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机类针织服装设计与编织工艺探析

更新时间:2020-06-24 来源:服装设计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服装设计论文】

本文摘要

  1、前言

  自20世纪70年代起, 针织服装异军突起, 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并形成一种时尚潮流, 表现出异常迅猛的发展趋势。针织已经不再只是单一的手工编织工艺, 而逐渐成为一种以工业化代替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快速、高效的生产让大部分喜爱针织服装的人群可以穿上更多新颖款式的服装。为适应世界和中国服装的发展趋势, 针织服装的设计与开发在整个中国服装的生产和发展中必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且比重会逐步增加, 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掌握横机技术趋势和工艺发展, 了解时尚趋势对针织设计的要求, 找出设计与人们心理感受的对应关系, 从而设计出迎合潮流需求的产品, 极为重要。可以为创新设计提供最基础的帮助。本文将对横机类针织服装组织设计与织物编织工艺进行论述。

横机类针织服装设计与编织工艺探析

  2、横机针织服装

  2.1、针织服装的概念及发展

  针织是利用织针把纱线弯成线圈后将线圈相互串套而成为针织物的一门纺织加工技术, 历史悠久, 近现代发展迅速, 技术更新快。针织服装就是利用针织的面料或者是针织的工艺技法制作出来的服装, 按用途分为四大类, 包括针织内衣、针织外衣, 针织毛衫, 针织配件。针织外衣包括针织休闲装、针织运动装以及针织正装等服装品种, 针织毛衫大部分都是横机类产品, 它在整个服装市场上的占有比例非常大, 深受消费者的欢迎。针织横机目前以电脑横机为主流, 手摇横机已基本退出市场。与普通横机相比, 电脑横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 生产效率高, 花型变换方便, 产品质量易于控制等优点[1]。

  目前, 全球电脑横机在发达国家普遍使用, 电脑横机的主要品牌有:德国的斯托尔电脑横机;日本的岛精电脑横机;中国的慈星电脑横机;瑞士的事坦格电脑横机以及意大利的PROTTI电脑横机。电脑横机技术包括翻针技术、横移技术、局部编织技术、变线圈长度技术、多针距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丰富了横机组织的花型效果[2]。中国在2000年以后积极开展电脑横机的研制生产, 通过跟踪世界最新技术完成了快速发展。如今中国电脑横机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但是设计和工艺体系亟待完善, 迫切需要加强对横机类针织服装组织以及织物编织工艺的研究, 融合国际化针织服装发展的流行趋势, 利用针织横机以及手工针织技术设计出满足现代人时尚舒适性需求的针织服装组织, 为针织服装的设计提供实用的面料组织资源库。

  2.2、面料组织设计的重要性

  针织面料分为:经编针织物和纬编针织物, 组织类别上包括基本组织、变化组织和花色组织。花型和组织结构设计是保证产品的性能、外观和风格的关键, 在针织物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国外对于组织结构的设计开发较早, 而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相对滞后, 大多参展厂家依旧延续以前的设计, 缺乏新颖性和时尚感, 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随着横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以及新型针织原料的开发与应用, 组织的设计手法及肌理效果愈加丰富多变, 不易掌握。对于毛衫设计师而言, 如何更好地结合横机技术与针织工艺, 设计符合流行趋势的新式组织成为难点[4]。

  对2018针织面料流行趋势按纱线、流行元素两个方面进行了整理, 就纱线来看花式纱线重回时尚舞台, 强烈丰富的色彩与花式纱线独特的视觉效果融合形成更具特色的花型图案, 依据纱线固有的特性结合不同花型将会得到不同的光泽和蓬盈感。斑点混合线纱在2018春夏脱颖而出, 源自全球民俗文化的几何和触感纹理、复杂瓷砖纹理面料、饰有几何图案的提花结构, 以及纹理棱织面料是其出色之处。图案配色丰富多彩, 从欢快亮色一直到柔和大地色。柔软纱线利用空心纱、土耳其风格的针织结构、垫料针织结构让针织充满青春活力, 清新粉蜡色和黑色升级了设计。空气填充的软纳特斜纹花呢和带子纱, 使用清新棉或哑光尼龙制作, 打造类似海绵的外观。回收利用的拼凑纱线通过手工编织和钩编线缝创新编织出的新结构形成极其新颖又具装饰性的效果, 诠释了新型环保风格。

  服装流行趋势不断更新而线性几何元素经久不衰, 一直是服装图案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 通过不同的组合运用便可构成不同的视觉形态。在服装风格的定义上, 线性几何也一直与极简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很多设计师都喜欢在设计中展现线条感, 除了可以在服装的轮廓上体现, 其实运用线性图案起到视觉上的引导作用更是一种高明手段。经典格纹图案、抽象几何图案等元素都是展现这类风格的关键设计, 运用这类图案能轻易打造宫廷感、成熟感的女装款式, 是秋冬服装最为常见的图案之一。同时, 花朵元素是每一季的热门图案之一, 花卉和微型图像可以凸显针织单品的甜美与可爱, 2018/19秋冬, 花朵图案的表达形式变得更为暗沉而繁复, 通过刺绣、拼贴等工艺可展现更具立体感的图案风格。花朵图案除了通过印花表达之外, 刺绣、立体拼贴等加工手法都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让整件服装瞬间增添了高端复杂的手工艺魅力。立体的结构花型使用提花、嵌花等工艺完美展现花型图案, 与色彩鲜明的颜色产生的碰撞, 呈现出独一无二的视觉效果。简约都市渐变针织纹样设计, 色彩和特殊亮色提升了面料高级感。精细的罗纹和几何形针织宛若充满立体感的艺术品, 多应用于细中针距的开衫、毛衣、配饰等。

图1 拼凑纱线应用
图1 拼凑纱线应用

图2 线性几何服装应用
图2 线性几何服装应用

  3、编织工艺及组织的创新设计

  3.1、横机编织工艺

  针织组织实现主要通过经编机来织造面料、针织圆机制造针织坯布或利用针织横机来织造成型类的针织服装, 除此之外手工针织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服装的流行周期越来越短, 同时要求面料的变化多样[5]。而面料的质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加工设备的性能。电脑横机的优势是结合材质组织结构的变化, 将给设计带来无穷的构想空间, 充分表达艺术语言。其中局部编织工艺通过控制编织的织针数量和位置、工作织针加针、减针的缓急和编织行数, 可以一次性完成各种衣片造型的编织。相比于梭织服装制作, 局部编织工艺在针织服装结构上的应用有着高效、高速和节约原料的特点。局部编织工艺通常运用在领部、底摆装饰、肩部、口袋、毛衫扣眼和胸部及肘部省道等部位的编织[6]。

  3.2、组织的创新设计

  在针织成形服装设计中, 服装组织与服装结构同样重要, 是针织服装设计的另一大语言。各种组织结构的合理搭配, 可以使简单的服装款式获得丰富多变的表面视觉效果, 而局部编织工艺可以把单个或多个组织进行不同的融合, 搭配出具有丰富色彩和质感的纱线, 创造出无数极具装饰性的外观效果[6]。立体成型服装在横机上应用的组织有纬平纹组织、挑花组织、横条类织物组织等[7]。

  任何组织通过采用不同的手段, 如纱线粗细不同、密度变化、不同组织复合编织等等均可产生凹凸效应。比较常见的有平针通过密度、纱线对比等形成线状凹凸, 或利用正针凸反针凹的特点, 按图案配置可以形成各种凹凸图案;利用平针的卷边性, 可整行编织形成条状卷边, 也可部分连接而形成波纹卷边效果;通过罗纹和双反面组织正反面线圈不同比例的配置可得到凹凸单元;抽条类组织表面呈现纵向凹槽效果;通过集圈、移针床等方法形成的凹凸效果往往出人意料, 具有很强的设计性[4]。针织毛衫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织物组织结构的设计, 不同的组织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肌理效应。组织结构是毛衫独具魅力的特性, 不仅影响到毛衫织物的弹性、薄厚, 还影响毛衫的造型, 其丰富多彩的外观对毛衫的整体效果与风格有极大的影响[8]。

  织物编织动作越复杂, 花型组织层次越丰富。图案的立体效果不仅可以通过局部编织组织来诠释, 还可以通过不同风格的纱线使相同复合组织结构的织物颜色、肌理更具变化。在水洗过程中经过相同的溶液配比和染整工艺, 由于编织纱线成分的不同, 复合组织织物线圈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形成较自然随性的装饰风格, 为服装设计增添趣味性[9]。

  4、总结

  我国针织服装行业整体上发展势头良好, 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10], 但同时也应清楚地看到, 我国针织服装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目前国内专注针织服装纹样设计的研究很少, 尚不能形成完整的针织服装设计理论体系, 本文希望通过深入了解针织横机工艺要求和设计之间的关系, 总结出适合工艺要求的艺术设计方法和路径, 最终达成自己独立完设计面料组织在针织服装上应用的作品, 同时本课题的有关研究内容, 能够形成一个规范系统的设计和工艺结合的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宋晓霞.针织服装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129
  [2]刁荣, 姜丽芳.电脑横机织物花型创新设计[J].黑龙江纺织, 2015 (04) :17~19.
  [3]刘艳君.新型针织物设计与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40~111
  [4]李晓英, 沈雷.电脑横机织物的变化组织设计与工艺[J].纺织学报, 2002, 23 (02) :34~38
  [5]王勇.纺织导报.关于成形类针织服装研发的思考[J].纺织导报, 2011 (04) :112
  [6]蔡雨祺, 郭瑞萍.局部编织工艺在针织成形服装中的创新设计[J].针织工业, 2014 (12) :18~20
  [7]贾娟, 王革辉.牛仔服风行原因探讨[J].化纤与纺织技术, 2005, (01) :50~52
  [8]王敏, 陈莉.横机波纹状花型织物的设计与开发[J].毛纺科技, 2012 (05) :16~20
  [9]刘大玮, 郭瑞萍.纬编针织复合组织创新设计[J].针织工业, 2017 (05) :22~25
  [10]刘鹤, 马大力.论针织服装中细节设计的创新[J].针织工业, 2006 (05) :34~35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yishulunwen/4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