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更新时间:2019-08-01 来源:物理教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物理教学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南京市中考实验题,不再一味重视实验结论的考查,而更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对实验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考查的较多.大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点的灌输,轻学生的思维训练,导致学生对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的选用等一知半解,做有关实验类题目时容易出错,久而久之就使学生害怕实验类题目,造成恶性循环.如何让学生乐意、敢去做实验题,又不易丢分?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实验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有意识设置一些思维含量高的问题,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实验技能,这样不但对目前的考试有益,而且对学生后续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案例1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可以看到硝化棉燃烧起来,放手后活塞被弹起.
  (l)在活塞压缩筒内气体的过程中,能转化成能,桶内气体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如果不往厚玻璃筒里放硝化棉,便迅速向下压活塞,玻璃筒内气体图1的内能(选填“增大”“减压缩引火仪小”或“不变”).
  (2)不变.错误原因分析学生没有看到硝化棉燃烧,感受不到气体的内能增大,这与教师上课时的训练引导有关一般情况,教师先在玻璃筒内放好硝化棉,再用力压活塞,玻璃筒内硝化棉燃烧,教师解释说明,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将转化法思维强加给学生.学生没有经历思考的过程,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器材选择的目的、操作的意义,从而导致错解.改进实验时,先不在玻璃筒内放棉花,用力压活塞,并设置问题:(1)活塞对玻璃筒内空气做功后,筒内空气内能如何变化?(2)你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学生经历这样的一个思考过程,会认识到不管玻璃筒内放不放硝化棉,只要往下用力压活塞,筒内空气的内能都增加,因为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就增加.我们眼睛看到硝化棉燃烧,感受到内能是增大的,放硝化棉只是将玻璃筒内空气内能的增大显示出来,让学生自主经历了转化法思维的运用,以后做这样的题目就不会出错了.
  【案例2】奥斯特实验中小磁针的作用.例2奥斯特实验中,在直导线附近放置一枚小磁针,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将发生偏转,表明;如果导线旁边不放小磁针,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通电导体周围(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磁场.错误答案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不存在.视频.师:光在传播过程中,因为有了折射,自然界多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播放“沙漠中的海市屋楼”视频.师:因为有了折射,生活多了几份精彩,课后请大家继续探究书本“WWW”中的问题,并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本节开篇图例中“池水变浅”问题.结语教学实践表明,以目标导引课堂教学,以活动组织课堂教学,以评价促进课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范式.学习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若教师的教学切人能始终指向目标,教学方式始终体现目标,使用的样例能承载目标,学习评价能对应目标,则学生的学习就一定能达成甚至超越预设的学习目标,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1」彭夷.主动参与式物理课堂的建构路径及实施方案[J」.物理通报,2012(9):12一14.
  [2]许帮正.构建物理“学习行为课堂”的实践探索[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2(9):55一57.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