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民众伦理价值失调原因探析

更新时间:2020-04-25 来源:伦理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伦理学论文】

  【摘要】:当代社会中伦理价值失调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关于社会伦理失调的原因不得不是一个值得追究的问题。本文从生产关系入手,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其伦理价值转变的根本原因做一探究。
  
  【关键词】:市场化;多元;伦理价值观
  
  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打虎”,“拍蝇”工作持续深入,社会风气为之一振,但导致这些老虎苍蝇产生不仅仅是制度的问题,更深层次的是社会一元的伦理价值撕裂为多元所致,体现在当代人际关系中重利轻义、缺乏友善、缺失责任观念等方面。而产生一系列伦理问题,究其根本是由改革开放后生产关系的调整导致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改革开放拉开了中国走向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序幕,同时带来的也是社会整体性的伦理价值由原本的社会一元价值向多元价值的撕裂。这一改变是以利益格局调整为触发契机,造成客观上社会一元伦理价值观的撕裂,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思考。
  
  第一,政策变化成为伦理价值观变化的前提。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党和国家开始着手完成消除阶级差别、统一思想的工作。通过一系列行政性手段,达到了利益与思想形式上的一致性,社会个体伦理价值尺度与社会群体伦理价值尺度统一于一体,形成了一元伦理价值。
  
  改革开放后,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包括承认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地位,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客观上承认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利益的合理性,意味着社会利益主体逐渐从统一走向分化,利益的分化标志着社会原本的伦理价值由一元走向撕裂分化。
  
  第二,市场化推动了伦理价值一元的撕裂。首先,市场化造就了不同利益主体存在。改革以后,通过一系列市场化的改革,率先产生了一批从国家集体独立出来的利益主体。整体利益格局的打破,新的利益主体被市场所催生,利益主体对自身合法利益渴望获得伦理认可,必然造成伦理价值观由一元向多元的撕裂。其次,市场催生了利益主体的差异。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市场作为重要的资源配置方式,社会个体通过自身掌握的生产要素来共享这种资源的配置方式带来的利益。但是由于社会个体在占有生产要素其他方面的限制,导致其在资源配置中获得的资源并不均等,也导致社会个体在社会运行体系中各自所处地位上的新差距。社会个体站在各自的立场呼唤对社会资源的公平占有,导致其不同的伦理价值诉求。同时,市场化的利益格局为人际之间的关系埋下隐患。市场的逐利性是在优胜劣汰的规则下产生的,在资源的有限性的大前提下,客观上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成为竞争对手的可能性,使得利益主体对他人的友善期盼降低,潜在的危机意识增长。
  
  市场造成了不同利益主体的产生,在发展中造成地位的差异,在运行中造成人与人价值的潜在对立。最终使得价值的一元的伦理价值的撕裂。
  
  第三,经济改革中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了现实主体伦理价值多元化的动力。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我国在所有制结构上改变了过去单纯的公有制经济成份,逐步允许个体、私营、合资及外资经济的存在,而且在国民经济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在不断加大。由于不同所有制内部的产权所属不同,经营方式不同,对人员的奖惩机制不同,必然带来不同所有制之间个人收人水平的差异,在利益的驱使下,人员将从收益比较低的部门流向利益比较高的部门。所有制结构调整所引发的与之相关的社会成员的流动与分化,社会成员也必然根据自身的主体需求,提出相应的伦理价值的诉求。
  
  第四,中西方伦理价值的碰撞加剧了一元伦理价值的撕裂。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全球化的双向互动中,东西方伦理的碰撞无法避免。中国伦理走的是价值内在超越的路线,西方伦理走的是价值外在超越路线,由此形成截然不同的文化。中国伦理价值提倡群体本位,崇尚集体荣誉,提倡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谦虚谨慎等美德价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恪守中庸之道,知足常乐,保持和谐;西方伦理价值强调个体本位,崇尚个人奋斗、自我价值,注重个人自由、尊重个性发展,重理性,重科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迎来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与经营方式,也迎来了其文化中特有的伦理价值观,它以个人主义为内容的西方伦理价值观在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寻找到了某种适宜的土壤,并与中国本土的伦理价值观发生激烈碰撞,由于这种伦理价值观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生成,其成熟度使得其在伦理值标准、价值行为的选择、与价值取向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人伦理价值,加剧了我们一元伦理价值的撕裂。
  
  从总体上来说,30多年中国社会的伦理价值由一元到多元的撕裂是在政策变化的前提下,在市场化过程中,随着所有制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及西方伦理的催化下发生的,这四个因素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价值分化的动力系统,其中政策变化是前提即外部动力,市场化是内在的根本的动力,所有制和产业结构调整则是现实动力,西方伦理是直接动力,它们四者的综合作用促成了现实的伦理价值撕裂的发生。旧有体制的打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确立,西方伦理的熏染,而市场的独特规则对参与主体掌握的不同生产要素,造就在社会体系中地位的不同与对立的产生;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觉察,地位差异,阶层的分化,主体对自身利益在整体社会中的认知,致使当代中国人的伦理价值由一元取向撕裂为多元伦理价值,最终造成了当代中国人伦理价值的失调。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伦理观念。
  
  改革开放后,生产关系的调整,在“西风”的冲击下,我国伦理价值从一元撕裂为多元,从向往集体荣誉到个体危机的关注,伦理价值取向必然导致社会个体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利益及价值的认同,缺少对他人与集体的伦理责任和热情,造成社会各个层面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系列伦理失范和失德现象,相应地当代中国人对社会氛围的期待感降低,幸福指数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人民出版社
  [2].《邓小平文选》1994年,人民出版社。
  [3].《邓小平文选》1993年,人民出版社。
  [4].官云生,2012年:《当代中国人伦理价值观的哲学思考》,新疆师范大学毕业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zhexuelunwen/3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