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自黑心理形成原因与正确引导措施

更新时间:2020-06-27 来源:社会心理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社会心理学论文】

本文摘要

  在网络空间以及生活现实中, 我们会发现, 越来越多的男神女神们不再以高冷、端着的姿态去面对周遭, 而是通过“自黑”这一行为来与他人拉近距离, 获得更多的关注。“自黑”一词本身源于网络, 也是自嘲的意思, 是指本人拿自己所经历的灾难性事件或尴尬事件公诸于众。自黑揭露的有趣的甚至有点尴尬的生活细节, 表现出本人对这些事件没有隐瞒或隐藏的意图。从知名明星到普通大众, 特别是社会青年, 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倾向于以自黑来获得关注、缓解尴尬, 然而, 一方面在“自黑”这一行为仿佛在社交中十分行之有效的表面下, 另一方面存在的是整个青年群体的压力难以释放以及自我认知的丧失, 只有正确引导当代青年的自黑心理, 才能促进青年人自我的完善以及整个社会风气的清洁。

青年人自黑心理形成原因与正确引导措施

  一、青年人的自黑心理是社会问题以及青年人自身问题的一种特别反映

  (一) 社会泛娱乐化感染青年

  首先, 泛娱乐化, 是指人们试图把娱乐作为他们文化生活的一种主要塑造手段, 是一种全面娱乐、过度娱乐。它主要以影视、网络、报刊、广播等媒体及各种娱乐场所、商业表演舞台为传播载体。在这里主要说最为重要的两点:第一, 社会媒体的泛娱乐化。[1]如今很多社会媒体为了谋求经济利益, 将关注焦点更多的放在了明星等娱乐八卦新闻的挖掘上, 以及电视媒体的综艺节目等为了经济收益以自黑等方式提高收视率, 进而促使了青年群体将关注焦点也更多的放在了娱乐明星身上, 不自觉的学习他们自黑的行为方式。譬如近几年火爆中国电视媒体中的相关综艺节目《奔跑吧, 兄弟》《极限挑战》都不同程度存在着相关明星嘉宾以自黑来获取关注度的现象, 更具代表性的《欢乐喜剧人》中则有人以过度的自黑卖傻来博得眼球。网络电视媒体作为现如今大多数青年的最重要的获取信息的途径, 其泛娱乐化也必将感染青年人的行为和思考方式。第二, 社交的泛娱乐化。自黑本身也是社会交往泛娱乐化的一个体现,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对泛娱乐化的定义是“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 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在社交过程中, 我们会发现, 乐于自黑的人更加地幽默风趣, 讨人喜欢, 因此, 很多不应以娱乐的口吻来表达的事情则为了吸引大家以娱乐幽默的口吻说出来, 在大的泛娱乐社交中, 青年人不得不受到感染。

  (二) 青年人自我压力过大的反映

  从青年人当前的社会处境来看, 其处于学习、职业竞争以及家庭组建等压力都十分大的处境中, 而自黑作为自我嘲讽的方式,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获得欢笑、放松自我的身心, 另外一方面通过自黑无形之中也降低了青年人对自身的要求和他人对青年人自身的期望值, 从而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青年人的自我压力。举例来说, 一个在他人眼中十分优秀、完美无瑕的人必定会受到周围人的高度期望, 如果这样形象的人出现何种过失, 必然会使得周围的人无法接受, 此人本身心理也会有很大的压力, 但是倘若此人通过自黑将自己的一些蠢事公诸于众, 从而使得周围的人认识到其也不是那么的完美无瑕, 对其期望值也会随之降低, 从而自我的压力也会降低。

  (三) 青年人对自我认知的缺乏

  塞万提斯说过, 把认识自己作为自己的任务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青年人处于正在大范围的接触外在新鲜事物和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 在外在事物的纷繁复杂的现状下, 青年人很容易对自身产生迷茫与疑问, 因此, 有的人则盲目的模仿外在事物, 这里就回到了第一点青年人模仿娱乐明星, 或者盲目迎合他人, 通过自黑这一方式来获得他人关注, 有的人则过度在意他人对自身的看法, 通过自黑等方式去取悦和迎合他人, 反而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二、青年人自黑心理需要正确的引导

  自黑作为一种自我消遣的方式未尝不可, 但是, 青年人自黑心理从更深层次来说反映了青年人焦躁的心理状态以及自我认知的迷茫的现状, 因此, 正确引导青年自黑的心理倾向, 将青年人关注焦点放到正确的事情上来, 培养其有责任和担当的强大心理, 引导其正确认知自我, 明确自身目标, 才能促进青年人更好地发展。

  (一) 转移青年关注焦点, 多把视点放在国家发展的中国梦建设中来

  转移青年关注焦点, 就要先从社会信息的主要传播源头———大众传媒出发, 首先, 要积极引导新闻媒体传播的信息的价值取向, 以及培养其职业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多将焦点放到国家政治、社会发展和与人民幸福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上来, 而不为了纯粹地经济效益, 博人眼球, 铺天盖地传播不实信息以及娱乐明星的花边新闻。其次, 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 娱乐休闲成为当代青年人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 而电影电视、小说书籍则成为其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 因此, 在影视创作以及文学作品创作等方面, 相关文艺工作者要将思想性、价值性与观赏性结合起来, 做到文艺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转移青年关注焦点, 也要加强对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青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 由于接收到的信息良莠不齐, 容易被不良社会思潮裹挟前进而不自知, 因此, 要培养青年辨别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信息的能力,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人。

  从传播源头与主体两方面出发, 抵制社会的泛娱乐化倾向, 净化社会氛围, 使青年人更多的关注实事, 接受积极向上的内容, 有一个正确健康的心理,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

  (二) 培养青年责任担当意识, 正确进行自我减压

  首先, 当代青年压力过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业工作上的压力, 二是人际关系上的困扰, 青年人自黑, 也多是为了取悦他人, 在人际关系中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 不被他人所冷落, 因此, 要使青年人明确自身的责任担当。青年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当青年明确自身定位, 将精力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忽视相关不必要的人际等方面琐事的困扰, 从而也可以降低自身压力。

  其次, 要引导青年进行正确的自我减压, 积极地自我调适, 而不是靠自黑这一方式, 通过向他人展现自己愚蠢的一面来降低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以及他人对自己的期望来降低自身的压力。通过自我激励, 自我暗示的方法, 给予自我应对压力的信心, 不去逃避现实, 在感觉压力过大时可通过音乐缓解、经常运动、亲近自然等方法让自身心扉敞开, 感受美好, 从而将自身的心理调适到健康的状态。

  (三) 引导青年树立清晰的自我观念

  人是社会人, 关心他人对自身的看法以及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固然十分重要, 人们对自我的认知也必然下意识的受到他人的影响, 但是, 过度的在意和强调他人的存在只会让自身过度的曲意迎合他人, 无法正确清晰的认知自我, 无法明确自己真正需要的以及想要的是什么。那些拥有强烈冲动和欲望取悦他人的“逗比”们其实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在他们阳光灿烂的外表背后是我们所难以想象的压抑。心理学中将这种内心抑郁但是外表开朗的行为归为抑郁症中的“微笑型抑郁”, 所以现实之中, 才会有像卓别林、憨豆先生、罗宾·威廉姆斯等众所周知的“乐天派”居然患上抑郁症的案例。[2]因此, 要引导青年去积极地认知和剖析自我, 通过自我感觉、自我观察等等, 进行科学合理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树立独立的自我观念, 不因他人的只言片语而进行“自黑”式的迎合。

  三、对当代青年人自黑心理之反思

  关注自黑心理这一主题的原因一是当今电视媒体中各种各样的娱乐综艺节目层出不穷, 一些节目更是以低俗的自我恶搞来博人眼球, 整个青年群体中弥漫着一种娱乐至上的奇怪氛围, 像节目“欢乐喜剧人”里的一个小品, 就有一些学生去模仿, 将其拿到学校的一些舞台上去表演, 虽然可以达到满堂大笑的效果, 但是低俗恶搞并不等同于下里巴人, 这样的文化对青年群体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毒瘤。另外, 从一些其他的文章或杂志之中, 我们有时很容易看到推崇“自黑”的字眼, 从天猫自黑式公关的成功, 到一些娱乐明星通过自黑来为自己洗白, 仿佛自黑的确在很多时候行之有效, 一些自黑可以证明你自信, 自黑助你在社会交往中获得成功的相关文章也层出不穷, 我们不禁反思, 自黑何以被大众所如此推崇, 从作者本身的经历出发, 自身偶尔的自黑不过也是为了获得关注, 让大家认为自己是一个相对好相处的人, 然而, 随着日渐的相处, 你是什么样性格的人依旧会表露出来, 性格内敛并不是说通过先前的几次假装的自黑就能掩盖得了的, 这样将自身伪装起来更容易产生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也正如现在的一些偶像明星外表仿佛看似滑稽开朗, 爱开玩笑, 却在私下面临着种种的心理压力等问题, 甚至走上抑郁症自杀的道路。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说极力阻止青年群体偶尔运用自黑的方式来缓和一些社交氛围等, 而是为了在大众都极力推崇自黑的潮流中给予人们一点警示, 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防止“自黑”走向无原则、无底线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白小光.泛娱乐化妨碍中国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辽宁行政学院院报, (012年2月106-109
  [2]鲁丹.当代青年“逗比”心态成因及引导路径,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院报, 2015年12月
  [1]白小光. (2012年2月) .泛娱乐化妨碍中国大学生素质的提高.辽宁行政学院院报, 106-109
  [2]鲁丹. (2015年12月) .当代青年“逗比”心态成因及引导路径.山西青年职业学院院报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shehuilunwen/4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