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NET技术中常用数据库连接技术探析

更新时间:2020-06-16 来源:ASP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ASP论文】

本文摘要

  在互联网的发展进程中, Web 体系结构的创建, 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 在上个世纪末期, 应用了 Web体系结构后, 用户在互联网中对数据的访问方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随后, ASP.NET 等全新编程技术的产生,使得 Web 和数据库系统之间, 能够实现更为良好的融合, 进而让用户可以使用浏览器, 对数据库中的信息快速、 方便地检索。 在此背景下, Web 程序和数据库之间的连接件、 连接技术, 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从而在实践应用中, 使 B/S 模型占据了核心性的位置。

ASP.NET技术中常用数据库连接技术探析

  1、ASP.NET

  ASP.NET 也叫做 ASP+, 是微软公司推出的新一代脚本语言。 其以.NET Framework 的 Web 开发平台为基础, 对以前 ASP 版本的优势大量吸收, 并且对 VB 语言、 Java 语言中的开发优势参考借鉴, 融入了一些新的特点, 对此前 ASP 版本运行错误等做出修整[1]。 该技术为网站应用程序开发提供所有解决方案, 包括部署、 调试、 状态管理、 缓存、 验证等功能。 可分开业务逻辑和页面逻辑代码编写, 将显示内容和程序代码分离, 提高程序代码简单性和简洁性。

  2、数据库连接模型

  ASP.NET 技 术是以 Web 应用程序为基础 , 创 建的一种编程模型, 在运行过程中, 能够和.NET Framework类库集共同配合, 在 Web 页面创建中发挥作用。 在Web 服务器环境中, ASP.NET 可正常运行, 最后生成的页面主要由很多不同的数据源、 指令所构成。 ASP.NET数据库连接模型, 在 3 层结构设计基础上建立, 每一层均具有相对对立的功能, 如果其中任意一层发生改变,将层间接口关系保持不变, 能够避免对其他各层产生影响。 其中, 3 层分别包括了数据访问层、 业务逻辑层、 用户界面层等[2]。 数据访问层的作用是对数据库的交互加以实现, 提供数据删除、 数据插入、 数据查询的功能。

  业务逻辑层的功能是为用户界面提供业务逻辑功能, 对数据访问层命令调用, 进而获取数据。用户界面层的功能, 是对业务逻辑层动态传送数据信息加以显示, 并获取和校验用户交互数据, 向业务逻辑层传递。 通常情况下, 利用 CSS、 HTML 标记等, 实现用户界面层。 在 3 层结构当中, 资源消耗最大、 应用最为频繁的操作就是数据访问层, 因而优化数据访问层, 能够使系统性能及系统可靠 性得到有效提升 。

  在.NET Framework 中, ADO.NET 是一套类库, 可作为数据访问层、 业务逻辑层之间的转换层应用。 ADO.NET能够对数据使用者语言中的命令进行接收, 进而将命令加以转换, 从而使其成为能够在数据库中对任务正确执行的命令。 在 ASP.NET 中, 对服务器端数据空间加以提供, 能够确保和 ADO.NET 交互工作更为便利,使 ADO.NET 对象直接使用的需求得到降低。

  3、数据库典型连接

  根据不同的连接对象, 可以对 ASP.NET 数据库连接划分为不同种类, 分别是连接 Access 数据库, 以及连接 SQL Server 数据库。

  3.1、连接 Access 数据库

  在连接 Access 数据库中, 要对额外命名空间进行导入, 这一命名空间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 通常情况下, 可以在系统变量声明中, 对其进行定义。 系统可以对微软自带的 northwind.mdb 数据库加以应用, 进而使用相应语句片段对数据库连接[3]。 其中, 数据提供者、 数据源用 strconnection 代表, 当数据源选择了 Access 数据库, 则应当使用相应的数据引擎, 由用户对连接对象定义。 在 Web 程序中, 用户可以利用相应的语句, 操作打开及关闭数据库。 在 Access 数据库中, 规模相对有限, 因而当前一般是在比较小型的 Web 应用程序开发中, 对这项技术加以利用。

  3.2、连接 SQL Server 数据库

  在连接 SQL Server 数据库中, 相应的连接机制和连接 Access 数据库的连接机制较为相似, 主要区别在于将相应对象、 连接字符串中的不同参数进行了改变。 在连接 SQL Server 数据库时, 应用了不同的空间命名。 另外在数据库连接字符串中, 应用相应参数对连接字符串加以定义, 在不同参数之间, 使用特定符号进行分隔。

  例如, 对微软自带 northwnd.mdf 数据库进行连接, 可利用相应语句片段实现。 在语句片段命令中, 包括了连接数据库的用户名、 登录密码等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 如果应用特定使用名的服务器, 其别名也是限定的。 如果对本地数据库加以使用, 需以相应命令替换。 对于远程服务器的使用, 可将 local 替换为远程服务器的 IP 地址或名称。 在很多大中型的 Web 应用程序开发中, 都将该项技术作为主流的数据库连接技术应用, 其优势在于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和较高的安全性。

  4、数据库连接组件特点及使用技巧

  在数据库连接过程中, 无论选择了何种关系型数据库, 对于数据库连接组件的选择对于 Web 程序最终的执行结果、 执行效率等, 都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在数据库连接技术中, 数据库连接组件选择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当前应用中, 基于 ASP.NET 数据库的连接组件技术, 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类型。

  4.1、SQL Managed Provider

  SQL Managed Provider 具有较为明显的 针对性 , 主要是针对微软公司的 SPL 数据库, 对相应的数据库连接件加以提供。 在其应用过程中, 需要和 SQL 数据库管理器共同结合, 在对数据源连接之前, 应当在数据库管理中心对其完成相应的定义。 可以应用微软提供的 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软件, 提供这种连接与定义, 并且能够使数据库访问安全性得到提升。 利用对数据库访问权限、 数据库登录口令的设置, 使一些没有经过授权的连接加以阻止 。 SQL Managed Provider技术在执行速度方面, 和其他连接件相比最为快速,这主要是来自于结构化数据库访问体系整体优势。 在实际应用中, 在一些大型或中型的 Web 应用程序开发中, 该技术较为适用, 其优势在于具有较高的开发效率, 技术实施难度较低, 数据库操作灵活度较高。

  但是此类数据库复杂程度较高, 掌控整体结构的难度较大。 在应用 SQL Managed Provider 数据库的过程中,应当满足一定的条件, 如果对 6.5 版本进行应用, 应当对 OLE DB.NET Data Provider 中的 OLE DB ProviderFor SQL Server 使 用 。 在 独 立 应 用 程 序 中 , 应 当 对MSDE 或 SQL Server7.0 版 本 , 或更高版本应用 。 在中间层的应用程序中, 应当对 SQL Server7.0 版本, 或更高版本应用。 在.NET框架中, 使用相应的命令对空间命名。

  4.2、ADO.NET Managed Provider

  在.NET Framework 中, ADO.NET Managed Provider是最为重要的组件之一, 实质上来说, 其属于多层结构无连接编程模型, 在数据库连接组件中, 是最为重要的 一 个 构 成 部 分 。 在 Managed Provider 中 , 对 DataSet, 以数据中心, 如 MS SQL 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提供 ,在 ADO.NET Managed Provider 中, 包含了存取数据中心, 如数据库的一系列接口。 主要的连接部件有 3 个,分别是参数对象、 命令对象、 连接对象等, 依次对Data Set 及 数据源之间的接口加以实现 。 在 Data SetCommand 中 , 对数据列及表映射 接口定义 , 进而最终取回 Data Set.数据流, 并为其提供前向、 高性能数据存取机制。 利用 Data Reader 命令, 能够对数据流更为高效、 轻松的访问。 在更底层的对象中, 提供了与数据库连接的条件, 能够对数据库系统一级特定命令加以执行。 在过去的数据处理中, 以双层结构为主, 同时以连接为基础。 如果将连接断开, 就无法继续存取数据。 在当前的数据处理中, 已经延伸到了超过 3 层的结构, 同时, 程序员需要对无连接应用模型加以切换。 因此在 ADO.NET 中, Data Set Command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能够将 1 个 Data Set 取回, 同时对 1 个数据源及 Data Set 之间桥梁加以维护, 为数据访问、 数据保存、 数据修改提供便利。

  5、结语

  基于 ASP.NET 数据库连接技术, 对于 Web 应用程序开发有着推动作用, 在开发者访问应用程序数据库中, 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根据不同需求, 多种 ASP.NET数据库连接技术的应用, 对于用户系统开发要求可更好地满足。

  参考文献
  [1] 李京文, 姚成. ASP.NET 数据库访问技术研究 [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1) : 121-124.
  [2] 韩 双旺 . ASP.NET 下 Web 数 据库访问技术研究[J] .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1, (5) : 10-11.
  [3] 刘维岗. 基于 ASP.NET 的数据库访问技术研究与实现 [J] . 天津科技, 2012, (2) : 50-53.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suanjilunwen/4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