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艺术中的儒家美学

更新时间:2020-04-28 来源:美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美学论文】

  1 致广大,尽精微
  

  传统的艺术与文化、语言密不可分,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憧憬。古代艺术家画鱼和莲花,寓意年年有余;画蝙蝠和寿桃,寓意福寿年年。子曰:“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到中庸。①”通过求教和学习,使自己的知识进入宽广博大的境界,然后再深入到精微细妙之处。这是非常高尚文明,最理想的中庸效果。这应该是我们今天的孔子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在当代艺术中,致广大而尽精微不仅是指艺术造型的手法和效果,更是指艺术的精神。用心去求知,让自己的无穷力量蓄势待发。我们认识和感受这个世界,眼光不能停留在原地,而是要看的高看得远、看得深看得细。一团泥,在普通人的眼里,只是大地的一个单细胞,而在陶艺家的眼里,它却是一件艺术品的基石,一件将要经过陶艺家的千锤百炼,鬼斧神差的窑火历练而成的陶艺作品,它承载的是艺术家的朝思暮想,百转千回。徐悲鸿提出要通过素描训练把一个粗糙的人变为精细的人,变为明察秋毫的人,变为能够从大的关系中把握要害的人,变为眼光远大、志向远大、胸怀远大的人。于是“尽精微,致广大”被提炼出来,成为了中央美术学院的校训。艺术的创作,需要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入微。但是对生活审视的角度,却是由艺术家本身修养和知识水平的高度来决定的。
  
  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张婧婧,曾经仔细地端详一只在宋代烧制不成功的小器皿,碗面残破而弯曲,千年前被人丢弃。而在张婧婧的眼里,却是另一种不确定的美:那一道美丽的弧线,成为了她脑海里灵感乍现的契机,促成了她对“水”、“风”等自然形态的感悟与捕捉,更促成了她一系列的新的作品形式。这就是她获得2009年全国美展铜奖的“弧系列”雕塑作品。这也正是千年前的文化与当代美学的一次完美碰撞。
  
  每一个周末的景德镇陶瓷创意集市上,学生们、年轻的陶艺工作者们都会将自己辛苦创作的陶瓷小产品摆起来,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爱好陶瓷的游客。这样的一个群体,活跃了整个景德镇的陶瓷市场。他们的小点子精微到了生活的各个细节,收获了各种惊叹。这里有文房四宝,各色别致的小首饰,各种夸张的漫画卡通小角色,《山海经》里的奇异兽,阅读的陶瓷小书签……这里覆盖了我们生活里的每一个小细节,囊括了生活陶艺里面的大多数类别产品。这类富有时代审美情趣的生活陶艺,让人耳目一新。但是从工业4.0时代的视角出发,这种小陶艺作为一种产品却无法量产。从艺术的角度,它又缺乏文化的沉淀。作为产品,它无法比拟日本的精益求精;作为艺术品,它又很幼稚,支撑不了当代艺术这个噱头。也许还要我们展现宽容的姿态,等待这块景德镇新生代的陶瓷沃土发扬壮大,提高我们的思想高度,开阔我们观察的视野而“致广大”,探索最细微的极致,以达到“尽精微”.
  
  2 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文质彬彬”一词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让人的本性和所学的知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才算是真君子。东汉王充将孔子的“文质”引入到文章评价中,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②。魏晋南北朝,“文质”之说又得到拓展。文学评论家刘勰指出:“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③。”一篇好文章,既要有形式上的文采,还必须富有感情。这就是说,“文”以“质”为依据;反过来,“质”也需要“文”来表现,这里刘勰通过举例说明文章词赋的写作一定要文质兼备,不能有所偏废。
  
  艺术的创作,也是如此。“文质彬彬”这一美学标准延伸到艺术上,强调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现代艺术发展的道路上,有人吃屎,有人自残,有人以污染环境来获取自己的作品,这些都可谓是“质胜文”,为粗野;也有人把自己的作品吹得天花乱坠,宿命、宇宙、轮回……什么悬乎,就掰什么,结果作品本身无色无味无内容,这些就是“文胜质”,为浮躁。在这里,“文”是指外在表现形式,“质”是指内在精神。
  
  “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④。孔子认为尽善尽美才是艺术之最高成就,才能达到“三月不知肉味”⑤的艺术效果。尽善尽美也可以理解为艺术和道德修养的统一。
  
  当代的技术条件,为我们的陶瓷艺术创作,为陶瓷语言的视觉表现形式提供了无限可能。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一种陶瓷文化的人文载体。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姜海毕业于1998年景德镇陶瓷学院。看姜海的作品,先品其人。“君子宽而不慢,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⑥”用现代语汇的“文质彬彬”来形容他,一点不为过,书生气里透着对艺术的刚毅气质,少了很多搞艺术有点小成绩的人的张扬和戾气。对评价他人的作品,总是能先抓住对方的可取之处。他总是以现代审美方式作画,有意识地探索历史风格。“知者乐水,仁者乐山”⑦看似传统的题材,是他对宋画的钟爱。对传统人文语境的谙熟,为他现在的山水画造型探索奠定了笔墨语言研究的基础。因为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感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古人崇尚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古代着名的诗人无不喜欢纵情山水,在诗书中闻色起舞。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构图中,山总是很大,人总是看不到容貌,甚至浓缩到一点,表达了画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在姜海的粉彩青绿山水中,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初一看,具有明显的宋画风格,笔墨山水,悠然深远。但宋代山水构图饱满,树林密集葱郁。而姜海的山水构图,却多取于现代审美,留白较多,云雾飘逸,更给人一种澹泊明志的情趣。他通过水墨这种表现形式,将内心思维表现出来,画里彰显的情境和情怀成为他青绿山水中的一种精神气质。他的不同时期艺术面貌和风格特征,正是他本人的个体修为和对陶瓷艺术语言本质的不断探究和积淀。他的高温颜色釉作品能带给人颠覆性的视觉体验和思考的延伸,为思想的火花带来新的契机。时而是与现实的抽离,时而是奔放的意志,时而又是怒放的希望。
  
  在很多方面,姜海的作品所展现的并非特定主题,而是个人对整个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解和呈现。姜海通过他的艺术创作生涯向我们展示了陶瓷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潜力,以及独立于其他艺术媒介的优势。他的早期陶艺作品《离乡》,一群大雁飞过干渴撕裂地大地。用一种更接近事实的陈述式语言来表达对环境的热爱和关注。他内心的矛盾是其艺术家身份的一部分。他的颜色釉作品《空谷幽兰》,不禁让人想起电影《孔子》里的那首曲子:“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不采而佩,于兰何伤?”孔子主张积极寻求实现自身的价值,为儒家的“入世”之说。兰花虽然隐幽深谷中,但其香猗猗,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积极求索。而磨难与困境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空谷。但“君子之伤,君子之守”⑧。不忘初心,才是幽兰本性,不以无人而不芳;如荞麦,迎贸贸雪霜而萌发。这正是一名陶瓷艺术创作者应有的创作本心。
  
  3 至情与至文
  
  荀子提出了“情之至”与“文之至”的看法,可以说是先秦儒家在美学上的突破⑨。荀子认为情有所受于天,“欲”为“情之应”,指的是人之情天生就有,而“欲”是情感对外的表现。在先秦儒家思想里,道德修养的对象正是受外物影响的“欲”,以对心的修炼,来确立“心”对性、情、欲的主宰地位。情之所至,“文”才更生动。艺术家必须具备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才能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艺术体验是对具象和抽象审美的一种训练,长期的审美体验能够提升艺术家的创作修养。着名西班牙艺术家塔皮埃斯曾说,与作品的成功相比,对艺术家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找到与社会真正的对话。
  
  藏地艺术家李泉,自驾进藏很多次,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徒步神山“冈仁波齐”,感悟西藏之美,并坚持每年进藏采风。他用高温颜色釉的陶瓷语言来表现西藏山水,人物风情,将西藏文化精髓和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每次进藏,都有很多感悟,他都会把这些灵感和念想逐一记录下来,为今后的创作积累素材。他认为,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关注时代是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家的一种责任。李泉的瓷画作品克制,不煽情,回归到陶瓷语言本身的多样性,将高温颜色釉这一工艺上的偶然性和艺术性高度融合在一起,把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西藏人民的热爱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文俱尽。
  
  4 结语
  
  孔家儒学的道德观念、价值思维与文化内涵,在当代不断延伸和拓展,纵身融合,不同维度,成为更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的思想体系。儒家美学思想在当代的景德镇,正被不断延伸和改写。

  参考文献
 
  [1]陈昭瑛.儒家美学与经典诠释[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王春力.儒学与当代美术[EB/OL].
  [3]华瑞兴.尚德/中华文化警示格言[M].吉林出版社,2008.
  [4]杜朴,文以诚,张欣.中国艺术与文化[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5]蒋勋.美的沉思[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4.
  [6]孔学古微[M].徐梵澄.李文彬,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注解
  ①孔子.《礼记·中庸》;
  ②王充.《論衡·超奇》,“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人之有文也,犹禽之有毛也。毛有五色,皆生于体。苟有文无实,是则五色之禽,毛妄生也。”;
  ③刘勰.文学评论家《文心雕龙·情采》;
  ④孔子.《论语·八佾》;
  ⑤孔子《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⑥荀子.《荀子.不苟》;
  ⑦《论语》·雍也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⑧韩愈.唐,《猗兰操》;
  ⑨陈昭瑛.《儒家美学与经典诠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zhexuelunwen/3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