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中职舞蹈课中的渗透分析

更新时间:2021-03-10 来源:舞蹈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舞蹈论文】

摘要

  自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实行以来, 响应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纲要》 (下文简称纲要) 中的主要内容, 应对眼下实际的教育环境, 教育界普遍对学生发展的目标进行了全新的界定。《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拥有爱国情怀, 热爱集体主义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 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根据《纲要》指导思想可以看出, 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刻的品德教育, 从常规教育模式中输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培养出新一代有民族主义精神和人文道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已经是眼下教育理念的首要目标。[1]

德育在中职舞蹈课中的渗透分析

  明确教育指导方针, 结合周围的教育环境, 教职人员因地制宜的应对自己学科而制定出合适的教育措施, 是向学生输出德育意识的主要手段。对舞蹈老师而言, 应该结合自身多年的舞蹈教育经验, 在生活中不断总结和探索, 为德育教育的顺利普及贡献力量。

  一、舞蹈教学与德育理念的联系

  在教育界积极响应国家素质教育整改模式的号召下, 近年来, 我国的素质教育水平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和实践效果, 舞蹈教学是近年以来在素质教育学科之中的一个标志性代表。舞蹈教学是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 对学生进行专业性引导, 并在教育过程中向学生输出舞蹈本身的艺术魅力和附加价值。中职教育中, 需要舞蹈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内涵, 并通过舞蹈的艺术表演形式表达情感, 如若缺乏带有情感的舞蹈表演, 很难给人带来心灵上的触动, 也就无法引起观众共鸣。另外, 舞蹈艺术需要多年的练习, 这也对舞蹈老师对学生输出德育理念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同时, 艺术作品对于人的情感的内涵感受, 每个人都不尽相同, 这就需要教育者在面向学生的时候输出正确的价值观和艺术理念。德育理念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其价值含义在生活中处处都能够得到体现, 舞蹈教育是以体态练习为手段, 对进行学生肢体语言进行有方向性规范的一种教育过程, 所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德育渗透是舞蹈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二、舞蹈艺术的培养方向

  (一) 恒心培养

  舞蹈艺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周期, 以及常年不断的坚持性练习, 是对学生体力和意志力的双向考验。在日常练习中, 老师可为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标准, 制定科学的训练目标, 并严格按照训练目标执行训练计划, 使学生在严格的训练中培养吃苦耐劳的坚韧意志。

  (二) 健康艺术审美的培养

  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 需要为学生指引正确的审美倾向,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在舞蹈教学中, 选择积极、健康、正能量的优秀舞蹈, 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感受其内涵意义。

  (三) 弘扬民族文化

  在教学舞蹈的选择上, 以特色民族舞蹈为主要方向, 让学生从舞蹈中了解我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针对舞蹈艺术自身的多样性向学生传输民族之间的风土人情、民族凝聚力等优秀品质, 养成学生对舞蹈的欣赏能力, 从而使学生内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弘扬历史文化

  舞蹈艺术传承至今, 种类繁多类型多样, 不同舞蹈代表着不同的年代印记、民族文化、时代特点等因素, 学生进行大型历史舞蹈的学习时, 可以很好的领略舞蹈中所包含的魅力, 让学生学习伟大舞蹈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和表达意义。伴随老师的正确引导, 让学生从伟大艺术作品中体会美感, 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和艺术鉴赏力。

  三、舞蹈教学中引导德育渗透的现状

  有关德育内容渗透现状, 目前已经在素质教育的实验期间取得了一定成绩。德育渗透的内容包括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文明行为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方面, 能够很好的在舞蹈教学中渗透并培养学生的精神文明教育。[3]

  (一) 教育引导动机

  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不止停留在课程知识和专业技能上, “教书”和“育人”向来是中华民族授业之道的精髓, 作为舞蹈教育工作者, 对学生需要起到正面积极的影响, 要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陶冶情操, 提升自身艺术修养。同时, 寓教于乐, 也要在学习过程中教会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 教会学生做事的态度, 教会学生做人的方法。

  (二) 教育引导方向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民主主义荣誉感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对教学培养的重要指导方针, 也是我国实行素质教育以来的核心内容。同时, 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学习也是一项有明确目的性的思想性活动, 为向学生渗透德育文化知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舞蹈老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贴近学生内心, 了解学生所想, 对其正确的观念予以鼓励, 错误的挂念予以制止, 为学生积极端正的价值观建立提供帮助。

  (三) 教育引导措施

  舞蹈老师需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进行心理引导, 如通过民族舞蹈可以向学生弘扬民族文化内涵, 可以通过学生对民族舞蹈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民主主义荣誉感等。同时, 创造出良好的品德教育环境, 结合教育理念和舞蹈艺术的特色进行综合性的素质化教育, 可以让学生沉浸在舞蹈艺术的趣味中, 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艺术感受力、审美情趣、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能力。

  四、德育渗透教学模式的情感反馈

  对舞蹈教育进行德育文化内容渗透是一项长远的教育计划, 但学生在综合素质教育下明显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 各学科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 学生能自主调动学习热情, 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尊敬师长、团结互助等美德都是学生对德育文化的真实诠释。教学方法本身同样可以挖掘其德育意义, 在舞蹈教学当中, 采用学生自由参与的舞蹈剧教学模式, 套入经典的德育故事剧情当中, 使学生站在更加立体的角度去领会德育意义的精髓, 再结合教育内容进行感情熏陶, 情境感染, 教育效果和对学生产生的正面影响往往能够事半功倍。[2]通常意义下, 学生和老师是严肃的师生关系, 但在课堂之外, 学生和老师可保持平等轻松的朋友关系。作为教师应在舞蹈教学中严格执行教学内容, 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进行专业性辅导, 只要对学生真诚的付出爱心和耐心, 学生也会因老师的付出而学会体谅和理解, 对老师的付出心存感激。在此前提下, 双方都会在发自内心尊敬对方的前提下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能够更加耐心的为学生解答疑惑和传授舞蹈技巧, 学生也会更加努力的从老师身上学习做人做事的方法。所以在此基础上, 师生之间逐渐积累起深厚的感情和默契, 不知不觉间创造出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方面, 能够提升校方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 也能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更加健康良好的环境, 以保证学生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缺点, 养成端正的思想道德品质。

  五、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影响

  与常规教学科目相比, 舞蹈教学属于艺术类学科, 比较容易激发学习欲望, 因为学生接受课程时需要亲身参与实践, 所以能够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舞蹈教学的核心分为专业理论和实践技巧两个方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无意间接受到舞蹈艺术的内涵意义及其延伸意义, 对学生的人格意识、思想品质等方面都有着极为直观的影响。学生接受严格舞蹈练习, 可以有效的增强自身自信心, 培养表演欲望, 也使学生内心中能生长梦想, 针对学生的梦想进行规劝引导, 更加能够激励学生刻苦耐心、不畏艰险的精神, 帮助构建起强大的内心世界。更多接受舞蹈训练的学生是基于自己本身对于舞蹈艺术的热爱, 在兴趣的催动下产生源源不绝的奋斗欲望, 舞蹈艺术是一个很好的表现平台, 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现机会, 为学生提升其自身修养提供条件。同时, 舞蹈艺术本身具有竞争性, 学生努力训练, 必然有参加比赛夺得名次的欲望, 舞蹈教育落实于普通人的概念上, 为所有学生公平提供竞争平台, 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不能用胜负来衡定最终结果, 要以正确健康的竞争体系让学生公平竞争, 培养学生“胜不骄, 败不馁”的谦虚精神, 也可以从比赛的喜悦和挫折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六、结语

  舞蹈教学是思想性很强的教学活动, 而德育教育是任重道远的教育工程, 两者能够很好的融合, 多角度的将德育理念渗透进学生的思维中,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教育质量, 顺应《纲要》中的要求, 打造综合性素质教育人才, 为我国教育事业和民族未来, 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孙辉.高校体育进行德育渗透的理论问题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 (06) :114-117.
  [2]张克祥.中职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北方音乐, 2017, 37 (12) :195.
  [3]李崇.论中职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舞感”的培养策略[J].人间, 2016, 214 (19) :126.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yishulunwen/5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