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低的原因与对策

更新时间:2020-01-09 来源:中国经济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中国经济论文】

摘 要: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深化,农产品国际贸易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成为衡量我国农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基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视角,从当前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竞争力下降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农业发展。
  
  一、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状。
  
  1. 农产品进出口额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兴盛发展,出口的渠道的不断拓宽,出口市场也不断变大,导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数额发生巨大变化。
   2010-2015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   
  如图1通过近6年来,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数额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进口数额远远大于农产品出口数额,出现逆差,说明我国农业发展水平虽然在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产品出口量不断增加,然而竞争力不强,二者仍然需要不断提升。
  
  2. 农产品价格和质量分析。
  
  作为劳动力价格比较低廉的国家,由于我国农村拥有广大的劳动力,所以在出口劳动力密集型的农产品时,成本较低,容易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价格优势,但是随着近年来全球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不少国家对于进口农产品都严格规定了准入标准。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为了达到发达国家的准入标准,不得不加大对农产品的投入,从而使农产品成本上升,最终丧失价格优势。
  
  3. 农产品出口市场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面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美和日韩等国,但是由于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农产品出口经常受到发达国家的贸易限制,而且单一面对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的价格主导,最终影响国内农产品的价格和交易市场的稳定。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较弱,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形成比较优势,增强竞争力。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低的原因。
  
  1. 劳动力素质低,人力资本投入不足。
  
  作为农产品生产的主体,农民素质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产品质量的高低。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数量上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农产品出口必须要与技术创新水平相结合,才能生产出符合国际需求的高质量农产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优秀的高技能水平的专业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广大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而且受到地区和资金的限制,农村教育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农村学生转移到周边城镇去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最终将会离开农村,导致农业生产专业人才青黄不接,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农产品竞争力不强。而且,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镇流动,接受工业技能培训,导致农业人力资源流失和农产品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丧失。
  
  2. 资源短缺,农业科技化水平低。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但是能够耕种的土地却捉襟见肘,而且地区分布也不平衡。由于我国纬度跨度大,导致各种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也比较大。加之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大多数都是小农生产,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比较低,往往面对自然灾害时农业损失严重。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出口的农产品要想获得竞争力,首先必须要有特色,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当前我国农业科技的主要投入都在粮食生产,如大米、玉米、小麦、大豆等作物上面,对粮食作物的科技投入也比较大,而对其他农产品的农业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却较少。在粮食作物的科技投入方面更多的是投入到生产环节,而缺乏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农业生产种子的研发,导致我们在国际市场销售的农产品创新力不足,营养力不足,最终竞争力也不足。
  
  3. 农业生产专业化、集体化程度低。
  
  农村拥有大量土地,但是城市化的发展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受到经济效益的诱导,放弃农业生产,造成土地闲置,且这些闲置的土地并没有得到合理整合。大量的农业生产主要是依靠以家庭为单位来进行的,家庭农产品想要进入到市场的渠道比较窄,最终将会缺乏竞争力,被市场淘汰。许多发达国家,目前都是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形成规模效应,生产成本比较低,不仅能够提高对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还能够短时间获得优势,在生产数量和质量上也会占据市场优势。
  
  我国当前农村种养殖农业合作社虽有建立,但是数量不多,还缺乏规模化生产,因此,导致大多数的农产品生产没有形成规范的标准,大量农产品收购、出口时也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往往受到贸易限制,导致农民、农业、企业都损失惨重。
  
  4. 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撑。
  
  虽然我国已经免除了农业税,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普遍提高,但是农业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我国政府对农业补贴还相对较少,农民最终的生产效益低,不愿意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大多数发达国家对农业生产者不仅实施补贴,而且为他们在进行国际贸易时提供优惠税率和减免税费,这样就拓宽了他们销售的市场,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农民能够用较低成本换取较高收益。
  
  三、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1. 强化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产品资金和科技投入。
  
  首先,我们要强化提高和完善农田水利、灾害预警、病虫害防治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业生产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加大农业机械的投入,促使农业实现机械化生产。其次,我们也要建设美丽乡村,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医疗、教育条件的改善,让农业生产者拥有良好的素质。最后,我们要利用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本地区特有的农产品,加大科技投入,对该地区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这样才能在农产品出口贸易中获得竞争力。
  
  2.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建设农业生产合作社。
  
  当前,我们要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将分散的家庭小生产组织联合起来,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建设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增强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订立科学严格的生产标准,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加大对农业出口企业的税收优惠,对农民加大财政补贴,加大政府的投入,引入必须的资金,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构建政府支持、企业投入、农民参与三位一体的农业发展模式。
  
  3. 提高农产品品牌和专利保护意识。
  
  政府应该引导农业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品牌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能够帮助农业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形成良好的声誉和信誉。我们应该建立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农产品企业品牌,在当今国际贸易竞争中,不单纯的只是农产品质量和营养价值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农产品品牌竞争。我们也要求农业企业维护好本企业的品牌,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品牌创建等,将农业企业做大做强。而且,我国本土农业企业往往专利意识不强,导致大量的农业生产和开发的技术外泄,丧失自己的核心优势,政府和企业均要树立专利保护意识,提高对农产品的专利开发与保护,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形成强势竞争力。
  
  4. 加强国际交流沟通与合作。
  
  全球化条件下,我们要加强国际沟通,化解贸易壁垒,让我国农产品能够进入更多国家和地区。
  
  我们要学习国外先进科技,既需要致力于自身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密切与国外农业企业的合作,保障我国农产品能够顺利达到出口标准,不断的提升生产能力、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帅传敏,程国强,张金隆。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估计[J]. 管理世界,2003,01:97-103,153.  
  [2]郑莹。 影响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投入因素分析及对策[J]. 上海经济研究,2008,05:94-97.  
  [3]陈继勇,姚爱萍。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文献综述[J]. 商业时代,2014,02:49-51.  
  [4]朱广其。 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弱势、原因及对策--基于现代生产要素配置的分析[J]. 乡镇经济,2005,12:5-8.  
  [5]李景霞。 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07,24:33-34,53.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ngjixuelunwen/2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