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择业观的新特征分析

更新时间:2020-07-17 来源:教育管理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教育管理学论文】

摘要     1、引言     目前我国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已深入人心, 物质性和功利性、理想化和矛盾性等成为了大学生择业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加上90后大学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所以他们的择业观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也较以往70后、80后发生了很大变化。[1]

90后大学生择业观的新特征分析

  2、90后大学生择业观的新特点     2.1、主动性     所谓主动性是指90后大学生在择业中有了主动向社会推销自己的心态, 他们主动出击, 去找用人单位, 而不是消极等待。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主动参与应聘机制和岗位竞争。而今, “竞争”不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代名词, 竞争机制的引入, 给各行业及人才市场带来了新活力。竞争不仅增加了毕业生的危机感, 也增加了责任感。现代社会岗位的竞争, 需要充分的才华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更需要积极主动的勇气, 才能为自己争取一份满意的职业。     第二, 主动掌握人才供求信息和行业要求。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外界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近几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看, 具备以下几种条件的大学生最受欢迎:一是理工类专业技术类大学生, 他们择业目标明确, 且受用人单位欢迎, 则易就业。二是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大学生, 他们多在学校担当学生干部、或是党员及各类优秀学生, 普遍成为用人单位的“抢手货”。三是基础牢固、知识面广、外语水平高的大学生, 近些年许多单位选拔录用时, 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本学科知识, 还需要知识全面、外语好的全才。可见, 主动掌握用人单位对职业的需求信息, 有目的性地择业是何等重要。     第三, 主动完善自身技能。当前大多数90后毕业生毕业时最为担忧的就是找工作, 就业现实使许多人都面临就业困境。因此, 在毕业前的有限期内, 许多90后大学生抓紧时间, 根据具体岗位的要求调整和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只有具备充足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思想准备, 严格要求自己, 才容易就业。[2][3]     2.2、现实性     所谓现实性, 是指90后大学生在毕业择业时, 大多能认清就业形势, 结合自身实际, 争取理性就业。在择业时, 他们面前的选择是多方位的, 如职位类型、初始月薪、工作地点、发展前景等。有的职务环境好、待遇高, 但风险大、劳心劳力;有的虽然环境差、待遇低, 但发展前景广阔, 如响应国家号召建设西部的工作者, 有益于自身的锻炼和成长;有的职业在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 环境和待遇都好, 专业却不对口, 无发展可能;有的职位如科研技术部门性质好, 其环境、待遇、社会地位都理想, 但生活条件差和地域偏远会让养尊处优的大学生难以忍受。所以, 工作不可能尽如人愿, 重要的是个人认清现状、权衡利弊、成功就业。     2.3、发展性     所谓发展性, 是指90后大学生面临择业时, 不仅看重待遇、环境、社会地位, 有很多是根据本专业和兴趣去找一份有发展前景的职业。择业时, 不能只看现在, 不看未来;不能只求生活的安逸, 不求事业的发展;不能只顾单位如何, 不顾自身兴趣有无;不能只重社会地位, 不重职业的社会效益。因此, 他们没有经历生活的苦难, 更没有赶紧赚钱养家的负担, 他们有条件和时间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只有真正了解社会、了解自己, 才有能力作出正确的是非判断。当代90后大学生虽获得高学历, 但初出茅庐, 择业时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因此, 探索90后大学生择业观培养新对策, 认清就业新形势, 多渠道促进就业途径, 成为90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之一。[4]     3、高校90后大学生择业观培养研究     3.1、将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融入择业观培养之中     目前, 功利主义泛化已成为一种客观事实。90后大学生择业时, 一般也把月薪、发展空间、工作环境等作为最看重的因素, 甚至是决定性因素, 而不能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需要很好的联系起来, 缺乏良好的职业规划。因此, 在高校政治理论课中, 大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 宣传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 对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可以通过校园网络、校园论坛等方式, 通过在网络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讨论、交流和沟通,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自觉主动地了解国家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 使学生自觉地将个人的择业动机和国家的需要联系起来。     3.2、将90后大学生自主创业培养融入择业观培养之中     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有效手段。但由于不少90后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不够、创业观念并不成熟, 加之当前的创业环境和国家的创业政策和制度并不完善, 自主创业面临诸多困难。为此, 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培养, 形成一个促进90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合力。     第一, 首先是对90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热情的激发。在创业意识培育中, 应该着重培养大学生在心理、思维、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其中, 政治素养在创业中最为重要, 创业者应该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把握住机遇, 把握国家政策方向, 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利益结合起来, 从而实现自我。     第二, 重视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业是一种创造性的就业方式, 其本质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改变过去那种灌输式的培养方式, 不断调整自己观察问题的角度, 提高自己看待问题的高度, 培养敏锐的观察事物的眼光, 把握住时代脉搏, 实现成功创业。     第三, 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这是培养学生形成务实、理性和成熟创业观的有效途径。为此, 应当鼓励学生走出校园, 走向社会, 利用假期、周末或其他空闲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并为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和实践指导。[5]     3.3、将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融入择业观培养之中     对于即将毕业, 面临择业的大学生来说, 良好的心态必不可少。因为大部分学生, 在面试、求职过程中, 面临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保持良好的心态, 则很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塑造, 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 增强择业理性, 对于毕业生来说, 显得尤为重要。     (1) 客观评价自己和调整择业心态     对于毕业生来说, 客观评价自己, 调整择业心态, 了解就业政策与市场需求, 都是非常必要的。第一, 避免盲从心理。学有所成, 顺利就业, 实现自我价值, 是每个毕业生的美好愿望。但若不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 而是盲从攀比, 一山还望一山高, 则很可能会失败。第二, 改变依赖心理。只有在毕业之时择业之初, 就树立良好的心态, 敢于在竞争中成长自己, 才能最后脱颖而出, 获得成功。第三, 确定现实目标。有些毕业生择业时过于理想化, 片面地追求理想化的工作条件, 造成就业困境。只有确定较为现实的职业目标, 在学习中不断缩小自身与目标的差距, 才能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2) 充分发挥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的重要作用     心理辅导是解决大学生在择业中遇到的心理困惑, 帮助其树立正确择业观的有效途径。高校开展就业心理健康培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大学生的择业特点, 有针对性地传授有关择业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使大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 理性看待社会, 从而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     首先, 高校应成立心理辅导机构, 并将心理健康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 将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心理健康培养密切结合起来, 将就业指导作为心理健康培养的内容和载体,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的重要作用。     其次, 针对许多90后大学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或者认识到问题而不愿进行心理辅导的问题, 学校应变被动为主动, 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具体需求, 向学生介绍就业方面的相关知识和信息 (如当前就业形势、国家就业政策、单位招聘信息等) , 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向毕业生传递这些有用内容。高校还应对90后大学生做择业心理辅导, 以使他们了解就业形势和社会现实, 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的择业观, 理性择业。[6]     参考文献   [1]蒋明军, 徐松如, 王珊, 刘凤.80后与90后大学生价值观系统比较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09, 1 (05) :46-51.   [2]曾国良.对当代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 2011, 27 (08) :165-167.   [3]梁海红.90后高职学生择业观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网络财富, 2010 (18) :99+101.   [4]贾国栋.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及教育对策[D].西南财经大学, 2010.   [5]赵强.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0.   [6]张佳宁.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意愿调查分析[J].北京教育 (德育) , 2017 (12) :75-79.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4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