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表演中时间的特殊呈现

更新时间:2019-09-11 来源:戏曲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戏曲论文】

摘要

  中国戏曲的舞台时间处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遵从客观时间的,即舞台上所表现的时间与客观时间相一致,是现实的、生活的时间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舞台时间的呈现有一定变异,其一,它需借演员之口和动作揭示时间其二,在一些情感十分浓郁的场子里,舞台时间一定程度上被变形,或延长,或浓缩,或相对停顿,以适应人物情感抒发的需要。舞台时间的特殊处理,是戏曲艺术的特点之一。

  1 时间在人物身上
  戏曲是一种代言体艺术,故事情节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塑造,乃至环境、时间等方面的介绍,皆借剧中人物之口或行动交代传统戏曲舞台只挂守旧,舞台是空灵的,在人物没有上场之前,它不代表任何时空,只是一个死的、具有长宽高不同长度的空间人物一上场,舞台才有其生命力通常舞台的时间需要由剧中人交代舞台布景发展起来之后,虽有具体背景指示舞台时间,但这只是静态的、宏观的,如背景中有一轮明月,观众可以知道这是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可这是春季的夜晚,还是夏季的?是一月的,还是二月的?这仍需要通过演员来表现演员揭示舞台时间,只要有两种方式其一,通过唱词交代舞台时间如越剧《何文秀·私访》中,何文秀唱到:“春风送暖万物春,来了我文秀再世人,三年前,我身蒙奇冤险遭害,多亏了,义父放我去逃生”这表明,舞台上正值春季,且故事发生时间距上一场已经有三年之隔,几句唱词就把时间交代清楚再如京剧《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便似啊,嫦娥离月宫,奴似嫦娥离月宫”表明这是一个月圆之夜,月亮刚刚升上填空,皎洁的月光把大地照得通亮,即使在没有布景的舞台上,观众照样能依据唱词正确把握时间,不至于认为这是一个白天。其二,剧中时间通过人物动作揭示,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三岔口》《三岔口》表现两个朋友由于误会,在黑夜开打的情景时间定位于“一个乌黑的夜晚”演员必须在灯火通明的舞台上,以动作表示这明明白白是个黑夜。刘利华和任堂惠小心翼翼地摸索,台上静得出奇,明明两人近在咫尺,台下观众看得清楚,台上演员却“视而不见”。两人不小心碰上了,打月一番,复而分开,继续摸索演员正是在“假装看不见”的表演中揭示舞台真实时间是黑夜,观众一也从演员的表演中认可并接受这一时I旬定位。

  2 时间与人物情感紧密相连
  戏曲的舞台时间,与人物情感紧密相连,在人物情感十分强烈、浓郁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对时间作“变相处理”,给予人物充足的心理时间以抒发感情,务必将情感至于首位。这种情况下,戏曲舞台时间是一种心理的、情绪化的时间,此时的时间并不是客观时间的再现,而是经过主观折射的时间的延长,如《徐策跑城》忠诚之子薛蛟联合韩山、薛刚等人兵临城下,老臣徐策进宫上策,请求皇帝处斩奸臣张泰,以雪薛家奇冤,如若不然,就等薛蛟等人以武力夺取奸贼性命徐策在进宫过程中,想象着薛家冤屈即将平反,自己为保忠良之后,不惜舍弃亲儿的苦心终于没有白费,不禁喜从中来平日很决走完的路,却走了很长时间,徐策一路走一路唱,热情澎湃、情感高涨。这里有一个主客观时间的背离:徐策急于上策,脚步匆忙,在路上所用时间应该比平常少,可剧中表现徐策脚步飞快,却总一也不到路的尽头其实,这是创作者故意延长了客观时间,以便徐策有更多时间抒发感情时间的浓缩,如京剧《文昭关》和越剧《碧玉替·三盖衣》《文昭关》讲述伍子青事,伍家遭受灭门之灾,逃出伍子青一人,伍员欲往吴国借兵,征讨楚国,为家人报仇雪恨楚国至吴国,必经文昭关,若在此被捕,伍子青报仇之事便化为乌有。伍子青在途中遇见隐士东皋公,东皋公留伍员在自家后花园,并答应帮助伍员过关。过了七日,东皋公迟迟没有行动,一日夜里,伍子青彻夜难眠,思前想后,一直从“天黑”唱到“天明”伍子青的情感经历了苦、愁、急、怨、疑、忆的阶段,苦父母被杀、自己遭遇之悲;愁无计策过关;怨东皋公迟迟没有行动;疑东皋公把自己留在家中是为了出卖自己而领赏;忆往昔岁月,叹自己冷冷清清没有可以依托的朋友。在二十多分钟的唱段中,伍子青的心理状态层层推进,脉络分明,其情感的复杂可见一斑。并且,伍子青的胡子和头发在“一夜”之间,从黑色变为苍白,又从苍白变为花白,内心的复杂情绪同样一也以“一夜急白了头”这一夸张的形式表现出来。后来,表现一个人从天黑一直唱到天明的形式,在京剧中被称为“叹五更”越剧中亦有此现象,如《碧玉替.三盖衣》中,王玉林怀疑妻子的忠贞,处处对其冷眼相待一日迫于母亲威力,上楼过夜,靠在桌上睡着了。李秀英一方面害怕丈夫着凉,欲给其盖一件外套,又想起王玉林平日的冷言冷语,委屈涌上心头,欲盖又止。这样一盖一止,来回三次,李秀英从“天黑”纠结、矛盾到“天明”,表明其痛苦矛盾的心理。《文昭关》和《三盖衣》中的时间,都是经过浓缩的,将一整夜浓缩为二十多分钟。若将这时间还原成客观时间,从天黑到天明,至少需要八个小时,但是观众无法忍受连续八小时听一个人内心独白,演员也无法一个人连续独唱八小时。况且,用八小时的时间反复交代人物内心的焦急和矛盾,再浓郁的感情也会因为反复渲染而显得矫揉造作,再集中的情感也会因为时间的拉伸而显得平淡拖沓于是,以时间的紧缩来浓缩感情便成为很好的选择:使人物情感在适当的时间内得到充分显现,适可而止但又韵味深长时间的相对停滞。戏曲中形容男女一见钟情、相互爱慕时,常用这样一种表达方式:男女双方伫立不动、四目而视,第三者虚拟地从女方和男方处牵出一条线,随着伴奏“刺啦”一声,线一弹,以此虚拟之线代表象征男女姻缘的红线在第三者牵线、拉线的时候,男女双方是静止的,他们的时间相对第三者的“动”,也是静止的这是一种形象、夸张的表现,暗喻男女双方J晴感之浓。又如一些战争场面,胜利一方在获胜后往往不急着追赶战败者,反而在舞台上耍弄一番才匆匆赶下这里,胜利者一方在舞弄的时候,时间相对于败者的逃跑,一也是停滞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胜者应该急追直下才是。戏曲中用夸张的手法表明胜利者得胜之后的喜悦之情,于是让时间暂时静止,让胜利者好自我欣赏一番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戏曲舞台时间是透着人物情感的时间,它以生活时间为依托,经过感情的变异,呈现出主观化的倾向

    3 原因
  中国戏曲的舞台时间与写实的西方话剧不同西方话剧强调对生活的模仿,把生活原有的姿态搬上舞台,相应的,话剧舞台上所表现的是一种客观的时间话剧的舞台时间不需要依靠演员传递,而是以写实的布景,实实在在告诉你确定的时间。甚至,在一些特别需要强调时间的剧作中,可以直接挂个钟,以追求剧中时间与生活时间相一致同样,话剧舞台上的时间也不允许随着人物情感的改变而有所变异,它始终是客观存在的中国戏曲舞台时间的特殊化处理是有一定原因的。首先,中国戏曲是一种表现性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又不直接照搬生活,而是在生活的基础上,对其作艺术的变形,从而表现生活。这就意味着,戏曲中的万事万物不一定与生活完全相同,一也就允许变异的存在。其次,戏曲具有虚拟性的特点,舞台上的时间、空间、布景等都具有虚拟意味,通过演员的表演,才能把虚拟的对象还原出来,把原本空灵的舞台填充完整虚拟形式戏曲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也成为戏曲区别于其他戏剧样式的突出特点之一。第三,戏曲是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剧中常有大段大段的唱来抒发内心情感,内心情感最饱满的地方,也是剧中最具抒情意味和表现力的地方,一般一也是戏剧高潮所在。在这些情感高潮,所有艺术手段都应以感情的抒发为中心,甚至可以“扭曲”时间。第四,戏曲永远承认观众的存在,甚至,把观众视为演出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观众只有积极参与到演出中来,充分发挥想象,释放热情,舞台上被虚拟的东西才能得到复原,演员的表演才能得到认可。甚至,观众恰到好处的叫好、热烈的鼓掌,能与演员产生良胜互动,演员愈得到观众的支持,更加投入地演出,入戏更深,演地愈好,观众的热情愈加高涨因此,尽管戏曲舞台时间与客观时间有出入,但观众对此是认可的,甚至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一也不会因此去指责一出戏的失真。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yishulunwen/1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