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在当代艺术中的延展与突变

更新时间:2019-06-15 来源:摄影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摄影论文】

    [摘要]数字技术对摄影的介入并非只引起了摄影创作观念上的变化, 而是在更深层次上推动整个摄影在当代社会与艺术中的变化。数字技术的廉价和表现力使传统“非专业”摄影人群放弃家庭式记录,转而增加从事“艺术”作的热情, 摄影客观与表现的两面性也吸引了大量传统艺术家的介入。技术学习成本的降低使得大众群体更容易获得优美的画面, 随着“好”图片的大量增加, 图像的价值评估已由“美”转向作品内涵, 由此也更接近当代艺术的观念性要求。更广泛知识背景人群的参与、思考和实践, 使得摄影在当代艺术中成为具有核心影响力的媒介之一。“大众”介入创作和“去专业化”的多极发展等原因, 使得摄影成为一种融合各种思想并可以满足艺术家要求的表达形式, 适应了当今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当代摄影 当代艺术 数字摄
        一 古根海姆的摄影变局在对外公开的藏品目录中,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从 1837 年创办到 1960 年约 120 年间,仅在 1930 年左右收藏了约瑟夫·艾伯斯 ( JosefAlbers) 的三幅摄影作品$#。换句话说, 从摄影诞生到 1960 年, 至少在美国这个艺术重镇里,摄影并不被传统艺术界看好。同样是在这个公开目录中, 1950 年至 1959年间, 古根海姆共收藏了 42 件艺术作品, 其中没有一件是摄影作品&%。而在 1990 年至 1999年间所收藏的 129 件艺术作品中, 摄影作品占据 109 件, 除了视频、雕塑装置类的作品外,手工绘画 ( 抽象、卡通、油画) 作品仅有 6 件左右。这个现象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如果理论家们已有的推理和论证并不足以证明摄影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已经由旁观到主流的突变的话,那么相对客观的数字似乎可以成为另一个实证。这一数字同时也证实了在今天的主流艺术界,摄影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 本文即针对这种变化所展开。“当代艺术”所指称的是在当代的活跃艺术形态。摄影在 20 世纪 60 年代左右, 借由波普主义 ( Pop Art) 和架上绘画的逐步式微而正式进入主流艺术视野, 不同背景人群的参与也使得摄影剥离了较为单一的新闻、文献、风光、人像等传统分类模式, 开始了它在当代艺术中“延展与突变”的探索。“延展与突变”分别对应以下两个方面:“延展”指称摄影本身在与社会 ( 包括技术) 互动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群体、技术、观念上的变化, 焦点在于摄影本身由传统“专业”向全社会领域的扩张和影响; 而“突变”则探讨在当代艺术范畴中, 因摄影数字化和参与者的延展变化所带来的各方面影响, 尤其是摄影和其他艺术形态的关系以及摄影观念问题。这些方面互相缠绕却殊途同归, 无论是社会、技术或摄影本身的延展与突变, 都有其复杂的根源和不明确的未来。既然变化正在发生,那么探究变化的根源、目的和趋势, 便可为进一步的研究形成参考。
  二 摄影艺术创作群体的扩大进行“摄影创作”的人数增加和他们知识背景的多元化, 为摄影在当代艺术中的延展提供了充足的思想来源和更多的可能性 吸引人们加入摄影创作的主要原因有摄影技术的简化和摄影展示的生活化两个方面。以拍照手机、数字相机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革命使得摄影在确保廉价的同时变得易于掌握, 用户无需再支出比一台相机更多的使用成本。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 许多人不再满足于拍摄“自己人”而转为拍摄花草风光或“他人”的活动,这种模糊了“专业”和“业余”的题材转变在需要买胶片拍摄冲洗的时代是难以想象的。技术与成本上的变化使得更多的公众尝试摆脱传统家庭摄影题材, 进入追寻美和艺术的摄影“创作”状态。
  当然, 数字技术也使拍摄者远离了传统冲印公司, 在完全私人的环境中完成拍摄加工,因而在题材上也可以更为私人和自由, 这也显着提高了摄影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于是, 更多的人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摄影在家庭中的“留影”功能, 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经常进行创作性的摄影活动,另一方面, 图像传播媒介的变化也大大刺激了公众的拍摄热情, 互联网论坛、博客等新兴媒介使个人拍摄的图片有了更多的观众和反馈。在互动的互联网生活里, 拍摄者同时也成为他人的观众, 拍摄者的聚集形成了不同的群体。群体中的这种相互激励、评价、赞赏的氛围, 使得进行摄影创作成为公众心中追寻以往被隐匿在日常生活中的个人艺术理想的重要手段, 摄影成为满足公众艺术理想与成就需要的创作媒介。公众摄影题材的“创作化”对传统专业群体的创作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公众群体的庞大基数和复杂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 恰恰是专业领域所匮乏的。传统摄影首先是一门专业技术职业, 需要特定的途径学习才可掌握, 而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 民间摄影和专业摄影的技术性差距日渐缩小。在同样的技术背景下, 公众群体的摄影反而可能因为知识的丰富和多元而在摄影观念、思维角度等方面超过传统专业摄影群体。
  五官科医生和摄影专业学生拍摄的人像必然有许多观点上的不同。简单来说, 医生必然复合了两种认识角度, 知识背景使他知道对方的骨骼结构与面容特点, 这样的摄影必然融合了人类视觉和更多的内在属性; 而传统上的专业摄影者则可能只具有单一的摄影观看角度。当两者握起同样的相机、使用同样的拍摄技术来拍摄时, 具备更多认知角度的一方, 必然是最后的优胜者。公众群体中包含了几乎所有的社会分工,当人人都掌握摄影技术时, 它对专业摄影群体的存在价值会是个很大的考验。以文献摄影为例, 去拍摄自己的生存空间总是要比别人更为深入。比之摄影师浮光掠影的“采风”, 工人可以去拍摄自己的工友、农民可以去拍摄自己的村庄和土地, 当摄影技术性被消减到足够忽略不提时, 将会涌现出一大批“不同的”而且更好的摄影作品来充实当代艺术体系, 但这些作品中“专业”背景摄影师所占的分量只会逐步减少。
  如果说在摄影艺术创作群体的延展中, 来自“大众”的摄影群体还并未真正发力的话,那么具有美术背景艺术家的广泛介入却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传统艺术家通常经过与摄影类似的美学训练, 对画面、镜头有不同的独到的理解, 同时比较其他社会分工来说, 也更容易将自己的知识背景和摄影技术有机的融合。与传统摄影过于追求技术化细节的诉求不同, 当代艺术中的摄影———或作为当代艺术的摄影———更为强调艺术观念的表述, 而此时的摄影在与数字化的联姻中迸发了新的生命力,使得数字化摄影成为更符合艺术家要求的全能型媒介, 丰富的可塑特性使得摄影成为当代艺术家最为青睐的创作手段, 也大大提升了艺术家表现个人艺术观念的能力。这在本文开头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藏品数量变化中已经可以得到有效的证实。艺术从来都是源自大众的, 大众自身摄影创作在基数上的变化必然会带来更多新的思想,从而增大摄影媒介的活力, 以及在当代艺术乃至整个历史进程中的影响力。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yishulunwen/16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