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社会支持体系构建

更新时间:2019-11-15 来源:社会心理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社会心理学论文】





  一、户外运动俱乐部成立背景

  
  从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角度划分,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亦可分为三类: 举家搬迁至该镇,部分家庭成员在该镇工作及单身青年。据调查结果显示,该镇单身青年所占比重在 3 成以上,这些以 “单身”身份存在于该镇的外来务工者交往范围几乎仅限于老乡和同事,而这些老乡和同事仅在有限范围内给予他们支持,因为他们同质性太强,遇到问题或困难,老乡或同事给予的支持有限。对于 “举家搬迁至该镇”的外来务工者来说,在这个 “皮具之都”,他们比单身者多的一层支持便是家庭,可家庭本身就有解决不完的 “麻烦”,遇到问题或困难只能找老乡或同事,老乡和同事给予的支持太有限了! 因此,在本地重建外来务工人员的 “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对这三类外来务工者来说都是必要的,因此 “俱乐部”成立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地外来务工人员面临的问题
  
  打工的生活并不好受: 一天工作 10 多个小时,一个月只能休息一两天; 租住在城中村,从早到晚几乎看不到一丝阳光; 整天重复着流水线工作,拿着微薄的工资,原本的梦想越来越觉得渺茫; 运气不好,遇到老板跑路,工作没了不说,之前的工作就算是白干了……这不算什么,重要的是累了苦了连个倾诉的人都找不到! “朋友”是多么的稀缺! “融入”谈何容易!
  
  因为这些一系列现实问题,造成外来务工人员心理缺乏归属感,有的抱怨社会、有的埋怨自己,人与人之间变得不那么的信任,感情纽带逐渐松垮; 与别相处时缺乏应有的对人或事的包容。这并不是由于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性格上本身存在着 “粗暴”的因子,而且因为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对本地官方组织缺乏信任、语言障碍及户籍限制等多方面原因使得他们的娱乐活动非常稀少,工余时间打牌、玩手机、上网、喝酒成为他们主要的娱乐活动。长时间单调的工作带给他们的疲劳无处纾解,工作越干越看不到希望,以 “单身”身份存在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压抑无法排解。
  
  三、户外运动俱乐部提出的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所述问题,户外运动俱乐部提出了一些列解决方案,针对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助外来务工者重构社会支持网络,让他们在大自然及运动中净化外来务工者的身心灵,缓解工作和生活带来的疲劳感,释放负能量,促进其重建信心,以正面、积极的心态生活。
  
  第一阶段: 活动当先,发掘骨干
  
  由于外来务工者比较分散,且对社工的认知度较低。因此,该阶段主要以组织开展户外运动活动为主,通过组织户外运动活动,汇集外来务工者。为保证外来务工者在参加活动过程中能够在身心灵方面有所收获,活动虽然以 “兴趣类活动”的形式开展,但社工对活动形式进行变异,以增强外来务工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发掘外来务工者的正能量。
  
  除开展户外运动活动外,为保证参加活动的人员能够真正汇集在一起,建立 QQ 群是必要的。社工在此阶段出带领活动外,活跃 QQ 群以促进外来务工者在 QQ 群内畅谈也是社工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具体开展的活动内容如下: 1、湖环保单车骑行记; 2、公园放风筝; 3、钓鱼场垂钓 4、强兴农趣园野餐。
  
  第二阶段: 培养骨干,塑形组织
  
  在第一阶段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已确定了 8 位 “QQ 群管理员”及部分活跃分子为该群的骨干力量。在第二阶段,由这 8 位管理员及部分活跃分子组成 “某某户外运动俱乐部筹备委员会”,并在 QQ 群的基础上建立讨论组,经过商议,并将讨论组命名为 “某某户外俱乐部筹委会办公室”.在社工的组织下,筹委会成员召开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会议,确定了组织名称、组织业务、组建目的及组织标示。同时,社工在会议过程中引导、协助筹委会成员策划活动、制作方案,提升其活动策划、活动组织的能力第三阶段: 锻炼骨干,汇聚核心
  
  经过第二阶段的发展,QQ 群成员达到 120 人的规模,骨干成员人数亦逐渐增加,骨干人员对俱乐部具有较高的归属感。俱乐部的组织标示已制作成徽章和旗帜,亦在多次活动中向参与者展示,组织已初具邹形。在本阶段,社工可以逐渐边缘化自身角色,充分发挥骨干人员的能力,使俱乐部能够逐渐走向自治,为外来务工者提供参与的机会。
  
  第四阶段: 完善管理,成员自治该阶段旨在巩固并发展户外运动俱乐部,使其能够真正承担起为外来务工者重建 “社会支持网络”的使命。截止目前,该阶段已完成会长、副会长及干事的选举工作,接下来的工作比较复杂,既要解决上一阶段遗留的问题,还要明确各个职位的职责,而在明确职责的过程中,还需兼顾外来务工者自身的工作时间。
  
  由于该阶段的工作刚刚开始,因此先略去不谈。
  
  截至目前,户外运动俱乐部的效用已初步显现,外来务工者的社会支持网络逐步扩大,外来务工者在俱乐部内部通过 “强关系”和 “弱关系”的联结,在情感、认知及交际技巧等方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另一方面,由于物理环境的转变,“户外”场所的空旷、清新的空气、自然的色彩及活动过程的特别设计,均给予外来务工者较多的正能量,外来务工者在自信心、同理心、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参考文献:
  
  [1] 罗光华。 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D]. 武汉大学 2011
  
  [2] 魏欣。 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中的生活体验 [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
  
  [3] 李宇鹏。 外来务工人员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 [J]. 四川劳动保障。 2009 ( Z2)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shehuilunwen/2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