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运用锥颅穿刺术的优势分析

更新时间:2020-05-19 来源:临床医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临床医学论文】

  脑出血又称作脑溢血, 作为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具有病情危急、致残率与死亡率较高的临床特征, 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更会对其生命安全产生极大威胁[1].在脑出血临床治疗方面, 常采用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等治疗方式, 但由于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不尽相同, 因此, 探究何种手术方式能够收获更好临床效果则成为广大医学界工作者孜孜不倦分析的重要课题[2].在本研究中, 为了探究分析临床脑出血外科治疗中锥颅穿刺术和开颅手术的运用效果, 作者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收治的58例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 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
  
  58例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9例。对照组中, 男16例, 女13例;年龄45~68岁, 平均年龄(50.38±6.43)岁;血肿量45~75 ml, 平均血肿量(52.64±9.38)ml.观察组中男17例, 女12例;年龄48~69岁, 平均年龄(50.67±6.51)岁;血肿量40~80 ml, 平均血肿量(52.80±9.19)m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手术前, 本研究两组患者均进行严密术前常规检查工作, 并通过CT影像学技术确定患者的实际血肿位置。对照组患者实施开颅手术:于患者血肿最大、且与颅骨相接近的CT层面设置一个开颅切口, 值其切口应避开患者的皮层功能区。头皮切口长度约为5 cm, 并以钻孔扩大骨窗。当骨窗形成后, 则可切开患者硬脑膜, 电凝皮层, 通过采用脑穿针试穿刺的操作进一步明确患者的实际血肿位置。沿着脑沟, 区分患者的脑部非功能区后进入其血肿腔, 再采用小型吸引器清除血肿, 留置引流管。手术结束2~3 d, 医疗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头部复查, 针对患者实际恢复情况(引流液含血量)确认引流管的拔除时间。观察组患者则实施锥颅穿刺术:在距离患者脑血肿最近的头皮部位以及血肿长径的最大层面做一个穿刺标记。根据患者血管走向以及所标记的脑层面锥开其硬脑膜, 再在已经预设好的靶心缓慢推进带针芯的医疗硅胶引流管, 当针芯抵达相应深度后, 则可拔出针芯, 对血肿区域进行生理盐水冲洗的同时抽除血肿组织。术后留置引流管, 注入适量的尿激酶, 从而进一步清除患者脑部残留的血肿。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以评价其手术效果。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采用NIHS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意识、语言、四肢肌力以及步行能力等, 设置其评价总分为30分, 患者评分越高, 则表明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3].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NIHSS评分比较 手术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 两组NIHS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 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对于脑出血, 常采取内科药物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等多重临床措施, 在本研究中, 主要针对锥颅穿刺术和开颅手术进行临床实践对比, 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同时手术结束后,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以大程度改善, 且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与常规开颅手术相比, 锥颅穿刺术具有显着的定向准确优点, 有利于在明确患者血肿中心点位置的同时保持引流通畅状态, 有效降低了患者血肿壁因遭受损伤而再次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4-6].②在锥颅穿刺术中, 所采用的穿刺硅胶软管, 在进管时能够有效分离患者脑组织, 且硅胶软管便于调整、操作灵活, 引流稳定, 对患者所造成的创伤也相对较小, 有助于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缩短其术后拔管时间与住院时间[7, 8].③将软管道与CT影像技术进行紧密融合, 可使得血肿清除更彻底。
  
  综上所述, 与开颅手术手术相比, 脑出血患者行锥颅穿刺术, 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其各项手术指标, 降低手术风险, 更有利于提升其神经功能, 促进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冠.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 20(3):59-62.
  [2]裴明和, 孙捷. 锥颅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中国现代醫生, 2015, 53(16):30-32.
  [3]周洪. 脑出血患者采用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治疗的效果对照研究. 中外医疗, 2017, 36(9):45-47.
  [4]曾瑞亮, 刘满昌, 刘斌. 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对比分析.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31):26-29.
  [5]刘国龙, 何宗敬. 锥颅穿刺术和开颅手术运用于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比较分析.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26):3667-3668.
  [6]万自成, 汪跃. 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运用于脑出血治疗中的比较分析. 当代医学, 2016, 22(31):64-65.
  [7]吴红飞, 刘锦平, 温磊, 等. 高血压脑出血锥颅穿刺外引流术方面的治疗体会. 哈尔滨医药, 2016, 36(3):214-216.
  [8]杨清花. 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 当代医学, 2015, 21(28):80-81.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yixuelunwen/4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