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广西旅游型村庄规划研究

更新时间:2019-07-29 来源:建筑结构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建筑结构论文】

   [摘 要] 在城乡统筹发展、养生旅游热潮兴起的背景下,旅游产业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对旅游型村庄的概念、分类和发展模式进行了界定,并以巴马坡月村为例,针对广西旅游型村庄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和优化整治措施。
  [关键词] 广西;旅游型村庄;村庄规划;发展策略
   1 研究背景在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支持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以其突出的产业推进价值、良好的社会带动效应,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新模式。 同时,随着生态养生热潮的日益升温,与城市相比,具有新鲜空气、优美风光、健康饮食的田野乡村,更具有长寿养生的旅游吸引力。广西生态旅游资源突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聚集融合了自然生态、田园风光、民族风情等多类型的景观资源。截至目前,广西已创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4家,自治区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09家。但由于缺乏规划和政策引导,大部分村庄仍处于盲目建设的状态。因此,如何在保护好生态环境资源的同时,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和谐富裕的美丽乡村,是广西许多旅游型村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 旅游型村庄相关概念的界定2.1 乡村旅游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较多,可以将其概念总结为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也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的一种旅游类型。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初的欧洲,到20世纪80年代末,乡村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推广。乡村旅游在我国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2 旅游型村庄对于旅游型村庄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尚未有明确公认的定义,更多的是对其发展模式及其发挥效应的阐述。大部分研究都已经关注到在新农村建设中,旅游产业结合当地资源对村庄建设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拉动作用。笔者认为,旅游型村庄是指依托村庄本身或周边的旅游资源,由单一农业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向农业与非农业共同发展,并以旅游服务为主导产业的村庄。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型村庄为目的地的一种旅游方式,而旅游型村庄则是进行乡村旅游的物质载体。但值得注意的是,旅游型村庄服务的对象还包括以周边景区为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旅游型村庄的吸引点并不局限于乡村旅游的魅力。
  2.3 广西旅游型村庄分类旅游资源是旅游型村庄的发展之本,依托不同的旅游资源形成不同的景观意象和地域文化内涵,并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广西旅游型村庄可划分为以下七种基本类型。
       3 广西旅游型村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规范的管理,广西大部分旅游型村庄都处于低层次的盲目开发状态,对村庄带来的负面影响正日益加剧。
  3.1 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旅游型村庄多以优美的自然环境而闻名,同时也意味着村庄所处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稀缺。盲目的旅游开发容易导致村庄暴发式增长,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一是生态承载负荷过重。旅游开发使得大量外来人口进入村庄,造成对土地、水和空气等生态资源的耗损成倍递增,甚至突破生态系统自净能力的上限,最终导致枯竭。二是生态环境的破坏。盲目上马的旅游开发项目对当地的空气、土地和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在生态敏感地区的随意开发建设行为也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3.2 旅游产品缺乏特色目前,大部分的村庄旅游建设仍流于简单的资源利用,没有深层次的挖掘开发,缺乏创新设计,对资源的依赖性高,产业链的拓展受到局限。同时,产品类型单一,重复建设多,加剧了市场的竞争。而产品粗糙、品味不高且特色不明显,也降低其市场吸引力,影响了乡村旅游的辐射范围和发展后劲。
  
  4 旅游型村庄规划策略旅游型村庄规划应当在常规的乡村规划基础上,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突出以下三个规划策略。
  4.1 生态环境容量控制生态环境容量控制是通过对生态自承载能力的测算和评估,从而约束人的开发与建设活动,其目的是使生态系统处于一个可循环的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所能承载的污染物是有限的,超过环境容量的限度,势必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因此,在旅游型村庄规划的过程中,首先必须严格控制常住人口规模的发展,在满足村庄自然增长人口需求的基础上,限制旅游人口的无条件进入。通过对生态环境人口容量、水资源人口容量、土地资源人口容量、人文环境人口容量和旅游资源游客容量分别进行科学合理的测算,并综合比较得出综合环境人口容量,作为人口规模预测的上限控制参考,结合不干预状态下人口预测对人口规模进行合理管控。
  不同区域的外部环境不一样,其承载能力也是有所差异的。因此,有必要在村庄规划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客观评价生态环境因子对外界压力、干扰或变化的反应敏感程度和适应能力,为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提供客观的生态环境本底分析。运用GIS软件对水、大气、生态、土地、地质等各个因子进行相应的敏感性评价,并经过权重叠加计算得出综合敏感性区划,将规划区域划分为生态保育区、生态保留区、优建区和宜建区,对不同的区域提出相应的建设引导和控制措施。并结合村庄实际情况划定村屯基本生态控制线,严禁突破基本生态控制线进行开发建设。
  4.2 特色项目产品策划旅游开发不应以牺牲自身文化特质为代价。文化的交融互补应以差别为基础,维护自身的独特性才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旅游型村庄规划中,应以自身资源特征为基础,深入挖掘乡村资源的文化内涵,进行特色项目产品策划。村庄的旅游产品开发应该跳出资源的局限,由资源导向性转化为市场导向性,积极响应市场的需求。因此,项目产品的策划应该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基于自身资源特征,挖掘文化内涵,通过创意、设计、造景、整合等多种手段,深层次、多方位开发设计适销对路、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
  4.3 合理开发强度控制鉴于旅游型村庄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与无序开发的混乱现状之间的矛盾,以及其旅游服务功能的特殊性,建议引入城镇开发强度控制体系进行统筹管控。综合考虑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市场经济价值、村民生活习俗、周边生态环境要求、景观风貌设计要求等各方面因素,从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和建筑限高四个方面提出硬性指标要求,对村庄用地的开发建设进行合理管控。合理的开发强度控制体系是协调村民、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关系,协调开发建设与自然本底之间的资源关系,实现各方平衡的重要手段。同时,旅游区要注重生态的保护,提倡低冲击开发模式,正确处理与周边生态区之间的关系。
  5 实例应用——巴马坡月村村屯规划(2010—2030)坡月村位于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中部盘阳河畔,素有“天下第一洞”美称的百魔洞就在离坡月村不足2公里的地方。坡月村距县城30公里,208省道巴马—凤山段东西向穿越村庄而过。
  5.1 现状基础分析坡月村周边旅游资源突出,是典型的依托景区发展的旅游型村庄。百魔洞、盘阳河风光、寿乡文化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疗养候鸟人慕名前来。据不完全统计,坡月村现有120家农家乐旅馆,一年内接待游客1.55万人次,长期居住休闲养生的候鸟人达1800人次。随着百魔洞景区知名度的逐步提高,坡月村的外来旅游人口激增。如何在快速发展下控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障人们的生活品质是现阶段的关键问题。
  5.2 规划策略5.2.1 环境容量控制(1)环境容量测算。规划运用生态环境容量、土地资源容量、旅游区环境容量、人文环境容量四种方法分别进行人口容量测算,并通过与不干预状态下预期远期常住人口的数据比较,建议坡月村人口流动的导向为控制人口聚集,严格控制候鸟人和常规游客的增长,强化村屯和建设项目的管控。最后,综合相关数据得出建议管控下的远期人口规模为15000人。(见表2)(2)环境容量评估。根据对坡月村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判别,分别针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和土地环境等生态问题进行敏感性评价,并运用GIS软件进行叠加分析,得出综合环境敏感区分布情况。根据生态环境敏感性将用地划分为宜建区、优建区、生态保留区和生态保育区,采取相应的管制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划定村屯基本生态控制线。
  (3)空间规划布局。村庄空间规划布局一方面要考虑对景观资源的保护,规避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在宜建区和优建区内进行村庄建设用地的选择,严禁突破村屯基本生态控制线;另一方面要兼顾村民的生活发展和游客的活动空间,按空间功能将用地划分为旅游活动区、村庄发展区、旅游服务区,合理地进行布局安排。
       5.2.2 开发策略指引长寿养生是坡月村旅游的重要吸引点。因此,规划充分挖掘长寿养生文化内涵,以 “三生”(生态、生活、生命)休闲度假旅游、健康养生服务为主导产业,以特色生态农业、农家乐、生命科学研发为兼容产业,策划长寿养生文化旅游业、天然氧吧、高档康体疗养、国学和瑶族文化创意产业等一系列养生旅游项目,扩大坡月村养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2.3 开发强度控制为了有效地改变坡月村无序开发的现状,规划引入开放强度指标控制体系对新建用地进行管控。村屯用地性质按照《广西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分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工程设施用地和绿地,分别对地块的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绿地注:①预测的基期年为2010年,目标年为2030年; ②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候鸟人折算人口+常规游客折算;③不干预状态下预测为外推法的常规预测,户籍人口增长率为0.8%,候鸟人增长率为5%,常规游客增长率为8%。
  生态环境人口容量人文环境容量综合环境人口容量旅游游客容量 现状常住人口不干预状态下预测远期常住人口建议管控下的远期人口规模16993人 13500人 15000人 160万人/年 4086人 4086人 15000人表2 远期人口规模预测图1 环境容量评估图图2 空间规划布局图城镇规划2013.09-101率等指标进行控制,要求开发建设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6 结语在当前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产业转型以及养生旅游热潮兴起的新形势和大背景下,具有突出资源优势的广西旅游型村庄发展将大有可为。而与其他类型的乡村规划相比,旅游型村庄规划更注重对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因此,应针对环境容量控制、开发策略指引和开发强度控制等内容进行深入考虑,指引广西旅游型村庄走出一条可持续的新型农村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朱恩琪.苏州旅游型村庄规划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09.[2]陈玫.农村整治规划中的乡村旅游开发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4).[3]周玲强,黄祖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4,24(4):572-576.[4]丁奇,张静.保护生态环境与农村产业发展协同规划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两个山区旅游村庄为例[J].生态经济,2009(8):139-141.[5]肖和平,张灿,陈光华,陆炜.村庄与风景旅游区协调发展的规划对策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7):136-137.[6]宋书巧,张建勇,王晓丽.广西乡村旅游实证研究[J].学术论坛,2006(10):96-100.[7]谢晓岗.广西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百色市为例[D].南宁:广西大学,2008.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tumujianzhulunwen/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