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要素研究

更新时间:2019-06-16 来源:计算机网络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计算机网络论文】

    摘 要:本文以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相关原理指导下,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几个要素,如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学习反思等进行了研究。在经历为期一年的教育部教改试点过程中,借助于对比研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要素的诱发、培养和组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就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的优势、调动积极要素、提高教学效益提出了个人见解。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自主学习要素;研究方法
        1.引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有声有色地进行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作为此次教改的纲领性文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高等教育司,2004:1),同时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高等教育司,2004:6)。由此可见,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以及大学生自主学习这两个方面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这对于长期适应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作为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试点院校,为有效地开展试点工作,我们认为首先有必要理顺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所涉及到的相关要素,然后从东南大学的各种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相关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分析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对自主学习所做出的各种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对新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活动做出相应的设计、修正和实践。
  2.自主学习相关要素在自主学习的定义方面,不同理论学派有着不同的观点,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如Holec(1981)指出自主性是自我控制学习的能力,其中包括决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控制习得过程以及自我评价,该定义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Little(1991)对此定义作出了补充,他从心理认知的角度对自主学习作了描述,认为自主性首先是指学习如何被组织的。
  Benson(1996)在吸收两者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语言学习中的自主性是由三个层面的自我控制构成的,即学习管理、认知过程和学习环境。文秋芳(1996)在《英语学习策略》一书中提出了包括管理系统和学习系统两个子系统的策略系统,对于中国人学习语言的规律进行了探讨。她指出影响英语学习策略系统的因素包括学习者因素和环境因素,学习者因素包括智力、语能、性别、动机、努力程度、认知、情感特点等;环境因素包括学习条件、教学环境、学习任务等。综合分析各家所言,结合外语教学的特性,我们认为英语自主学习的要素应当包括以下各方面因素,即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反思、学习计划、学习结果、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等。其中前六个要素属于学习者内在要素,后两个要素属于外在要素。
  3.相关原理引言部分指出了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同时理顺了自主学习的要素,那么依托什么理论,遵循什么原则,如何进行研究,建构主义理论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此作出了很好地解释。
  3.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包括认知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义的开创者皮亚杰和社会建构主义奠基人维果斯基都一样重视学习的认知过程,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通过他人“给予”而自发接受和使用的过程。“认知结构产生的源泉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活动,在相互作用的活动中蕴涵着双向结构:
  环境信息内化以形成认知结构(内化建构);同时,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认知结构运动于环境并改造环境(外化建构)”。对于学习过程,建构主义理论也作出了自己的解释,认为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学习是一种认知结构建构的过程”;“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学习是一种真实环境的体验。建构主义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研究和传统课堂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研究的不同主要在于外部环境的建构的不同,所以应当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构建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外部结构,促进学生的内部知识建构。
  3.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充分肯定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的积极作用,并且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为促进教学模式的有效改革,应加强学生通过计算机学习英语课程学时或获取学分数所占的比例。建议学生在计算机上学习所获学分的比例应占英语学习总学分的30%-50%”(高等教育司,2004:6-7)。可以看出,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原则、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都有明确的规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些原则、方法和目标。
  4.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要素实践研究关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要素的实践研究,主要是对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反思、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和学习结果进行研究。研究针对相同的试验对象在不同时期进行纵向比较,同时保证研究的相对性和可参照性,设立相对应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研究,保证研究在不同研究对象上的横向比较,因此我们选择了传统课堂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作为本次研究的参照物。为了保证研究的有效性,选择参照物(以下统称控制组)和对照组的起始水平大致相似。
  4.1.1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初期状态分析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为2004级新生,实验组学生为6个班级,其中强化班90人,英语快班98人,计188人。控制组学生为英语快班学生共180人。表1为实验初期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后的相关信息(见表1)。CLASS 1代表控制组,CLASS 2代表实验组。由表可知,t=-0.7,p=0.485,p值大于0.05,说明实验组和控制组高考成绩无明显差别。同时运用EXCEL对所有学生成绩均分计算,我们得知,控制组均分为131.18,实验组的均分为131.33,实验组均分要比控制组略高,但无明显差别。
  表3为新生入学考试成绩的比较结果。CLASS 1代表控制组,CLASS 2代表实验组。由表可知,t=-1.3,p=0.195,p值大于0.05,说明实验组和控制组高考成绩无明显差别。同时运用EXCEL对所有学生成绩均分计算,我们得知,控制组均分为80.43,实验组的均分为80.68,实验组均分和控制组差别不大。
  4.1.3小结从实验初期状态相关信息和学习成绩分析可知,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自主学习要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学习反思、学习时间、学习成绩等方面均为相似。
  4.2实验过程本次实验的重点是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与传统课堂模式下自主学习的比较研究,以寻找出有关规律和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学模式的不同,即学生自主学习的外部要素的不同。由于自主并不一定意味着完全的独立,所以我们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教师应当根据建构主义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原则和理论,积极创建不同的自主学习情境,强调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第3期陈美华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要素研究价学习结果。在为期一年的实验末期,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在要素和学习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在自主学习外部因素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学生内部要素的变化规律。
  4.2.1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实验说明该模式所使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扩展、听说教程)及其配套的网络教程和听、说教程学习系统软件。教学模式:大/小班课堂教学+课外自主学习+第二课堂,每周4课时的课堂教学、每周4-6课时的课外上机以及课余时间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课堂教学:每周4课时主要完成《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及相关内容的学习。大班教学,由学生通过访问校园网上的网络教程的课件来自主完成综合教程的学习;小班教学,分别进行与网络教程相关的口语操练及多媒体写作翻译教学,发挥传统课堂的优势;课外上机:每周为学生提供了4-6课时的课外上机时间,并安排英语专业研究生负责课外上机时的教学辅导和指导工作,由学生自主学习《大学体验英语》听说教程配套的软件,以及网络教程中综合教程以外的内容。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每周邀请外教为学生举办讲座讨论英美文化,为学生放映原版电影。每个月开展一次大型的活动,如英美文化知识竞赛、自编英文报纸杂志等,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增强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4.2.2传统课堂环境的实验说明该模式所使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系列教材,包括综合、扩展和听说教程。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即每周4课时的课堂教学以及课余时间开展的第二课堂。课堂教学:每周4课时的课堂教学主要完成《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和听说教程,学生在教师要求下,在课堂完成听课及听、说训练。教师主要以知识传授者身份出现在课堂上。课堂教学以教师传授为主,口语活动则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强调其学习主体性。第二课堂活动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相似。
  4.2.3小结两种模式最大的区别:前者以网络技术为主,有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后者不通过网络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课后没有研究生辅导的上机自主学习,后者的学生课后也可以自主学习,但不一定是通过网络,而新模式的自主学习主要依靠网络。新模式与传统模式在学习内容上也存在相似之处,但前者比后者更丰富。两种模式下的自主学习的学习情境与学习内容有所差别,在这种情况下,自主学习的其他要素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因此我们进行了一年的对比实验研究。
  4.3实验末期自主学习各要素分析分别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和传统模式教学,经过一年的试验,实验末期搜集了访问调查及测试数据,结果如下(见表4)。
  表4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工具性综合性灌输式自主式周月学期无实验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一年后实验组的学生中持工具性学习动机的占48.7%,持综合性学习动机的占51.3%;而控制组的学生相关数据分别为60.3%和39.7%。差别比较明显。学习动机中,工具性动机是指求职、升学、通过四、六级等,而综合性动机是指希望了解目标语文化、融入其社会人群的交往,如与外国人交流、出国等。虽然两种动机都对自主学习起了促进作用,但比较而言,“综合性动机对口语学习的成功起到关键作用”(张殿玉,2005:49)。由此可见,在自主学习动机方面,实验组比控制组有明显的进步。同时与自身初期比较,试验组学生持综合性动机的比实验初始比例上涨。
  ②在学习方法上,实验组选择灌输式的学生为3.5%,自主式的为96.5%,较初期增长了71.9%;控制组相关数据分别为56.3%和43.7%,实验组中自主式学习的学生比控制组多52.8%,有十分明显的优势,试验组学生学习方法选择自主式的比例比实验初始提高了许多。
  ③在学习计划上,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周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的比例都有较大的变化。两者比较,进行周计划的同学中,实验组比控制组多了34%,说明学生更重视学习的紧凑性和计划性,新教学模式使学生更重视学习过程的控制。同时与自身初期比较,试验组学生更注重学习计划的紧凑性。
  ④在学习时间上,比较实验初期和实验末期所得数据统计表格可知,进入大学后学生投入自主学习英语的时间都有所增加,但总体而言,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要比传统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投入更多,这可能与有无课外的上机辅导有密切联系。
  ⑤在学习反思上,实验组的学生做反思要比控制组的多20.8%,比初期上升很大幅度,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反思能力的增强得益于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促使他们更多的思考。
  4.4实验末期学习成绩分析实验末期,我们对学生进行了相关测试,并对成绩做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由表可知,t= -3.351,p=0.001,因为p值小于0.05,所以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此次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 成绩有明显差别。同时运用EXCEL对所有学生成绩均分计算,我们得知,控制组均分为68.77,实验组的均分为71.33,实验组均分要比控制组高出2.56。也就是说,T检验和均分都说明实验后期实验组成绩比控制组强。
  4.5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在自主学习外在要素相对变化的情况下,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的学生自主学习内在要素也相对变化,同时传统课堂模式下的自主学习内在要素也有变化。两种模式下各因素都呈现向好的方向和有利于学习的方向转化。但是,比较而言,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变化更明显,学习效果也相对较好。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①两者都有进步的原因:两者都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在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引导下,将第一课堂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激发了学习的热情,使自主学习的相关内在要素呈现进步趋势。
  ②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相关内在要素进步更明显,学习成果相对较好的原因:该模式加强了课外上机和教师辅导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时间要比传统模式下学生的完全自主学习时间更能得到保障,监督功能在此作用明显,因此该环境下自主学习时间相对较多,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计划,学习动机,学习反思,学习方法,学习成果发生一系列相对明显的变化。另外该模式下的学习内容更丰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更能体现,这两点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对实验结果有促进作用。
  5.启示从上文对自主学习各内在要素即学习动机、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反思等分析中,从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外部因素即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对内在要素的影响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一点启发,即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各要素要充分发挥作用,首先应当关注外部要素的积极构建,如学生语言实践机会的增加,第二课堂活动,上机练习和教师辅导结合,相应的网络教材的提供,教师的监督功能的发挥等,通过外部因素的建构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内在要素的诱发、培养,使各部分发挥积极作用,使学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体验成功,通过多元文化的大量输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综合性动机,激发自主学习,从而保证自主学习时间的投入,自主学习方法的选择,进而使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完成各种听说读写译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训练自主学习计划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概括起来,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①语言作为一门实践课的观念应当得到师生的共同认可,唯如此,学生自主学习的根基才厚实。因此,需要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支持,否则,把语言当作一门知识来教学,很可能就走到了灌输法教学的老路上。所以,课堂内外,应当尽可能的创造学生实践语言的机会。
  ②自主学习不能否认教师的指导监督功能,不能使学生放任自流,自生自灭,否则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所以,自主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教师除了负责构建该部情境外,还需担负起监督指导作用。
  ③网络教材的使用应当做到充分有效,真正实现计算机网络的学习环境,因此,网络课件的开发至关重要,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也应当保证。
  6.结论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研究是当前外语教学的一个热点。本文依托东南大学进行的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要素进行了研究。综合各家之长,确立了自主学习的各个要素并对各要素进行归类划分。在建构主义理论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指导下,对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各种外部要素积极构建,研究在不同外部条件的作用下,学习者自主学习内在要素进行内部建构的规律。通过计算机网络环境和传统教学环境下自主学习的对比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积极构建自主学习的外部要素如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能够对自主学习的内部要素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强调自主学习和学以致用,加强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反拨作用,两种学习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要素都有所进步。另外,由于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强调学生在教师辅导下的自主学习、上机学习,充分保证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因而自主学习各内在要素变化更明显。
  探讨自主学习时间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开展传统模式下加强自主学习方法方式的研究,使传统课堂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将是今后工作中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Holec,H.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1981.
  [2] Little,D.Learning Autonomy1:Definitions,Issues and Problems[M].Dublin:Authentic,1991.
  [3] Benson,P.Concepts of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A].R.
  Pemberton (ed.)Taking Control: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C].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1996.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5]李侠.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大学英语网络课件[J].中国电化教育,2004(10).
  [6]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7]张殿玉.英语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J].外语教学,2005(1).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suanjilunwen/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