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鲜活特质

更新时间:2020-05-14 来源:自然辩证法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自然辩证法论文】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过境迁,马克思主义已经不知不觉走过了近170年了。但是,这一理论一直都没有停止发展,相反,而是一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这种生命力和创造力表现出来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鲜活特质,其现实意义对于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实际需要,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合力的精神资源;更是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指明了行动方向。
  
  一、从根本方向上达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学习型政党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鲜活特质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处于核心地位。中国之所以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实际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因此对于如何运用,就必须中国化。这样才能在中国这块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历史的土地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只有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习型政党的这个根本方向,才能达到和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的服务型社会和时代化创新型国家。
  
  1、联系中国实际,按照中国特点去应用
  
  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统学习,特别是重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自身特点相结合的坚定态度,并按照中国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经过先辈们反复实践和对比中得到的。五四运动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转变救国的思维方式,启迪他们重新思考救中国的出路。
  
  在中国率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先驱是李大钊,他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第一次向国人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唤起和调动了先进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面对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尤其在社会急剧变革时期。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所以,要想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就必须实现其中国化。正是在此意义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国共产党)才能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充分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和实践的灵活性。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保持着对马克思主义不断学习的理论品质,才总结出一条有别于俄国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习型政党必须要贯穿着学习型的鲜活特质,才会指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
  
  2、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风云发生了显着变化。个别国家和地区武装冲突不断激化,给当地安全带来严重危害。我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的不可替代的建设性作用。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核心地位。在新时期新条件下,习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战略、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四个全面”战略的提出,成为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
  
  要从根本方向上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习型政党,关键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通过持续有效的学习,把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服务型社会、创新型国家上来,坚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信仰,不断提高大众化的服务水平和时代化的创新能力。
  
  二、从总体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的服务型社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从总体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内在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由马克思主义根本特征实践性中的科学性所决定的。从某种程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性大众化的哲学。这种科学只有交付给人民大众,才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价值,才能真正发挥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威力,进而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大众化的哲学
  
  无论何种哲学,它都体现一定时代精神的特征和现实存在的价值。然而,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的哲学,就是科学性大众化的哲学。一般说来,这种哲学可以帮助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科学的哲学应该被大众所掌握,而不是被少数人所拥有。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就带有强烈的大众性,就声称是为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服务的,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所以,从总体上来说“马克思的世界观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2]因此,我们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而是属于以科学性为特点的大众化的哲学。
  
  2、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把人的发展过程描述为三种历史阶段或三种历史形态,即“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自由个性”的发展。[3]同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这也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4]只有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实干、真干、苦干,才能实现我们最崇高的共产主义目标。
  
  三、从战略上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创新型国家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但是没有停滞不前;它虽产生于欧洲,却跨越了全世界。因此,马克思主义不可能封闭起来而脱离时代,也不可能关起门来独自进行发展。要想从战略上保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创新型国家,就必须把握当下时代主题,回答当下时代挑战,引领当下时代潮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习政党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服务型社会真正富有中国特色的时代化特质,进而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
  
  1、马克思主义时代性的三大法宝
  
  马克思主义时代性的三大法宝可以概括为:时代主题,时代挑战,时代潮流。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时代主题就是1987年根据邓小平的论述,提出了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5]与其说是东西南北,倒不如说是经济全球化的密切联系或者世界多极化的密切合作。这是马克思主义时代性的前提。时代挑战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但是,战略机遇期稍纵即逝,只有充分利用积极有利条件,妥善应对时代挑战,才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贡献。这是马克思主义时代性的立足点。时代潮流就是顺应时代主题,正确处理时代挑战,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真正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时代性的核心。
  
  综上所述,这三者关系既是对当下世界的机遇和挑战的集中概括和深刻总结,也是对我国和世界的合作共赢提供理论支撑,更是对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新的探索和创新。
  
  2、马克思主义时代性的意义
  
  既然人们所面对的世界及其万事万物始终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那么,它就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因如此,势必就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鲜活特质。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人类社会、自然界和精神活动的时候,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没有一种事物可以离开时代性而随意发展和任意改变。否则,我们自身将会陷入“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帮蝶破茧”的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之中,而不能自拔。因而,对于现阶段来说,我们就要充分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意义和理念,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理论基础和条件,而不能随便超越现实状况。因此,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创新型国家一定要在实践中协调推进,抓重点不忘时代,抓全面要突出时代,在协调推进中形成合力。这样,才会在所有发展领域中实现“琴瑟相和、笙箫永伴”的目标。
  
  四、结束语
  
  学习、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鲜活特质的现实意义,目的就是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过程;目的就是从科学精神和人文价值的角度上,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和“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目的就是从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上,拉高中国老百姓的获得感。说到底,就是要立足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熟悉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情呼声,关注全世界不断发展的世情变化,深入浅出地阐述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使其善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体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用好中国声音,传递中国力量,贡献中国智慧。
  
  当下,我们必须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鲜活特质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意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鲜活特质,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实际需要,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合力的精神资源;更是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指明了行动方向。
  
  所以,我们必须抓住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在党的坚强领导下,13亿中国人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砥砺前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成真。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0卷,69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2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1版,第3卷,33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zhexuelunwen/4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