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更新时间:2020-07-10 来源:教育管理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教育管理学论文】

摘要

  Abstract:In the existing talent-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there are such problems as rigid curriculum system, lack of adaptability of teaching mode, poor effect of practice teaching, lack of training-mode characteristics. Wenzhou Business College has carried out the reform of talent-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in such five aspects as highlighting the professional features, optimizing the course system, adjust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e system and cultivating the dual-qualified teachers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 and has formed a talent-training system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with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

  Keyword: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talent-training mode; business management major; course system;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practice system;

  当前, 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定位、课程内容设置、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在新的形势下, 构建以竞争为导向、能及时反映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将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行业企业、政府及社会公众紧密联系, 并建立相互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共同培养出高质量、高规格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不仅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也是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及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一、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当前, 应用技术型高校所招学生成绩差异较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不一致、学生个性化显着等, 由此折射出应用技术型高校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专业特色打造等方面存在不足。

  (一) 原有课程体系的灵活度不够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倡导的是按照学生学习兴趣组织选修课程, 坚持高考与学考相结合, 不分文理科, 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选择权, 报考任意3门选考, 至少可以报选66%的专业。这样, 学生的自主性增强, 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高校常规的教学组织模式都是行政班级制, 因此, 学生高中阶段的个性化学习应该与高校常规性课程有效衔接。应用技术型高校需要打破原有僵化的课程体系, 需要研究在新形势下按照学生需求的变化调整课程体系, 多开选修课, 减少必修课, 加大选修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

  (二) 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分层和分类教学

  新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 生源结构已不再是单一的文理科之分, 一些文理交叉的学生将会脱颖而出, 生源结构将更加多元化。应用技术型高校必须针对同一学科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 使不同层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基础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学习, 并针对选择不同组合高考科目的学生实行分类教学, 改变不同层次学生被动接受相同层次水平课程的现状。

  (三) 实践教学与企业对接性不强

  应用技术型高校应非常重视复合型、国际化、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在构建、改革与创新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 必须着力打造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学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例如, 工商管理专业部分课程的理论知识过于抽象, 引入国际先进的模拟实践体系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的企业中实践自己的工商管理理念, 而不必担心所产生的损失, 进而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学生通过模拟培训参与模拟企业的各项决策, 这种体验学习的感悟会使得学生在今后实际的企业管理过程中更具有长期战略眼光、更有能力实施具体的决策。

  (四) 缺乏学校自身应有的特色

  每一所应用技术型高校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 都应充分考虑本校办学实际, 切忌生搬硬套、盲目攀比。同时, 在确定本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 要重视重构与行业的关系, 建立吸引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和学生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充分发挥行业特性, 突出行业特色, 与地方政府、合作企业共建品牌特色专业, 突出地方特色。通过共建品牌特色专业, 不仅可以密切与地方政府及合作企业的关系, 还可以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水平。

  二、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途径

  本研究结合新形势下学生的特点, 以温州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从突出专业特色、优化课程体系、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实践体系和培养“双师型”教师五个方面提出推动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 突出专业特色

  温州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是以培养家族企业接班人和职业经理人为目标导向而设置的一个本科专业。本专业依托浙商创业文化和勇为人先的温州人精神, 以培养学生现代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创业管理等核心能力为突破口, 为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为实现以家族企业接班人和职业经理人为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设计和定制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其中, 着力培养学生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创新能力是温州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一大特色。

  根据学院办学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 温州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修订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将人才培养重心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不同学习需求, 实施分层分类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 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个性化与精细化。在分层分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 一是通过通识教育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精神 (创业学院) 。二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开设创新创业特色课程 (创业创新模块) 。工商管理专业在2017级新的培养方案中设置了以“创业思维与方法”“精益创业”“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和“商业策划”四门课程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模块。三是通过孵化区、众创空间等提升创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实务。通过全面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及极具特色的培养模式, 极大地鼓舞和激发了学生奋发拼搏的斗志和创新精神。近年来, 很多学生有了真实的创业项目, 同时通过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和传统渠道进行各种创新创业活动。目前, 大部分学生都已实现盈利, 也有部分完成原始资金积累。

  (二) 优化课程体系

  温州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按照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将其分解成能力培养要素, 科学设计课程体系, 达到“增加实践课, 减少理论课;增加选修课, 减少必修课”的总体要求, 着重建设好体现本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根据工商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在课程设置上, 采用了“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创业特色选修模块”的模式。本专业核心能力的五门课程为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需要注意的是, 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种类多, 对学生学习的基础要求也不一样, 必须结合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需求将各能力模块的课程群进行分类管理, 分别在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及教学方式上体现差异, 使讲授的课程及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此外, 温州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在2017级的培养方案中确定了第二课堂六类素质课程的培养体系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增设了部分双语课程, 通过国际学院的优势项目“4+1”多方共建并与国际接轨。2017年学校给予每个学生1万元的游学基金, 让他们可以有机会走出去, 和国外的高校近距离接触, 开拓他们的国际化视野。

  (三) 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图1 混合式学习模式
图1 混合式学习模式

  温州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加速向“课堂学习与移动学习”相混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混合的方式转变, 这种创新教学模式会为学生创造更加弹性的学习环境。以“管理学原理”课程为例, 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 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整个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即“网络平台学习—课堂巩固提升—微信展示” (如图1所示) 。线上学习放在第一阶段, 课堂学习放在第二阶段, 通过第一阶段自定步调的线上自主学习有效地缩短了不同能力学习者之间的距离, 使第二阶段统一步调的现实课堂学习更加具有目的性。采用该模式可以有效缩短学生间的差距, 使现实课堂教学的目的性更强。同时能够实现分层教学, 让每一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现个性化学习。因为在线上平台中的学习不受时空的局限, 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安排学习的进度。

  此外, 在其他工商管理类课程中, 积极推进团队协作模式, 即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学习团队的方式自主学习。学生团队采用课堂小组讨论互动、情景扮演、小组互动展示等形式, 在课堂上发挥主要作用, 教师则根据其表现进行点评和引导。团队协作模式选择课程内容的特点为难度适中、开放性强、操作性强、富有趣味性, 主要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打造“4-4-4”的实践教学体系

  工商管理专业充分利用现有的沟通实训室、工商管理综合实训室以及创客空间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实践。在独立设置实验方面, 工商管理专业专门设置了“沙盘模拟实训”“市场营销模拟实训”“流程管理课程设计”“运营管理仿真实训”“人力资源管理仿真实训”“生产管理实习”和“V创综合实训”等独立实验课程。在这一类实验中, 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设备, 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温州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对专业实践体系进行了较大的变革, 其主要特色就是引入了CESIM商业模拟课程。该课程为全球着名院校提供了多种标准化模拟课程, 并为国际化知名企业提供各类博弈实战类培训。CESIM各类模拟课程涵盖领域有管理学、国际商务和战略管理、创业管理、运营管理等, 其模拟课程不受教室限制, 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 学生都可以进行决策, 指导教师也可以随时随地在线监督学生的模拟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传统实践环节与CESIM商业模拟课程的融合, 一是以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线, 建立了以课程实践、模拟实践、论文和体验式实训四个环节为重点的实践教学体系;二是实施了公共教学、专业基础教学、专业教学、综合教学四个逐层递进的分层次实践教学;三是可以坚持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 环环相扣, 循序渐进, 把模拟实践教学贯穿到本科阶段的整个学习过程中。

  (五) 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着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培养、引进“双师型”教师, 打造一支洞察职业需求动向、能够直接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实践教师队伍。一方面, 工商管理专业科学制定了“教师企业实训进修制度”,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大力培养有特色的实践应用型教师。工商管理专业现有中青年教师都需要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脱产实习, 有力地促使教师向“双师型”转变, 每学年均有1~2名青年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另外, 部分优秀的企业导师也进入工商管理专业授课, 通过外引内练, 加速使现有教师队伍向“双师型”转变。

  总之, 构建以竞争为导向、能及时反映浙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将人才培养与浙江社会经济、行业企业、政府及社会公众紧密联系, 并建立相互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共同培养出高质量、高规格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这不仅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也是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及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应用技术型高校必须坚持依托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 构建以课程为基础、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学模式, 实施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形成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赵海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 2012, (4) .
  [2]宋克慧, 田圣会, 彭庆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 2012, (7) .
  [3]云波.应用技术型本科的定位及建设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 (12) .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4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