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栀子、何首乌组成药对治疗畸形精子症的效果

更新时间:2020-05-27 来源:药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药学论文】

  畸形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 目前较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本科在临床过程中, 发现升麻、栀子、何首乌组成药对, 起到明显治疗效果, 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7年2月男科门诊的220例畸形精子症患者, 其中湿热证100例, 随机分为治疗1组与对照1组, 每组50例;肾阴虚证120例, 随机分为治疗2组与对照2组, 每组60例。治疗1组平均年龄(29.60±3.82)岁, 平均不育年限(2.12±0.56)年, 平均精子畸形率(1.56±0.68)%;对照1组平均年龄(30.22±3.68)岁,
  
  平均不育年限(2.18±0.62)年, 平均精子畸形率(1.48±
  
  0.59)%.治疗1组与对照1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治疗2组平均年龄(29.54±
  
  4.12)岁, 平均不育年限(2.23±0.72)年, 平均精子畸形率(1.67±0.81)%;对照2组平均年龄(30.08±3.89)岁, 平均不育年限(2.35±0.69)年, 平均精子畸形率(1.59±0.72)%.治疗2组与对照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1. 2. 1 男性不育及精子畸形率医学诊断标准[1, 2] 适龄夫妻同居1年以上, 性生活正常, 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 因男方因素导致女方未孕者。男方连续2次精子形态分析均异常, 精子正常率<4%, 精子形态实验室检验方法采用Diff-Quick染色法, 精子形态率的确定, 由生殖实验室的2位固定检验人员复核。
  
  1. 2. 2 中医辨证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
  
  GB/T16751.2-1997制定:①湿热阻滞精室证:男性不育, 腰部灼热胀痛或会阴部灼热胀痛, 小便涩痛, 尿滴白, 尿频, 尿急, 或精液呈淡黄色或夹脓液, 阴囊瘙痒、糜烂或潮湿,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主症:男性不育, 腰部灼热胀痛或会阴部灼热胀痛, 小便涩痛;次症:尿滴白, 尿频, 尿急, 或精液呈淡黄色或夹脓液, 阴囊瘙痒、糜烂或潮湿,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具备主症中的男性不育和其余各项中的1项及次症中任何2项即辨证成立。②肾阴虚证:以男性不育, 腰膝酸软而痛, 足跟痛, 遗精, 早泄, 阳痿, 齿松发脱, 眩晕耳鸣, 失眠多梦, 健忘, 五心烦热, 潮热颧红, 舌红少苔或无苔, 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主症:男性不育, 腰膝酸软而痛, 遗精, 早泄, 阳痿;次症:足跟痛, 齿松发脱, 眩晕耳鸣, 失眠多梦, 健忘, 五心烦热, 潮热颧红, 舌红少苔或无苔, 脉细数。具备主症中的男性不育和其余各项中的1项及次症中任何2项即辨证成立。
  
  1. 2. 3 排除及剔除标准 ①配偶有排卵障碍、输卵管阻塞等不孕因素或性交插入障碍者;②伴有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不射精或逆行射精者;③服用抗癫痫病、抗肿瘤等有碍生精及精子形态药物者;④先天畸形或生殖器畸形、睾丸发育不良或精索静脉曲张Ⅱ度以上者;⑤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⑥精神病患者;⑦未能坚持疗程治疗, 中途退出或治疗后证型发生明显变化需要改变治疗方案者。
  
  1. 3 治疗方法 入选病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组治疗:对照1组:用四逆散加苍术、薏仁、车前子、凤尾草治疗, 组成:柴胡10 g、白芍15 g、枳实10 g、苍术15 g、薏仁15 g、车前子10 g、凤尾草25 g, 1剂/d, 煎两次, 两次的药汁混合均匀后分早晚各服1次(200 ml);连续治疗3个月后, 复查精液分析及精子形态分析, 并随访3~6个月。治疗1组:在对照1组基础上加药对升麻、栀子、何首乌治疗, 组成:柴胡10 g、白芍15 g、枳实10 g、苍术15 g、薏仁15 g、车前子10 g、凤尾草25 g、升麻6 g、栀子10 g、何首乌15 g, 1剂/d,煎两次, 两次的药汁混合均匀后分早晚各服1次(200 ml);连续治疗3个月后, 复查精液分析及精子形态分析, 并随访3~6个月。对照2组:用左归丸加五子衍宗丸组方改成汤剂治疗, 组成:熟地黄25 g、菟丝子15 g、怀牛膝15 g、龟板胶10 g(烊服)、鹿角胶10 g(烊服)、山药20 g、山茱萸10 g、枸杞子15 g、覆盆子20 g、五味子6 g、车前子10 g, 1剂/d,煎两次, 两次的药汁混合均匀后分早晚各服1次(200 ml);连续治疗3个月后, 复查精液分析及精子形态分析, 并随访3~6个月。治疗2组:在对照2组基础上加药对升麻、栀子、何首乌治疗, 组成:熟地黄25 g、菟丝子15 g、怀牛膝15 g、龟板胶10 g(烊服)、鹿角胶10 g(烊服)、山药20 g、山茱萸10 g、枸杞子15 g、覆盆子20 g、五味子6 g、车前子10 g、升麻6 g、栀子10 g、何首乌15 g, 1剂/d, 煎两次, 两次的药汁混合均匀后分早晚各服1次(200 ml);连续治疗3个月后, 复查精液分析及精子形态分析, 并随访3~6个月。
  
  1. 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并随访3~6个月后, 观察畸形精子形态变化及妊娠情况,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 其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无效, 痊愈:配偶妊娠或治疗后精子形态正常率较治疗前提高>4%;显效:精子形态正常率较治疗前提高2%~4%, 但未达到正常;无效:精子形态正常率较治疗前提高<2%或无变化甚至下降。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组痊愈20例、显效25例、无效5例, 对照1组痊愈11例、显效16例、无效23例, 治疗1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1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治疗2组痊愈26例、显效26例、无效8例, 对照2组痊愈15例、显效19例、无效26例, 治疗2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2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当精子的形态发生改变时, 就会影响到精子表面的结构, 从而使精子无法穿透卵子透明带和卵泡膜达到受精的目的;任何精子形态上的缺陷都可能导致受精功能下降, 影响男性生育能力。目前, 导致精子畸形的主要病因有:感染、精索静脉曲张、酒精、吸烟、熬夜、慢性中毒、内分泌紊乱、化学药物为常见, 其产生的炎症介质、内毒素、自由基等发生过氧化反应及其他机制损伤睾丸或精子而导致畸形率增加[3-5].现代药理研究发现[6-10], 升麻、栀子、何首乌有抗过氧化反应、抗炎及抗病原体作用。作者通过多年临床观察与实践, 发现中药升麻、栀子、何首乌联合配伍成药对, 具有升清降浊、补肝肾、滋精血功效, 具有促进机体代谢、加快有害病理产物排出及调节内分泌作用, 从而有效清除导致精子畸形的病理基础。本实验结果显示, 治疗1组痊愈20例、显效25例、无效5例, 对照1组痊愈11例、显效16例、无效23例, 治疗1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1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组痊愈26例、显效26例、无效8例, 对照2组痊愈15例、显效19例、无效26例, 治疗2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2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力地证明药对有较明显降低患者畸形精子率和提高受精能力的作用, 提高配偶自然妊娠率, 从而减少临床使用人工辅助生育方式, 减轻患者生育成本和减少人工辅助生育带来的缺陷风险, 为畸形精子症中药治疗提供了新的经验用药及新的治疗思路。本研究采用的药对, 药物种类少, 仅三味, 有利于药理实验室的进一步研究分析, 探索其具体药理作用或筛选有效化学单体, 为研制并开发新药打下一定基础, 有一定经济、社会效益及科研意义。

  参考文献

  [1]曹兴午, 林凯, 李翠英, 等. 评《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1, 17(12):1059- 1063.
  [2]李铮 , 张忠平 , 黄翼然 , 等. WHO男性不育标准化检查与诊疗手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
  [3]刘勇, 陈迪华, 陈雪松. 074升麻属植物的化学、药理与临床研究.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01, 16(2):55-58.
  [4]许爱霞, 张振明, 葛斌, 等. 何首乌多糖对氧自由基及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研究. 中国药师, 2005, 8(11):900-902.
  [5]张绵松, 刘新, 孟秀梅, 等. 生何首乌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抗菌活性的研究. 食品科技, 2012(8):228-231.
  [6]丁嵩涛, 刘洪涛, 李文明, 等. 栀子苷对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9, 25(6):725-729.
  [7]杨全军, 范明松, 孙兆林, 等. 栀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体内过程研究进展. 中国现代中药, 2010, 12(9):7-12.
  [8]王瑞雪, 孙卉芳, 刘睿智. 畸形精子症研究进展. 生殖与避孕, 2007, 27(4):292-295.
  [9]师娟子, 薛侠, 张洲, 等. 畸形精子症与常规体外受精失败.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9, 15(2):106-109.
  [10]刘睿智, 武婧, 王瑞雪. 畸形精子症分子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3, 19(12):1059-1067.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yixuelunwen/4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