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态度管理研究——基于心理疏导方法

更新时间:2020-07-15 来源:教育管理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教育管理学论文】

摘要

  繁忙的学习任务、生活人际关系、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给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不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都显现出极大的问题。近年来, 高校大学生由于压力过大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引发的特殊事件屡见不鲜, 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问题亟待解决。

大学生学习态度管理研究——基于心理疏导方法

  大学生学习态度有其鲜明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学习情绪化严重、精力投入不够、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意志品质薄弱等方面, 这些都需要从学习态度管理角度加以解决。学习态度管理与心理疏导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心理疏导为学习态度管理提供方法支持, 学习态度管理为心理疏导提供应用途径。把心理疏导方法应用于当代大学生学习态度管理, 有助于拓宽思想教育渠道, 丰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从实现路径来看, 心理疏导作为大学生学习态度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 可以帮助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 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注意力, 提高大学生情商、调动积极学习情绪, 化解消极情绪、培养大学生意志品质。因此, 通过心理疏导方法, 从根本上解决当代大学生学习认知问题, 把学习态度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将会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学习态度管理与心理疏导的关系

  在心理学和医学领域心理疏导方法被广泛应用, 但心理疏导并非医学和心理学的专利。在大学生学习态度管理中借鉴心理疏导的理论和方法, 能够有效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和改善大学生学习态度。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理解心理疏导和学习态度管理的科学内涵, 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 心理疏导为学习态度管理提供方法支持

  重构人们的认知是心态问题解决的根源。非理性、不科学、缺乏正确价值观指导的认知或思维方式, 是产生各种不良心态的直接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在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保持和确立科学、合理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 并始终保持行为方式和心理平衡的适度性。例如:引导大学生树立讲究理性、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式, 用理性驾驭情感, 纠正非理性和情绪化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用发展、联系和变化的辩证思维来看待问题, 使思想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 对个人问题要学会区分内因与外因, 多从自身方面找原因, 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基于利他心、平等心的换位思考, 修正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做好沟通的同时消解误会;引导学生运用中庸的方法论理念, 避免思想和行为走入极端。

  健康的情感是人拥有正常社会生活的基础, 是人们行为的动力因素, 有助于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强烈的自尊心与正确的荣誉感、追求真理和美好前景目标的情感、成熟的义务感与责任感等。例如加强理智驾驭情感的能力锻炼, 在受到突然刺激、情绪要发作时能保持镇静, 反思情绪的合理性;引导人们做到宽容大度、求同存异, 能包容他人的缺点和冒犯;引导人们学会转移注意力, 能够在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陷阱时及时转移注意力, 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引导人们学会自我对话、放松练习、冥想或禅定练习、沟通谈心、调整生活方式、开发自身潜能等方法和技巧, 能够在遇到突然刺激时及时有效地疏泄负面情绪、缓解压力[1]。

  (二) 学习态度管理为心理疏导提供应用途径

  运用心理疏导方法能够促进认知、宣泄情绪和导向价值, 对大学生学习态度进行分析, 端正学习态度。

  1. 促进认知。

  “人的行为动机、目的、期望和价值观念指导和调节着人的行为, 也就是说, 个人行为缺陷源于其认知上的缺陷, 一个人行为缺陷的背后就是认知上的非理性。”认知是每个人都具备的, 虽然不能说是一种天赋, 但是认知是天生的, 一个人可能不了解外面的世界, 在他了解环境后他什么都会懂, 知道饿了找吃的, 知道什么东西能吃, 什么东西吃了会生病, 这都是认知的表现。提高认知主要针对的人群无非就是在心理上存在问题的, 因为认知是凭借着思想在活动的, 也就是某一部分人在思想上有了错误的不切合实际的想法, 需要通过外界因素来解决掉这种想法, 外界因素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在提高认知上不一定只针对有心理问题的人, 对思想正常的人也需要在认知上加以促进升华, 促使他们的想法更加成熟稳定, 不易受到外界干扰。我们要弄清楚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错误是如何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表现又是如何的, 只有分析清楚问题的原因, 才能科学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能有正确的认知。同时, 要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向, 在对待学习态度上他们是如何认为的, 这就是心理疏导的接入点, 这个时候疏通是很重要的, 不要急于去找到问题, 也不要做出教育者姿态, 不要让学生对疏导者产生抗拒心理, 拉近师生距离。最后, 引导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步入正轨, 知道态度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结合疏通的结果引导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利用说理论证的方式, 告诉学生他们应该做什么。在这个过程中, 要遵循心理疏导的原则, 利用心理疏导的方法, 不要为了尽快解决问题, 训导或者强制学生, 从而使问题复杂化。

  2. 宣泄情绪。

  情绪宣泄可以分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是利用心理疏导来解决, 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学生自身也能解决这个问题。首先, 要放松心态, 把内心弄不懂的问题说出来, 不留余地地抛给疏导者。宣泄的过程固然是重要的, 但不是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 一定要在一个比较温和、轻松的环境下进行, 让学生感觉到我在这里说什么都是安全的, 因为这可能是他的一个私人秘密, 不想让除了疏导者以外的其他人知道。既然这样, 学校在成立心理咨询部门的时候, 应该建设一个适合解决心理问题的特殊场所, 迎合疏导内容, 完成疏导工作。其次, 自身宣泄的方式有很多, 当问题发生了, 做一件自己能够长久坚持的事情, 运动就是个很好的方式, 呐喊、唱歌都是自身宣泄的方式, 这些简单而容易达到的宣泄方式都是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

  3. 导向价值。

  “价值导向从本质上来讲是对社会上存在的多种多样的价值取向进行整合和消解的过程。”我们在大学生问题上提及的价值, 通俗来讲也就是你能有什么作用。这里的价值导向, 就是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作用, 实现自己的价值。结合社会的实际需要,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大学生片面地认为他们该做的就是学习和享受生活, 还没到该考虑将来的时候。正确的价值观是一个人对自己肯定的正确表现, 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不管将来你从事的何种工作, 价值观都会指引着前进, 在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取得成功。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后, 在思想上会支配行动, 而且价值观基本是不会改变, 具有稳定性。

  二、心理疏导应用于大学生学习态度管理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态度问题, 在大学生学习态度中应用心理疏导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 有助于拓宽思想教育渠道

  “要想使高校大学生更具有现实价值, 就必须扭转一贯的对象性忽略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注重理论灌输, 把学生当接受理论知识的容器, 而忽略学生心理动态、理解能力、价值倾向、情感情绪、生活经历等个体特征和差异。”[2]当代高校大学生, 思想前卫, 独具个性, 但是他们缺少关爱, 要克服这种现象, 站在大学生的角度来看, 当今社会带给他们的压力的确是很大的, 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心理压力过大的情况下思想上会有相应的波动, 容易在心理上产生问题, 导致学业倦怠等现象的发生, 这需要我们及时有效地来化解, 要善于疏导。传统的教育方式, 都是书本上的, 没有实质性的教育, 基于心理疏导方法的大学生学习态度是从本质上来改变, 更有实效性。

  (二) 有助于丰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在充分了解了当代大学生后, 普遍发现他们的思想比较复杂化, 心理上也容易出现很多问题, 一个人的世界里只有我没有他, 孤独能代表好多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表现。孤独的背后可能就是自闭、自卑或者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这些问题对于当今的学生教育管理者是个挑战, 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面对这些问题不能用传统的理论去教育, 应选择一种方式, 正确对待大学生心理所产生的问题, 从而解决问题, 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管理在高校是基本问题, 是帮助大学生成长的重要一步, 在高校教育中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 能使教育管理者更加明确地指引大学生, 避免学生们在成才的道路上走弯路, 在了解大学生心理的同时还能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 在今后的发展中起到推动作用。

  (三)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

  良好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体现, 是自我体现的根本, 也是成就自我的重要因素。然而, 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 心理素质不知从何而谈, 每年高校大学生暴力事件、自杀等对社会影响极深的案例都在发生, 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刻不容缓。对于心理素质差的大学生我们要加强关注, 在他们的思维空间里面有任何的问题, 都有可能让他们走极端。针对心理素质薄弱的大学生进行疏导, 及时地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 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 准确分析问题所在, 充分引导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当前大学生学习态度问题及影响因素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人才培养的同时, 问题也随之而来。我们应对大学生学习态度问题及影响因素做出具体分析。

  (一) 大学生学习态度存在的问题

  1. 态度消极缺少主动学习意识。

  态度消极表现在一个人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态度的认知成分区别于两个字———偏见, 其实形成这种表现的原因就是习惯, 在对待正确的认知时, 总会跟别人的观点有差别, 这点态度对大学生学习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 在不管多么真实的条件下, 对于态度消极的学生来说, 这种现象也是能够产生的。“情感成分被认为是态度的核心部分, 它虽然是伴随着认知成分出现的, 但是其中非理性成分居多。”[3]“虽然人们从理智上认为, 学习内容无论是对于个人的发展还是对于集体、国家乃至民族的未来都是必不可少的, 应该加强;但是, 在情感方面有时却采取拒绝、厌恶、冷漠、轻视、否定、反对、不选择等否定性的态度。这样, 消极态度是由于错误的情感成分导致了对学习的错误的态度。”[4]行为是态度中最为显着的成分, 是对某种事或者物产生的企图, 企图可能是好或者不好。态度的行为成分有时候会表现得不知所措, 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5]。态度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成分三者是不能分开的, 当有某一个成分发生问题时, 也会影响其他两种成分。在这基础上, 如果大学生产生了错误的认知效果、消极的情感或者消极的行为, 都会生发出一种错误的态度, 那么在这种条件下大学生很难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2. 学习情绪化严重。

  在从教过程中, 我们难免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基础不差, 学习能力也较强, 学习用功程度较好, 就是学习成绩表现不稳定。其实, 通过细致观察, 就会发现这些学生在学习上明显存在情绪化的现象。受学习方面情绪化的一些影响, 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不稳定, 体现在学习成绩上也是时好时坏[6]。情绪严重化主要表现有几方面: (1) 情绪化严重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学习目标, 他们很盲目, 没有老师的指导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甚至, 对于自己所做的分不清楚是对还是错, 没有老师的评价很难正确认识自己。 (2) 因为琐事与家人发生了分歧, 直接影响了学习;因为与同学发生矛盾影响学习;因为任课老师的一次正常批评, 影响这一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甚至放弃课程学习, 对认识的境界不高。 (3) 平时测验和考试时主意不定, 以他人为中心, 琢磨他人做得怎么样, 一旦发现他人做题速度比自己快, 就无法定神, 思绪受到严重影响, 心理素质不好。

  3. 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学业水平的提高上。

  学习注意力是一种态度, 指在学习过程中, 思想不集中, 不用心学习等。当代大学生一定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大学生思想溜号是常见的问题, 不要让这种现象在校园里泛滥[7]。通常心理原因和环境原因是注意力不集中的重要产生原因。主要表现在上课不认真, 易受外界环境影响;频繁改变注意对象;粗心大意;虎头蛇尾等。大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其实对学业影响很大,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心理原因和环境原因, 我们就这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心理原因是比较复杂的, 溜号在大学生学习中作为常见的一词, 看似认真听课的学生, 不知道心里想的是什么, 比较复杂多变。这些情况容易产生心理压力过大等不良现象, 还有心理疾病也会影响注意力。

  4. 学习意志品质薄弱。

  “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 薄弱的大学生意志品质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第一, 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没有毅力。90后大学生是比较有理想的一代人, 往往他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没有毅力。第二, 害怕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使得对自己的要求放低。第三, 缺乏挫折承受力。当代大学生主要以90后为主, 他们在受到挫折后, 经常是一蹶不振, 破罐子破摔, 甚至出现过激行为, 发生暴力事件等。第四, 过度依赖网络。网络是现实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当然网络不单单给大学生带来了方便, 还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让他们误入歧途, 不可自拔。在妨碍大学生成长进步的道路上意志品质已经是一个重要因素。意志品质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 不管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还是在今后的工作中, 都应踏踏实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好多大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意志品质, 因此应该加强对意志品质的认知。

  (二) 影响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分析

  高校作为专业知识的传授与研究场所, 提供学习机会是毋庸置疑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水平的提高, 大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得与以往不同, 影响大学生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有校园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

  1. 影响大学生学习态度的校园因素。

  第一, 师德师能因素。作为素质教育中的师德与师能, “师德”是“师能”的前提与基础。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质量, “师能”与“师德”是教师素质的落脚点, 是教师素质的组成部分, 任何方面都影响着教师的素质, 并进一步影响着课改时期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因此要搞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必须强化“师能”与“师德”。第二, 学习氛围及校园文化因素。学习氛围与校园文化是密切相关的,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气氛。浓郁的文化氛围、良好的育人环境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学习和生活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而且对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和习惯, 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代的素质教育, 需要一种激励机制, 那就是良好的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不单是推动学校前进的重要力量, 还是高校持续发展的保障。第三, 专业建设及专业发展方面因素。在符合办学教育方针的大前提下, 专业建设必须经得起推敲, 符合发展与社会发展。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专业建设一定也要发展, 拓宽思路, 与时俱进。一个专业在某一时刻可能不是最热的, 但是社会发展离开它是不行的。一定要考虑该专业的延续性, 根据学校长久发展, 考虑地方经济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发展。

  2. 影响大学生学习态度的社会因素。

  第一, 舆论导向。当今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评价相对片面, 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就大肆宣扬大学生的一些负面新闻, 使得当代大学生还未出校门就受到社会不良舆论的影响, 将来面对社会失去信心, 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当代的大学生有90后独特的个性, 很有可能就此迷失自我, 影响大学生的一生。第二, 就业前景。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特别复杂, 许多用人单位站在利益的角度考虑, 不愿意招收应届毕业生。即将毕业的学生还未完全接触社会, 多次的求职失败会给个人造成巨大心理压力, 认为自己高不成低不就, 长此以往, 对自己学业是否有价值的怀疑最终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陷入倦怠。第三, 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首要任务, 综合国力的体现很重要一部分表现在经济上, 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但是提升的同时也会产生很大的弊端, 如资源与环境问题, 就业与失业问题, 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等。这些问题对大学生造成的压力非常大, 如果不积极进取就会被淘汰, 适者生存。

  3. 影响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家庭因素。

  第一, 启蒙教育。我们生命里面的第一所学校就是我们出生的家庭, 父母则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启蒙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 所以启蒙教育对大学生来说特别重要。家庭虽然是社会最微小的社会细胞, 但是家庭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因为家庭生活的内容是复杂的、多重的。家庭教育主要是家长通过自己多年的经验来教育孩子, 加上孩子自身努力, 建立正确的人生轨迹。如果家长的文化程度并不高, 但是有良好的人格, 也能培养出来出色的孩子, 可能在功课上不能给予帮助, 但是通过父母的人格魅力, 也能够正确指引孩子的人生路线。第二, 亲朋圈的导向。每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是不一样的, 不管是你身边的朋友还是亲人, 当你跟他们密切接触后, 你会发现你的价值观、世界观有时候会向着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转变, 包括他们的言行举止你都会不经意的模仿。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亲人们就对你说, 你看某某上大学, 你也得好好学习将来也得跟他一样;当我长大了上大学了, 身边的亲人又会说, 毕业找个好工作。当然他们都是一片好心。对于朋友来说, 平时接触比较多的除了父母就是自己的朋友, 是朋友就有好坏之分, 只不过把握尺度不一样, 不要让自己走上歪路。

  4. 影响大学生学习态度的自身因素。

  第一, 个人认知不足。个人认知也就是自我认知。提到自我, 我们首先会想到自尊, 自尊就是赋予自己的价值, 也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高自尊的人对他们的个人属性有清晰的认识。当高自尊的人被别人拒绝的时候, 他们比低自尊的人更加能够以反其道而行之, 提高自己, 加强自尊。低自尊的人自我认知不够, 总是认为自己很差, 没有固定的目标或者目标不清晰, 对遭受批评或者不予与认可的时候做出负面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难免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低自尊的人在遭遇挫折时非常容易一蹶不振, 会时刻回想并形成心理疾病。第二, 自我意识不够。在理想和现实中间存在很大的距离, 是差距就有大小, 一个合理的差距能够使人不断进步, 反之当差距过大时, 则可能会引发一些心理疾病。很多大学生都有很强的上进心, 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 实现自我价值。但在这个过程中困难重重, 很多大学生在困难面前不知所措, 即便稍加努力就能渡过的苦难, 也让他们显得很胆怯。目前大学生自我意识还是发展阶段, 大学生自以为考上了大学, 就高人一等, 面对成功的期望值过高, 在面对未来的面前他们显得高傲自大, 一点点的成就就能自我膨胀, 一点点的困难就能束手无策。第三, 学习兴趣不强。当代大学生学习兴趣低, 其主要表现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等方面。学习兴趣不强主要就是学业倦怠的表现, 学习兴趣包含好多方面, 弄清学习倦怠形成及因素是解决学习兴趣不强的有效途径。学习价值理解肤浅、学习兴趣容易波动、学习心理存在障碍是学习兴趣不强的主要方面。

  四、基于心理疏导方法的大学生学习态度管理实现路径

  当我们从婴儿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个单独的个体时, 自我认识就出现了, 个人认知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需要是不一样的, 自我认知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一) 明确学习目的, 增强学习动力

  动力就是发动机, 大学生没有学习动力, 等于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学习动力是大学生学习的基础, 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才的急需, 高等院校随之扩大招生, 导致生源参差不齐, 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学习已经失去了动力。通过认知中的情感因素,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热爱学习、喜欢所学专业, 做到学能所用;通过实践活动与认知相结合, 做到活学活用。启发学生自我价值实现内在需要。跟一般的社会人员相比, 大学生还处在培养阶段, 属于非正常的社会成分。大学的学习阶段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途径, 让学生在心理上明白自我的人生价值。当大学生毕业的时候也就是自我价值开始体现的时候, 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 他们顶着各方面的压力和责任, 在实现自我价值上奋斗。每个人生下来都肩负着一种使命, 但是由于成长过程中的影响, 对于自己的人生观没有明确的认识。

  (二) 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在高校的教育体制中, 教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让学生喜欢本专业, 对本专业感兴趣, 这是问题的关键。对于学生来说要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对于老师来说让学生能够喜欢或者感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培养专业兴趣的重点不在于学生, 而是专业教师, 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培养学生方面下一定的功夫。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减压。心理咨询师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诸多问题, 人际交往不和谐、恋爱处理不妥当、贫富差距大等。另外, 激烈的学习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也给大学生带来很大压力。美国大学生的自我减压方式很独特。在期末考试的前一个夜晚, 一群美国西北大学的学生身着薄毛衣和牛仔裤, 站在瑟瑟的寒风之中, 放声大喊一分钟。学生们采取这样的方式来释放期末考试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通过心理疏导的情绪宣泄方式来发泄自己, 挑战不可能, 树立自己的自信心, 使他们敞开心扉, 避免压抑。情绪的及时和合理宣泄, 对每个个体的身心健康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的压抑情绪是引发身体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适当的释放自己能促进人的心身健康。

  (三) 化解消极情绪, 培养大学生学习意志品质

  第一, 自我调节。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一些让我们为难的事情, 遇事要冷静, 不要自乱阵脚, 如果我们能改变这件事或者能够解决, 那么就去处理, 如果我们解决不了, 也不要气馁, 不一定是你的能力不够, 你的阅历不够, 更多的是我们无能为力。不要把不该自己承受的外力强压到自己身上。遇事要有一个平常心, 不胆怯不逃避, 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聆听自己的呐喊声, 要自己给自己创造一个强大的气场, 久而久之, 你的内心会变得很强大, 强大的内心是自我调解的基础。第二, 开展活动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大学生首先要给自己一个生涯规划。可能在实现的过程中经历坎坷, 但这个过程不单单是让你在学习上提高, 还能提高个人素质, 在磨炼坚强意志上有很大的帮助。第三, 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意志品质最重要的是坚持, 只有坚持才能得到你想要的。每天坚持做一件事, 可能第一天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但是在长久地坚持下, 最终的结果是美好的, 直接的锻炼了一个人的能力, 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开始可能感觉过程很无聊, 因为他们自己有着很强的意志力, 促使着自己要去做什么, 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样的, 意志力会指引你去做什么, 有的时候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 而且做得很成功, 那是你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大学生存在严重的学业倦怠问题, 势必对高校的学风产生严重影响, 并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应高度重视教风和学风建设, 采取具有实效性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学习态度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心理疏导方法来端正高校大学生学习态度, 寻求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学习态度问题的方法, 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 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建设输送高质量人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童曼.心理疏导是增进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催化剂”[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 (4) :135-137.
  [2]王锦霞.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2.
  [3]李青凤.思想政治教育内化障碍的心理学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04.
  [4]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大学生管理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5]车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路探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5.
  [6]葛明贵.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0.
  [7][美]帕特里夏·P·菲利普斯, 杰克·J·菲利普斯.学习的价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4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