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摄影摄像设备统一规范管理探析

更新时间:2020-05-17 来源:摄影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摄影论文】

  1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指导意见》(教技厅〔2015〕4号)文件精神,很多高校推进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提高科研设施与仪器的利用效率与效益。基于这个共享理念,结合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实际,校内摄影摄像设备在未达到向社会开放共享的条件下,其管理可以参照文件要求和其他兄弟院校的管理经验,在校内各部门、师生之间先实行开放共享,以促进设备合理、节约、有效地使用,同时也为学院将来发展壮大后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积累经验。
  
  2 对共享的理解
  
  共享理念 共享就是共同分享,是与他人一起使用或分享。共享具有市场经济的属性。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对资源配置进行了解释。他认为,根据价格的自然变动,市场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自然地引导各种资源朝着某种方向流动,这种方向就是一种最有效的资源利用状态的方向,最终能够引导各种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共享也具有合法分享的意思,对高校仪器设备来说,是指仪器设备使用权和使用机会向申购者以外用户开放提供,而这种开放提供有的是无偿的,有的是有偿的[1].既然高校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资源共享,那么在学校内部更应统筹仪器设备的共享使用,以减少重复购置,节约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共享的原则
  
  1)物尽其用。摄影摄像类设备的使用年限较短,设备更新速度快,专业的发展对设备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设备采购回来要尽量使用。摄影摄像、影视编导等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学以致用,以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如果资源存放不用、不共享,就等同没有资源。设备使用率低,还没充分发挥使用功能就已经过了使用年限,造成资源浪费。
  
  2)互补互利。共享的目的是共赢,学校的设备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并不是为某个部门或某个人服务的。优质的资源共享能互利互惠,达到多赢。科学化、规范化的摄影摄像设备管理能化散为整、统一调度,能有效地利用,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同时也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这类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技能,完善和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影摄像设备的统一管理,满足学生对设备多样性的需求,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他们自主创造的思维和能力[2].
  
  3)科学合理。共享并不是谁都可以用,要遵行相关的规律规则,实现科学合理化。在校内要实现共享,需制定适合学院实际发展的规章制度,在规则内按程序办理共享手续,既可提高设备利用率,又可以追踪到设备的使用状况,更能满足师生教学实践的需求。
  
  3 现状与问题
  
  实训室分布不合理 学院现有七个教学系部,拥有演播实训室两间,一间在第一教学楼一楼,一间在第二教学楼四楼;编创实训室一间,在第二教学楼二楼;数码摄像与制作实训室一间,在第一教学楼二楼;数码摄像后期制作实训室一间,在实训楼一楼。同类功能的实训室分布以各系所处的位置而设置,实训室及设备由归属系使用和管理,以致地点分散,设备存放位置分散,管理分散。
  
  设备重复购置 截至2016年底,全院有六个部门有摄像机,14个部门有相机、镜头及相关配件。从专业角度看,教学部门只有艺术设计系数码摄影与影像后期制作专业、影视戏剧系影视传媒与编导专业需要用到专业的摄影摄像设备。但从教学需求来看,音乐系、美术系及其他教学部门也需要相关摄影摄像设备来辅助教学、创作作品。从工作角度看,行政部门组织会议、活动等也需要用到摄影摄像设备。因此,各个部门根据各自的实际需求分别向采购部门申购,各自管理、各自使用。由于各系部的设备是用各自的下拨经费作计划申请购买的,缺乏统筹规划,因此一些设备出现重复购置,造成资源浪费。
  
  设备管理不到位 设备没有专职的技术人员管理和维护,各系部的资产按照“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由秘书兼任资产管理员,有些由专业教师负责管理,再分配给学生使用。当设备出现技术故障时,需报告给设备管理部门去维修;若设备管理部门解决不了,还需写申请请校外专业人员来维修。这样一来,设备维修的时间跨度就比较长,在没有备用设备的情况下,会影响到教学实践,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摄影摄像类设备的维护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现在各部门设备的存放环境各不相同,有的放防潮箱,有的放摄影包,有的放柜子,没有统一的专门的防潮防尘存放环境,不利于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随着技术的发展,摄影摄像类设备更新速度很快,专业的发展对这类设备的需求也不断加强。只有与时俱进,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地采购相应的设备,学生才能在实践中学到最贴近社会的操作技能。但是目前设备更新速度有点儿慢,没有形成常规机制,管理滞后。
  
  设备管理使用率低 由于设备是由各部门自行申请的经费购买的,仅限部门内部管理和使用,缺乏横向协作,统筹管理,使得设备资源无法共享。另外,学院的科研经费是按照项目形式下拨的,有些老师用个人科研经费购买了设备,觉得应归属个人所有,不太愿意共享,多种原因导致了设备使用率低下。
  
  4 思路与方法
  
  做好前期规划,统一设计 要有全局意识、看齐意识、共享意识,从顶层设计开始做好建设规划,职能部门要统筹管理,建设高效适用的专业化、系统化实训室及科学合理地按需采购设备,以“同类功能的实训室、同类教学设备分别组团”的形式进行整体规划建设,为专业交叉发展提供发展空间。对于摄影摄像设备,学院组建一间实训室集中放置,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聘请专业人士,实行专人专管,及时维护维修;需要用到这类设备的部门或师生,都可以提前申请借用。
  
  合理配置资源,及时更新 摄影摄像类课程实践性强,摄影摄像、取景、剪辑、图像处理等,学生都需要利用到摄影摄像器材,这样才能在实际操作中锻炼专业实操技能,设备资源也能得到有效利用。这类专业的发展对器材的需求不断提高,器材的更新周期、速度也很快,如以前是胶卷相机,现在是数码相机等[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完善设备,以满足专业教学需求。采购部门应统筹各系的计划,做好前期调研,科学合理地购置专业摄影摄像器材,简化不必要的程序,加快采购流程,确保实践教学和科研需求。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摄影摄像设备的共享,涉及多个部门、实训室和相关工作人员,设备的规范管理有利于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有利于提高其使用率,有利于向师生开放共享,更好地推动课程教学。为完善设备的管理,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提高设备使用率,实现专管共用、资源共享,要从制度上规范设备管理、设备共享,要制定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及共享机制。制定一系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使师生在使用设备、开展工作时有章可循,有利于师生有针对性、目的性地使用设备,完成自己的教学、学习需求和创作需求,提高使用率,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功能。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规范使用教学设备、珍惜爱护设备的良好习惯。
  
  设备的管理实行院、职能部门二级管理模式,聘请专业人员既管理专业设备,也管理存放这类设备的实训室。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开展设备开放共享的基础,只有制度健全、落实有力,才能充分发挥专业设备在教学科研服务中的作用[3].
  
  除了有专业的管理员,还需专业的教师,从而形成专业的摄影摄像实践教学队伍,他们拥有专业丰富的理论功底,大量的实践经验,有利于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开展,有利于课程的应用开发,更有利于设备的维护保养。
  
  构建共享平台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校园数字化建设越来越完善。为更好地建设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学院除了建设有电子办公系统、学籍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摄影摄像设备的共享管理也应进行信息化管理,引入专门的设备开放共享平台[4].由学院统一规划和总体布局,建立适合学院发展的设备开放共享平台,要打破院系、专业界限,改变谁买谁管、谁管谁用的状况,集中管理,在校内开放使用,从总体上加强宏观调控,实现资源共享,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5].
  
  构建共享平台,及时把摄影摄像设备的数据在校内网络平台上予以公布,让师生根据发布的信息做好使用设备的准备,以更好地实现设备资源的开放共享,提高使用率。同时,管理人员也能从全局来把控设备情况,随时掌握设备的状态,及时查找设备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5 总结与展望
  
  目前很多高校都进行了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虽然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目前还没有符合条件的大型贵重仪器,但是如果能先做好学校内部的设备开放共享,那么以后将为学校的发展、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等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提供参考经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及与新技术的融合、创新,创造了新的发展生态[6].在这种形态下,借助“互联网+”思维,学院的摄影摄像设备与时俱进,融入创新理念、共享理念,统筹规划,引入息化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最有效地提高设备使用率及教学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长宏,肖立莉,朱红梅,等.基于共享理念的高校仪器设备最优化配置的研究与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6(3):99-101.
  [2]刘仁.摄像器材管理和实验课教学的科学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0):138-139.
  [3]梁雄,胡泽友,杨毅.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194-196,20.
  [4]连媛.构建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体系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3(36):265-266.
  [5]蔡兵,刘姝伶,尹玲娜,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2):259-263.
  [6]崔贯勋.互联网+模式下开放共享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5):143-146.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yishulunwen/4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