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中怎样表现出人物特点

更新时间:2020-07-05 来源:摄影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摄影论文】

摘要

  自摄影术发明以来, 摄影的主要社会功能是满足人们对影像记录的欲望, 并且有着长远的发展观。虽然技术的限制因素使得当时的曝光时间过长, 但人们还是对这一物理现象很是热衷, 让人觉得更加具有真实感。摄影的像与不像似乎是检验摄影技术的唯一标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人像的呈现逐渐出现在商业中, 并且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应用, 虽然人像摄影的技术在商业中广为应用, 但是还仅仅只是应用, 研究其内在的表现少之又少, 一些只能从理论的表面上加以解释和应用, 比如顾铮的《我将是你的镜子》、苏珊·桑各塔的《论摄影》等等, 仔细欣赏似乎找到人像摄影的真正意义。它们不再是简单外化的表现形式, 更多的是心灵深处、灵魂性的情感展现。因此, 对于人像摄影中怎样展现人物灵魂, 人物的独特之处, 塑造真性情的人物形象值得探讨和研究。

人像摄影中怎样表现出人物特点

  1940年左右, 人像摄影师们开始主动性地与被拍摄对象进行沟通, 了解其性格特征、身世背景等多方面讯息, 争取拍摄出体现被摄影者独具特色的作品, 这一时期的着名代表人物就是菲利普-霍尔斯曼, 他极力推荐“有创见的摄影作品”, 已经完全脱离了迪斯德里商业很重的“名片肖像”, 逐渐地对人像摄影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的一系列成功作品, 使霍尔斯曼坚信摄影创作的主观性。于是他不断地创作出表现人的哲理与意念的作品。《原子的达利》正是一张能够代表霍尔斯曼摄影技术和精湛的构图思维的典型作品。同一时期的还有着名的摄影师尤素福-卡什, 也强调人像中主人公的性格的内在表现。摄影技术的发展并没有由于战争的爆发而停滞不前, 小型相机的诞生使得人像与环境相结合的可能性更大, 阿诺德-纽曼就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环境人像摄影师, 时代背景和现实环境都为其表达的内在元素, 在人像摄像画面中都能真切感受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摄影师们也在逐渐探索摄影的艺术形式, 主观表达一些自己的构思与设想。最有代表性的是玛格丽特-卡梅伦, 她很会发现模特的个性, 并且很会利用柔焦这一手法。她的作品甚至被同一时期摄影师指责其作品为一种草率的技艺, 她特别挑选一些低质镜头或者允许玻璃底片有微小的颗粒, 用有选择的光源代替细致的直射光, 有意识地软化焦点, 长时间曝光甚至允许模特轻微移动, 使得这些肖像看起来在呼吸和有生命感。她非专业出身使得她无视技术的重要性, 自由、感性、主观地混合了非传统的技术, 激发她独特的审美艺术加上不同寻常的摄影手法, 使得作品个性而感人生动。

  人像摄影所承载的信息不仅表达了它所呈现的看得到的图像, 也承载着每一个时代的经济, 文化, 历史。图片的呈现, 包括它的真实性、客观性, 是人们能够看得到的物质存在:图片的主观性, 更能让人们看到每个人不同的理解与感受, 领会灵魂所在的内涵, 并且丰富作品的艺术魅力。

  人像摄影作为一个专门的摄影艺术, 主要展现的是人物的性格、特点、个性、与众不同的灵魂从摄影集中。它不仅仅展现人物的外表和状态, 更体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在拍摄创作中, 对被摄者要进行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了解被摄者的心态思想和情感, 并研究比较相对的表达方式, 在拍摄出被摄者的前提下能够进行一定的自我创造性, 料想到能与观赏者有共同点。对于艺术来说, 艺术有一双无形又有型的翅膀。在摄影师看到的同时也要让观众认可, 并且能够共同欣赏。人像摄影的观点展示的就是摄影者的观点, 未必只是人物的表面, 肤泽, 长相, 面貌, 而更应该表达的是物化之下的主观精神世界, 并且能够相互影响。

  人像摄影的“主观性”是摄影者和被摄者皆具有的特质, 大众的理解多指“主观能动性”, 但此处所谈到的主观性是与客观性相对应的概念, 不仅体现摄影外在艺术表现形式, 而且展现创作者的创作艺术形式。在创作作品的时候, 摄影师会对多方面进行思考安排, 比如构图、场景、光线以及后期特效处, 具有极为主观的意识表现。虽然拍摄的事物都是现实客观存在的, 但也是进行主观性的观察、研究、探索, 进而拍摄出来的作品也会具有其生命的意义, 不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 每个摄影师面对同一个景、物或人所拍摄出来的作品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画面感受, 其主要原因也是拍摄者的主观性所致。摄影中的二度创作是摄影师通过比较特殊、精湛的摄影技巧来实现的, 比如用色彩方面, 有暖色系、冷色系, 不同风格肯定会需要不同的色系来搭配, 以至于达到完美的呈现效果;对于镜头来说, 有特写, 近景和全景, 景别的不同自然有其不同的深刻定义, 还包括摄影技巧, 基本的近大远小, 前实后虚或是前虚后实, 都可展现摄影师主观性。

  人像摄影是整个摄影体系中重要的基石, 部分摄影师会关注摄影事业的进展路程, 用毕生的时间进行钻研和探索, 他们用不同寻常的目光给人像摄影的世界创造一个又一个独特而难忘的奇迹。19世纪法国着名摄影师图尔纳松曾指出:“一个摄影艺术家, 不论其照相机的机械性能如何, 都应该把焦点对准人物的脸部, 抓住人物的神情, 刻画人物的心理特征, 使其神韵跃然纸上”。所以人像摄影应注意主要以拍摄人物的灵魂为主, 展现其深刻的内涵, 展现模特和摄影作品的内在形式和内容, 拍摄者的意图和被摄者的独特魅力。

  总结摄影技巧有两个方面。一是选用大光圈获得浅景深。大光圈浅景深在人像摄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人像摄影中至今仍广为流传, 并且深受摄影者的喜爱与运用, 在利用大光圈的同时, 会得到浅景深的需求, 也就是会虚化掉背景, 以展现完美的主体内容, 如果在环境较差或是光线较暗的同时, 能够很好地运用虚化这一摄影技巧, 来弥补环境或光线的不足。二是怎样才能获得浅景深的效果。如果想要浅景深的效果, 最简便的方法就是, 在模特与背景距离不变的情况下, 把相机调到手动挡, 摄影师将相机移动靠近被摄者, 这样可以轻易获得浅景深的效果, 在体现主体的同时, 也就会出现虚化的效果。拍摄时要注意背景以及前景的应用, 前景要清晰没有杂物, 背景要干净整洁, 适合模特的人物肤色和性格特点, 重点是拍摄主题的确立, 同时要注意展现模特的自身优势, 女士的话一般主要以柔美为主, 男性主要以刚强为主, 当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定, 随着当代人像摄影的发展, 无论男女都可以展现不同的柔美度与刚强度, 给观赏者以不同的审美印象, 从而也会给模特的自身设定而加分。说到模特的外形重要性, 再来看一看模特的整体姿势, 一是要会摆拍, 二是会抓感觉, 三是灵魂的升华, 模特与摄影师都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非要来形容的话, 可以把模特的形象比作一幅画, 而摄影师就是这幅画的作者, 只有在画质不错的基础上, 画家才能更有发挥的空间, 二者结合, 才会完美。那么, 说到摆拍, 也就是模特专业素养, 要会摆, 即使在普通的观赏者来看并无差别, 但作为摄影师一定要有专业的鉴定能力, 抓感觉, 不仅是模特有感觉, 摄影师也要引导模特, 发现和体验感觉, 最后是灵魂, 也就是模特独一无二的特性, 这种特性需要具有一定经验的摄影师找到水准及感觉。

  无论是专业的模特还是普通的被摄者, 无论是专业的摄影师还是业余爱好的摄影爱好者, 只要进行细微的观察, 发现人物的不同之处, 截取人物的灵魂之处, 便是最好的人像摄影。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yishulunwen/4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