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

更新时间:2020-04-20 来源:儿科医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儿科医学论文】

【摘要】目的:对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住院患儿共64例,分析并总结儿科病房院内出现感染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依次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综合护理管理对策和常规护理管理对策,各自32例,观察两种护理管理对策的应用效果。结果:从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26%、25.01%,差异明显,组间经x2检验,证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原因涉及:家庭方面、手部卫生方面、环境方面及抗菌药物使用方面,但实施综合护理管理可有效保证护理质量,降低感染发生率,故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科;病房;院内感染;护理
  
  医院感染控制中,儿科病房的感染控制占据着重要内容。由于儿科住院患儿年龄偏小,体质均弱,免疫功能低下,加之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接触少量病原体,容易发生院内感染,这样不仅增加了原发疾病的治疗难度,而且加重了患儿的痛苦。所以,提出降低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策略实验特意选取64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导致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制定护理管理对策,其中采用综合护理管理在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方面占有较大的优越性,保证了护理质量,详情见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住院患儿共64例进行分析,由院内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分析院内感染的原因,并将结果汇总,在此基础上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32例患儿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该组中女性和男性患儿分别占:10例、22例,最小年龄为4个月岁,最大年龄为5岁,对照组32例患儿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该组中女性和男性患儿分别占:12例、20例,最小年龄为3个月,最大年龄为6岁,比较基本资料,两组患儿的数据均无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分析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原因:
  
  (1)环境方面:部分患儿年龄偏小,怕着凉,陪护人员将病房内的门窗紧闭,尤其是在冬季,病房内很少开窗流通空气,这样极易滋生病菌,引发院内感染。另外,由于探视管理不严格,病房内人流量过大,空气中病原微生物增多,并且对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病房探视没有严格限制,这些都会增加院内感染发生率。
  
  (2)家庭方面:患儿家长陪护期间,由于各自文化水平不同,个人习惯不同,出现患儿的玩具互玩,甚至奶瓶互用等,不注意个人卫生,这些都会导致院内感染发生。另外,有部分患儿随地大小便,家长不能不及时清理,同样会增加院内感染率。
  
  (3)手部卫生,患儿年龄普遍偏小,不能很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大大增加了护理工作量,使得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忽视了做好手部卫生对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的重要性。
  
  (4)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大部分患儿入院之前,均在门诊接受过抗菌药物的治疗,未能按照检验报告用药,基本上是凭医生的工作经验和习惯应用抗菌药,这样不仅会产生耐药,而且抑制了患儿机体正常菌群,极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
  
  1.2.1对照组
  
  常规护理管理:护理人员要做好病房消毒工作,严格控制探视人员,同时要保证病房内空气流通。
  
  1.2.2观察组
  
  综合护理管理:
  
  (1)加强病房管理,保证病房内空气流通。向陪护人员介绍病房空气流通的重要性,使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告知陪护者注意做好患儿的保暖工作,防止感冒加重病情。另外,在住院期间,务必要做好病房内地面、门窗的消毒工作,建议每天病室内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左右。病房内,要合理安排床位,将呼吸道感染患儿、肠道感染患儿隔离开,避免交叉感染发生;
  
  (2)加强医院管理,重视消毒工作。加强对儿科护士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护士人员感染控制的意识。病区内提醒护士做到“三勤”:勤眼、勤嘴、勤腿。患儿入院时,护理人员要向患儿家长宣传卫生知识,并给予健康宣教,严格控制探视人员。提醒患儿家长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饭后勤洗手,不能给患儿吃生冷硬的食物,另外,病房内禁止患儿之间互用物品,避免交叉感染。
  
  (3)注意手部卫生,护理人员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手部卫生,提高手卫生质量,做到:正确洗手,并每月定期监测手消毒效果。护理人员还要为患儿家长讲解手部卫生的重要性,这些对于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都有积极的作用。
  
  (4)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要求医院要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务必要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尽可能在患儿入院后接受治疗前,完善病原菌送检,根据检查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由于耐药菌引发感染。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观察,如:呼吸道感染、胃肠感染、皮肤黏膜感染、泌尿感染等,详细记录对应数据并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2.0)分析实验数据,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差异比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比较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经过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26%、25.01%,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经x2检验,证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病房院内感染是困扰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样也是住院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总结临床发现,加强护理防范措施,可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发生,提高患儿原有疾病的质量效果。只有结合实际,不断总结临床工作,积极寻找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的干预对策,从而有效降低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实验总结并分析了导致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具体表现为:病房内空气质量影响,家长陪护的卫生注意情况,护理人员是否按照无菌要求操作及不按照检验报告用药,这些都是院内感染发生的常见诱因。对其针对性采取综合护理管理措施,具体通过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加强洗手的依从性,做好病房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保证护理质量,降低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结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6.26%,对照组患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5.01%,数据差异比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综合护理管理对策,在降低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综上,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原因涉及:家庭方面、手部卫生方面、环境方面及抗菌药物使用方面,但实施综合护理管理对策可有效保证护理质量,降低感染发生率,故值得推广。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yixuelunwen/3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