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的视角谈企业的变与不变

更新时间:2020-05-01 来源:自然辩证法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自然辩证法论文】

不确定是一种常态,确定也是一种常态, 它们本来是交互、交融在一起的。
  
  不确定是常态,确定也是常态
  
  本文的主题是“不确定时代的管理定力与企业创新”,不确定、定力、创新这是三个关键词。
  
  先说“不确定”.从哲学层面来讲,不确定的另一面就是确定,确定和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确定中有不确定,不确定中有确定;变与不变是一种常态。
  
  但为什么现在大家感受到很多不确定性?一是整个世界变化的加速度使人感觉把握不好未来了,二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新经济时代,整个社会形态在发生改变,而这种改变处于起步时期,很多东西还在摸索,还不成熟,自然会有很多不敢确定的。相比较而言, 工业文明有近200年的历史了,有很多东西是确定的,如企业的组织形态、企业的商业模式、客户的需求都相对稳定。而互联网新经济时代还刚刚起步,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要面临的不确定性很多,所以大家对未来感觉不好把握。
  
  这种“不确定”是基于未来,感觉把握不好未来。而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有了大数据、智能机器人以后,其实使原来的一些不确定变成确定的了。比如过去企业最不能确定的是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但现在有了大数据以后,稍加分析, 不仅能找到过去的轨迹,还能把它未来的需求弄明白。因为数据会引导消费者需求。比如苏宁等企业在探索智能营销商场。顾客一走进商场门口,通过传感器或手机定位,关于你的一些信息就会出现在后台系统里,系统根据这些信息会推荐你可能要购买的商品,影响你的购买行为。你一旦购买,关于你的个性化行为又会被记录下来,进一步被精准营销锁定,消费者需求就变得确定了。
  
  精准营销的核心是消费者倒逼生产方式,同时生产方式也在影响消费者的行为,这是一种交互。链接和交互,使得很多事情变得既确定也不确定。在不确定的时代,很多东西恰恰可能会变得更加可预见、更加明确、更加确定。
  
  这说明什么?实际上,这个世界确定中有不确定,不确定中有确定;不确定是一种常态,确定也是一种常态, 它们本来是交互、交融在一起的。如果说现在大家感到,现在似乎比以前要更多不确定,那是由于整个世界的变化速度在加快,企业经营的外部影响因素更加复杂了,而且各种因素相互交织。但是,随着基于大数据、基于工业文明的智能化时代到来,整个社会会变得更加确定,更加有序更加能有计划地配置资源,未来可能就是精准配置资源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世界。
  
  经验的变与不变
  
  再谈到“经验”.如果经验成为一种规律了,它就是确定的,如果经验还不是规律,那就不确定,就可能不好用。比如,市场经济要讲诚信,这就是一个在市场经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性经验。比如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这个经验也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规律了。哪家企业真正做到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那它就一定有市场竞争力。
  
  规律性的经验相对来讲是不变的,变的是很多策略层面、工具方法层面的经验。在整个社会以加速度的方式前进时,变化也以高度浓缩地方式发生着。如,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里就走过了西方用近200年走过的路;从世界范围来讲,农业文明经历了几千年,工业文明才100-200年,智能文明可能才几十年。技术革命压缩了时空,迫使我们的思维、认知方式也在加速度变化。量子力学从科学上证明了能量的存在、精神的存在,证明物质和精神是可以互换的。过去我们对物质的认识是三维结构,如果进入到四维、五维,甚至是十一维的结构,的确就会颠覆我们既往的认知体系,世界变得既可测又不可测。
  
  就管理经验来讲,有些经验到了互联网时代更强化了。比如科学管理的 “四化”,最优化、简单化、规范化、标准化,这就是规律。现在所提倡的企业要构建能快速响应个性化需求的前端组织, 但它恰恰要建立在后端的最优化、简单化、规范化、标准化上。只有后台达到了“四化”标准,才能满足前台的个性化。
  
  科学管理就是基于经验,是对企业里最优实践动作的总结提炼,是经验的积累,并把经验的积累上升为一种规律, 所以它就是永恒的。企业什么时候可以不要标准化?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在于标准的竞争,你拥有了标准,你就占据了竞争的制高点。这是企业管理最本源的东西,本源的东西是不变的。而且, 越是在不确定的因素增加时,经验越是变得更加重要。
  
  但是,在这个时代我们又不能局限于经验,必须要突破资源和经验的约束, 要创新变革。为什么最近中央专门发了有关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文件--《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党和政府确实看到了企业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之所在、动力之所在,企业家精神是最稀缺的资源,是整个社会的创造力之所在。在不确定时代要鼓励创新, 就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因为企业家精神本身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家精神。
  
  为什么现在提倡要包容失败,要宽容失败,要保护企业家精神?其实就是在强调不能完全基于过往的经验,社会变化速度更快了,要主动拥抱变化,创新求发展。
  
  定力来自战略、文化和人才自信
  
  在不确定时代,在企业主动拥抱时代变化,创新求发展的过程中,恰恰需要更强的定力。
  
  这种定力首先来自文化定力,文化自信。对企业价值观的坚守,对使命追求和事业理论的坚守,这就是文化自信。在不确定时代,企业更需要有文化定力, 更需要确定文化自信,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定力,对自己的价值观产生动摇, 可能就会迷失在这么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中国企业自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 到了需要总结经验,并创新经验的时候了。绝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过了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历程,需要总结提炼。
  
  过去成功、成长的经验,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事业理论,建立起企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对过去的成功经验进行继承,要有自信:你能走到今天一定有你成功的道理、成功的规律。企业文化建设一方面是要建立起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就是对未来做出正确的假设,引领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发展。某种程度上说,未来是由现在构筑的,如果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觉得未来会成为什么样,可能就会朝这个方向发展。
  
  其次是战略定力,战略自信。这个时代,战略选择方式发生了变化,过去叫“非对称性资源配置”,就是我看准了目标,就把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里面, 进行资源“压强”式配置,这就是华为的“针尖战略”、聚焦战略。但是华为今天不可能再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他要做“对称性的资源配置”了。比如最近华为开始做汽车了,将来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汽车,华为可能是领先的,深圳市的无人驾驶公共汽车系统将来可能就是华为生产的。
  
  前不久华为召开战略研讨会,召集全球战略专家研究华为的战略。任正非写了一封信说,战略不要花太多的功夫, 不一定非要找一个非常明确的战略,方向大致明确就可以,但是保持组织活力最重要。华为进入了“无人区”以后, 不可能像过去那样聚焦战略了,过去有标杆,可以赌一把,把全部资源配置上去,比你更努力我就一定能赢。可现在真不知道该赌什么,前面没有明确的竞争目标了。
  
  不仅是华为,很多企业的战略选择也从非对称性配置资源走向了对称性, 就是把鸡蛋放进5个甚至更多的篮子里, 在动态选择过程中最终回归到确定,进行聚焦。就是我从10个选择里面缩小到5个,5个里面最终还是会聚焦到1-2个。对称性与非对称性战略配置资源是动态转换的,最后还是从不确定回归到了确定。
  
  但是,从“对称性”到“非对称性”, 从不确定到确定,背后都离不开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才能带来高效率。只是,现在的大规模生产跟工业文明时代的大规模生产不太一样了,它的效率不仅来自生产效率,还来自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效率, 规模化和个性化融为一体了。
  
  那么战略自信就是基于未来,只要看准了大致方向,有一个战略逻辑,即从不确定到确定,从确定中又要走到不确定这样的战略选择逻辑。
  
  第三,不确定时代,企业需要有人才自信。人才自信,一方面来自机制制度自信,企业一旦在行业中成功了,在市场中成功了,就一定有厉害的方面。要保持企业在生存与发展实践中形成的规律性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流程机制的稳定性,在稳定中优化, 在优化中变革创新。另一方面,要对中国的人才有信心。最近我接触到我国的一家航天企业,航天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代表。美国 NASA的人说, “中国航天最可怕的是有这么一支年轻的高科技人才队伍”.在做国际技术交流时,我们这边是30多岁的专家代表,美国是5、60岁,苏联那边是6、70岁的专家。年轻人代表着未来,所以说中国企业发展仍然还有人才优势,有人才红利。
  
  不确定时代,企业有了文化自信、战略自信和人才自信,就有了定力,不管什么企业,你只要坚定自己的选择,按照规律性的东西认认真真做到位,一定会有你的成长和发展空间。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zhexuelunwen/4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