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质与高校院系设置的辩证关系探究

更新时间:2020-04-25 来源:自然辩证法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自然辩证法论文】

  摘 要:教育的实质是育人,是培育服务于社会甚至引领社会的人才。院系设置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要围绕教育实质,服务于教育实质。将内涵培育与架构重组结合,形成合力,推动教育实质的实现。
  
  关键词:教育实质;院系设置;辩证与统一;批判
  
  教育的实质是什么?应该本着什么样宗旨和战略目的?这应该是悬在每位教育工作者心中要常常思考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和答案的践行,将从深度和高度上决定了,教育实践的落地成果。而对于高等教育而讲,院系结构和专业设置,又从组织架构上,影响着高校教育教学的事实。教育实质与宗旨意识,和高校院系设置之间应该存在着比较与联系,即辩证关系和统一关系。
  
  教育的实质应该是育人,教育的宗旨和战略目的是培养能够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甚至变革社会的先行者。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体系内部一个影响知识和文明传承的环节,是深刻需要将为人类命脉得以延续和发展发达而实践的意识与态度的。只有教育才可以令文明得以传承,令人类通过积累得以不断进步与发展。没有传承,人类将久久处于低智力时代,而不会获得物种的高度进化,从而成长为星球的主人。没有传承,不要说取得今天的文明成就,即使抵御猛兽与寒霜的能力,人类也无法积累。正是有了教育,才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而高等教育作为为社会提供高层人才的教育,更是推动了人类群体的进步。高等教育有着数百年历史,在中国大陆也有一个多世纪的现代大学。纵观这些历史,我们能够发现,正是众多大学培养了众多各行各业的人才,铸就了社会的脊梁,才有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命脉发达的核心因素。而高等教育只有将育人作为工作的核心,才会彰显价值。
  
  育人也有讲究。育人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还有人格的养成和格局的塑造及三观的培养。教育人,传承知识当然是基本的,也是一项核心工作。育人的一大核心就是让人增长本领和才干,获得干事创业的能力。这些通过教育获得的知识和本领,将会在人奉献社会期间,展现教育的价值与力量。而只有知识也是不完整的。没有三观的培育和人格的养成,人获得的本领将无法得以规范,并在人类共同原则的指引下,从事对人类社会有益的实践。获得知识相当于给予了人发力的肌肉,而三观与人格规范了指引人发力的神经指示。无法想象,只有知识,而三观扭曲,人格错乱的人,会为社会带来极大的推动。
  
  看看教育的现状,我们应该在肯定与唏嘘间发声,特别是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的成功之处,或者说要给予肯定的地方是,当代中国高校,确实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用的专业人才,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而问题是高等教育的评价机制和人才培养导向存在问题,方式在其次。
  
  为什么说高等教育的评价机制和导向存在问题,而方式问题在其次?这里又回到了教育的实质之观念。以育人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决定了高校教育的评价机制只能是是否为社会培养了可用的人才,而非其它。而如今,众多教育评价体系包括学术评价体系,与这个理念存在偏差。比如,仅仅遵从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只关心每年招收了多少学生,毕业了多少学生,却没有把好关,把好人才产出关。众多高校教学管理松散,学生产出质量不堪,毕业即失业。学生毕业后,发现,在松散的教育管理下,数年时光,既没有积累出知识,也没有锻炼出能力,而是浑浑噩噩间度过几年大学时光。等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多是教育评价机制出现了问题。或者说是,评价机制只存在光鲜的表象,而没有触及管理的实质。以育人为核心实质的教育理念要扎扎实实的推进和实践,而非只是形成文案,但无实质性的实践。当然,也存在一些高校管理方式低下,无法将育人的实质理念切实推进下去。这也引出了另一个问题:高校院系及专业设置。整体上,中国高等教育的院系设置改革紧跟世界主流与前沿,众多高校效仿英美等发达国家体制,修改甚至重置高校教育架构。我们应该怎么评价院系调整与教育本质之间的关系呢?
  
  院系结构调整应该为教育实质的实施服务!
  
  当前,高校改革众多倾向于重组新的院系专业结构,或者打破院系结构,甚至成立高校联盟,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等等。其标榜的目的都是要提高教育质量。而一些机构对高校的评价则是:有多少院士,发了多少高引论文,或者,有多少建筑面积,多少院系,等等。我们不应该一杆子打翻这些改革。至少,从目的和方式上,高等教育工作者,为教育的发展在努力,在出谋划策。但是,问题是所有的一切必须是,切切实实的服务了育人的目的。一些学校根本没有配备良好的教育资源,比如师资,而是花样百出的想通过一些结构变化来更改教育成果的产出。目的良好了,但方式拙劣。这里有一个管理学的观点:真正好的管理是没有管理。嫁接到这里,就是如果仅仅在框架结构上发力,而没有更实质性的切入,教育的成果之优化,将会非常浅薄。
  
  怎么办?
  
  两者辩证统一,形成合力。既要重视结构型的创新支持,更要着眼通过内涵的深入内化,来共同推动教育成果的优化。而社会也要在教育评价体系上,对内涵型高校教育改革给予肯定。院系调整和专业设置要以能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标准。比如,一些院校通过结构调整,既有负责专业教育的院系,又有负责通识教育的教研室,从宽基础和高精度两个方向,强化了教育的机构设置。同时,通过师资配置,提高教育质量的方式也十分可取。但是,一些院校仅仅将征得高层次师资用于数据的填充,即贴面子,而没有实质性的应用这些教育资源,十分可惜了。另一方面关于高校建设的软性因素即内涵型因素建设也十分关键。只有通过硬件与软件的双向努力,才会铸就教育事业的丰功伟业。这里有点编外话:教育的实质是育人,但是,人才也分层次。比如,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大师与普通工作者,等等。社会进步确实需要领军者引领,也需要众多实践者踏踏实实推进。
  
  教育的实质是育人,而院系设置要围绕育人目的调整。任何违背教育实质规律的教育改革与实践,都是对人才培养的蔑视和失误。切入实质规律,为了社会的真正进步与发展,提高教育的产出优化。思想的高度决定了事业的高度,思考的深度决定工作的深度。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不仅仅要埋头赶路,积极投身于教学实践,更要通过深刻的思考,武装思想头脑,从而引领教学实践的深化,甚至教育管理的深刻变革。

  参考文献:

  [1]陆慕秋,任君为.民办本科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思路[J].现代园艺,2017,(16).
  [2]尹兵.大学教育理念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9,(17).
  [3]刘汉伟.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zhexuelunwen/3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