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服装设计活动研究

更新时间:2019-06-08 来源:服装设计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服装设计论文】

摘 要: 运用社会认知理论研究服装设计活动。分析了个体、行为及社会环境对服装设计活动的综合影响,认为设计师个体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都会影响设计师的设计行为,同时探讨了服装社会认知理论在服装设计行为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服装设计;社会认知理论;个体;行为;社会环境

  服装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担负了极大的社会责任,服装也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由于服装是给人穿着的,而作为生命有机体的个人又是社会的,他的行为并不是任意的,要受到所处社会环境的制约。因此,要研究服装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服装本身的面料、色彩、款式等等这些物质层面的东西,而要挖掘影响这些要素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性的东西,这就落脚到精神、文化等层面上了。服装设计师要通过对服装的认知将服装所传递给我们的直观信息通过设计活动转化为所要表达的精神意义和文化内涵。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每一个服装设计者,对服装都会存在着独到的领悟和特殊的感情,这些领悟和情感都源于个体所具有的认知能力,并最终转化为设计活动。社会认知理论对于服装设计活动具有指导作用,有很强的解释力,是一个发展较为成熟的理论,其中的三元互惠交互作用能很好地解释与服装设计有关的问题。本文即试图利用社会认知理论来研究服装设计活动。
  学术界一般认为,社会认知理论是由认知发展理论、勒温的场论和格式塔学派这三个较科学的理论发展起来的。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 Albert Bandura 结合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的概念提出了社会认知理论。它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直接分支,认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是行为、个体特点、环境因素三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Albert Bandura 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生存在世界上并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这个世界的行为,相反,人们会将自己的知觉、思想和信念组织成简单的、有意义的形式;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是混乱还是复杂,人们都会把某种秩序应用于它,使之得到一种解决。人们对于世界的组织、知觉和解释,影响着我们在社会情景中的行为方式。因此,社会认知理论是解释人们社会心理和行为的基本观点。社会认知理论提出“相互决定论”,亦即“三元互惠交互作用”。它认为个体、个体行为以及行为所处的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持续的相互作用,这里的个体主要指的是认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这些能力使人们可以对环境和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人们的认知活动和他们的行为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个体和外部环境因素一起,决定着人们的行为,三者之间相互影响。
  服装是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涉及美学、文化学、心理学、材料学、工程学、市场学、色彩学等要素。服装设计师不断的吸收各种信息,通过自身特有的思维和感知,在知觉的整体作用下根据设计对象的要求进行构思,并绘制出效果图、平面图,再根据图纸进行制作,达到完成设计的全过程。服装设计师的设计行为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其目的也大不相同,归结起来有两点:一是“为我”的设计,即出于设计师自身对于设计理想的追求,满足自己对于服装艺术的酷爱;二是“为他”的设计,即为了取悦消费者,适应时代潮流,达到商业目的。无论服装设计师的设计活动是出于什么目的,他都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与所处时代的特点来进行设计。
  服装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设计者具有较强的个人综合能力以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结合社会环境,对流行具有一定的敏感度,才能满足服装设计的目的,同时要熟练地运用社会认知理论进行设计。三元互惠交互作用理论是社会认知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该理论在服装设计活动中的运用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个体认知的分析、二是对社会环境的分析、三是对个体行为的分析。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认知者的认知能力也影响到人们的社会认知,体现在服装设计活动中就是设计师自身的素质对于设计活动的重要性。该理论认为,能既快又准确的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到其本质的人,其认知能力较强,相反,那些很容易被外界环境因素所打扰迷惑的人则认知能力相对较弱,这些人无法准确的看到事物的真实面目,从而无法顺利的达到自己期望的目的。服装作品需要设计师运用一定的审美想象,并对之加以深化、概括和重新创造,而设计师本人的精神面貌、审美意识、艺术素养和艺术才能是设计师作品感情和感悟的载体。因此,作为设计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职技能:信息收集的能力。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需对本学科的相关基础信息资料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对该类信息的收集十分必要,在服装设计的学习提高过程中尤其必要。设计师在面对瞬息万变、错综繁复的各种信息时,要去梳理、提炼、转化和升华这些信息,并捕捉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而这些都是认知能力的具体体现。对于信息的收集整理不仅能使我们在服装设计的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也能在今后的具体设计中受益无穷。服装设计是一门创造美的学科,因此,正确的认识与评价“美”显得尤为重要。设计师需要运用其敏锐的感受力认识“美”,并通过其准确的判断力评价“美”。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设计师生来就有这样的感受力与判断力,这种审美能力需要后天的培养与提高。只有这样,设计师才能迅速的发现周围环境中的美,才能透过纷繁的世界表象认识其深处本质性的美,从感性认识上的美上升为理性认识上的美,也只有这样,服装设计师才能使服装体现创造美与设计美,这的美才更具有文化底蕴,才更能打动人心。敏感能力。服装设计的创作需要灵感,生活中很多非常普通的事物往往能成为设计师的灵感来源。一些在普通人看来最平凡不过的东西,或许在设计师眼武 婷: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服装设计活动研究里却是另外一幅景象,究其原因就在于设计师超乎常人的职业敏感能力。敏感的设计师能从那些看似普通、平凡、甚至纷杂的事物中发现设计所需的有价值的东西,进而进行捕捉利用,最后以视觉形象呈现于大众面前,这是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必备的能力之一。(4)时尚感。由于时代与技术的发展,服装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因此,及时捕捉服装的时尚与流行十分必要。时尚与流行转瞬即逝,如不好好把握,设计出来的服装必然会过早地被竞争掉,这就需要设计师具有超前的时尚感受能力和更强的现代意识。能够引领时尚的设计作品必定是那些能够吐故纳新的设计师创作出来的,他们胸怀宽广、思维敏捷、会接受、会思考,是所有设计师学习的榜样。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及其行为受人类所处环境的影响很大。不同的社会环境会让人产生不同的心理与行为。人类的社会认知活动必然发生于社会环境之中,不同的社会环境会提供给认知者不同的环境信息,帮助认知者借助这些信息认识与了解认知对象。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与发展过程之中,在生产力的推动下,人们的认知观也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文化的繁荣而不断的扬弃,即使是处于同一个时代,由于地域、习俗等因素的影响也会使人们产生认知的差异。服装设计是靠设计师的设计活动实现的。服装设计师的设计工作看似是在设计工作室里独立完成的,但由于服装业是处于社会的大体系中,服装设计活动一般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场景中进行的,在设计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社会环境必然会对其心理及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应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去分析设计师的个人心理与设计行为。服装设计活动要把设计师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首先,作为个体的人,设计师不仅有其特定的内心世界,而且身处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则其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生活环境的互动,会产生设计师特定的行为与思想特征。所以,设计师在认知自己的同时,还要认识其生活的环境。人和环境间的平衡可以帮助服装设计师整体地理解、认识服装设计这个行业, 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同时处理好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进行服装设计活动。
  服装一方面反映了设计师的个性与共性,体现了设计师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就服装认知的形成和发展而言,设计师也无法摆脱社会的制约和时代的束缚。社会的发展必然会颠覆个别已经形成的服装认知观点,而在新的社会条件下顺应新形势,形成新的认知观。服装作品是设计师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审美意识与客观事物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一定的时代、民族、阶级和群体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典型性。所以,在服装的设计活动中,设计师必须全面地考虑问题,既要在一定的程度上满足个体求新、求异、求个性的心理,又要符合社会和时代特征。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认知和社会环境会影响个体行为。现实生活中,对于同样的事物人们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是由每个人的成长背景、受教育水平、阅历以及生活环境的差异所造成的,由此产生不同的认知,进而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正确的心理与行为常常是受到正确认知的影响,反之亦然。在服装设计活动中,设计行为也受到这一理论的指导。首先,服装设计师对于服装认知的产生,源于其自身各机能的成熟。在知觉的综合影响下,通过对服装各要素形成的注意,逐渐产生了对服装的整体认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分析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分析自我认知及社会认知状况以及个人对服装的认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不断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使得服装设计活动成为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其次,服装设计师在获得认知信息并由此实现设计目标的动态过程中,会受到社会环境中诸多因素的制约,包括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这些因素或宏观制约或微观影响,使认知主体形成了存在差异又大致相同的服装认知观念,进而指导服装设计活动,从知觉和注意的引起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服装设计。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快速发展阶段, 服装产业也一直在向前发展并在各方面不断完善。虽然从全球服装产业的整体情况来看,中国的服装产业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较低,国外的很多品牌占据了中国的市场份额,使中国的本土服装品牌受到极大的冲击。这引起了我国政府及服装界教育界人士的警觉,也更加重视对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本文在社会认知理论的背景下分析了服装设计的个体认知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行为因素在服装设计活动中的交互影响。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人的认知是个人行动的基础,要理解人的行为首先需要理解人的认知,因为人的行为是认知、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认知改变,人的行为必然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社会认知理论可为服装设计师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而服装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活动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综合考虑自身条件,认真对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需要积极地融入周边环境中去,实现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其次,服装设计师要深入研究个体认知与其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认知对其行为的影响;最后,服装设计师要从改变自身的认知入手,通过认知的改变实现行为的改变,进而使自己能在服装设计的道路上做到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 赵 平,吕逸华,蒋玉秋. 服装心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22-25.
  [2] 华 梅. 服饰[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33-37.
  [3] 华 梅. 服饰社会学[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62-65.
  [4] 刘元风,胡 月. 服装艺术设计[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125-130.
  [5] 张文新. 高等教育心理学 [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45-46.
  [6] 沈思远,陈建明. 南通纺织服装产业转型的思路及对策[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1,25(2):1-5.
  [7] 刘国联. 服装心理学[M].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88-89.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yishulunwen/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