。
  
  (三)加强对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与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
  
  由于我国的教育传统以及我国长期实行的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在校学生中很大一部分缺乏人际沟通能力,心理素质也有待提升,而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对旅游工作尤为重要。而从目前看,我国旅游教育在这方面还是缺失的。
  
  (四)强化仿真环境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旅游工作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对于高校毕业而言,仅仅具有理论功底是不行的,必须具备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性训练。其中,仿真环境训练是提升学生实践中应对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旅游教育中,辩论和场景模拟是重要的仿真训练方式。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4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