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医和中医对大黄的认识与应用

更新时间:2020-05-16 来源:药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药学论文】

  1 前言
  
  彝医是彝族人民长期用于防治疾病的医学,是在彝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有彝族文献记载,而以口碑、图形等方式世代传承,用于防治疾病的医学历史。彝医大多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治病方法,有显着的民族性、传统性和区域性。彝医的产生和发展与本民族的生产活动、生活实践、生存环境以及文化、经济有密切的联系。彝药的传承,或靠彝族医生在本支系或家庭中世代相传;或由彝族中的知识分子“毕摩”用彝文抄录,传于后世;或经彝族人民以口碑、语言、图形等形式在彝族地区广泛流传。彝医学是研究彝医的起源和发展、彝药的命名和分类、彝药的资源分布和采集加工,以及彝药的基源、形态、药性、功能主治、传统应用、用法用量、治病救人、文献记载、现代研究等内容的一门学科。中医是我们国家的祖国医学,是国萃,也是我国人民长期用于防治疾病的医学。
  
  2 大黄在彝医和中医中的中文名、别名,来源
  
  大黄彝医名叫“冻巴”,中医叫“大黄”.彝医别名叫“勒乌、火参”.中医别名叫“将军、生军、锦纹大黄、军炭。”彝医中大黄来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即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和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而中医中的大黄来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或药用大黄R. officinale Baill. 的干燥根和根茎。故大黄在彝医和中医中药名、别名、原植物来源、药用部位上有区别。
  
  3 采收加工
  
  彝医用药,掌叶大黄挖起后不用水洗,将外皮刮去,大的开成对半,小团型的修成蛋形。可自然阴干或用火熏干。药用大黄先洗净根茎泥沙,晒干,刮去粗皮,横切成7~10cm厚的大块,然后炕干或晒干,呈马蹄形,故又称“马蹄大黄”.粗根刮皮后,切成10~13cm的小段,晒或炕干。中医用药,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4 性味归路、性味与归经、功效
  
  表1 性味归路、性味与归经、功效
  
  彝医中医
  
  性味归路味苦,性寒。归胃、大肠、肝、脾路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泻火凉血,攻积祛瘀,活血解毒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5 彝医传统应用与中医临床应用
  
  5.1 彝医传统应用
  
  5.1.1 治火重:泡开水饮。
  
  5.1.2 治烧伤烫伤:研末调清油搽或撒粉于伤处。
  
  5.1.3 止血:用勒乌干粉敷撒伤处,可止血。
  
  5.1.4 治跌打伤:勒乌干粉敷,兑酒服。
  
  5.1.5 治胎盘不下:先烧开水一碗,将晒干的勒乌根(大黄)在水中稍浸片刻服下。
  
  5.1.6 治腹泻:本品晒干切片,舂烂为细粉,入复方。大黄、翻白叶、月土鸡、峨列施甫、石榴、白头翁、三棵针、过路黄,熬水吃,可止泻。
  
  5.1.7 风邪染疾,全身无力:用大黄8钱(24g),水煎服。
  
  5.1.8 治冻伤:勒乌研末,洗净溃烂处,再以末撒之。
  
  5.1.9 治打摆子:用勒乌根煎水内服。
  
  5.1.10 治疗因吃盐过多而咳喘:用大黄泡水服。
  
  5.1.11 治蛔虫病:用大黄、黄刺果根,水煎服。
  
  5.1.12 消暑防病:在气候炎热的地方和季节,取少量大勒乌泡水吃,可防止生病,并清凉解暑。
  
  5.2 中医临床应用
  
  5.2.1 用于胃肠积滞,大便燥结,热结便秘尤为适宜。热结便秘,腹痛胀满,烦躁神昏谵语,常与芒硝、枳实、厚朴同用,以泻下通滞,如大承气汤。里实热结兼气血虚者,常与人参、当归等补气血药同用,如黄龙汤。热结伤阴者,常与生地、玄参、麦冬等清热养阴药同用,如增液承气汤。脾阳不足,冷积便秘者,常与人参、附子、干姜等补气祛寒药同用,如温脾汤。
  
  5.2.2 湿热泻痢,泻而不畅者,常与黄连、黄柏、木香等清热、燥湿、行气药同用。
  
  5.2.3 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之吐血、衄血及火热上炎所致的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目赤口疮。前者,常与黄连、黄芩同用,共奏清热泻火之效,如泻心汤;后者,可与石膏、生地等同用,以滋阴、清热。亦可与枯矾同研末涂口腔治口疮。
  
  5.2.4 用于淤血阻滞的多种症候。新瘀、宿瘀,均可应用。产后腹痛,腹中有瘀血,常与桃仁、?虫活血化瘀药同用,如下瘀血汤。血瘀经闭,可与当归、红花等活血通经药同用。
  
  5.2.5 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可与苏木、川芎等活血祛瘀药同用。
  
  5.2.6 用于肝胆湿热郁结所致的黄疸。常与茵陈、栀子同用,以利湿退黄,如茵陈蒿汤。
  
  5.2.7 用于肠痈,常与丹皮、桃仁等同用,以加强活血消肿的作用,如大黄牡丹汤。若与地榆研末油调,可外敷烫伤和热毒疮疡。与陈石灰拌炒后去石灰研末,撒布伤口,能治创伤出血。
  
  5.2.8 近代亦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急性胆囊炎,多与疏肝利胆药同用。
  
  6 大黄彝医用量用法与中医用量用法
  
  彝医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研末、油调涂或撒患处。中医的用量用法:3~15g.入汤剂。用于泻下,不能久煎。外用适量。
  
  7 讨论
  
  从以上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大黄的彝医传统应用与中医临床应用有相同之处,但区别较大,彝医的传统应用与中医临床应用从起源上有着根本的不同,彝医是以文献记载,以口碑、图形等方式世代传承。而中医临床应用是辨证施治,标本兼治相结合来治疗疾病。

  [参考文献]

  [1]杨本雷等.中国彝族药学[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08).
  [2]吕广振.中药学[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01).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yixuelunwen/4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