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视角下高中历史中世界史内容选取探究

更新时间:2019-12-31 来源:历史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历史论文】

高中历史论文摘要
  
  目前,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为了适应这种发展我们要放眼全球,多关注各个国家的发展。所以历史学中世界史的学习必不可少,而在高中历史中世界史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认识世界,世界史的学习必须采用一种宏观整体的视角。
  
  一、全球史观的发展和复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创建为新兴国家,为了解决这些国家的发展问题必须加强对这些国家的区域研究,另一方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人口,资本,商品在世界规模上流通,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和政治联系加强。1955年历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提出全球史观的概念,全球史观就是要冲出西欧中心论的桎梏,关注所有地区和所有时期的历史,不再以民族国家为分析单位,放眼全球。他认为全球史观要做到两点,首先要客观公正的评价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再者,经济全球化把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要重视国家之间的联系。为了适应这种发展一些学者开始写作世界史的内容,例如麦克尼尔的《世界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等。他们或用经济或用文明作为主题叙述整个人类的历史,虽然写作的侧重点不同,但是都追求一种超越国家界限,探索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这种观点不仅仅在历史研究中有利于学者们以宏观整体的视角观察世界,在历史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们开阔视野,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世界史内容选取上要扩大范围
  
  全球史观的第一点就是要客观公正的评价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新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中,世界史的比重增加,但在内容选材中出现西欧中心论的倾向。例如在新人教版的必修1中,世界史的重点内容包括古希腊罗马文明,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等。诚然,欧洲文明在新航路开辟后,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然而世界史不是欧洲的历史,其他文明也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影响,我们也必须平等的看待这些文明。例如,希腊罗马文明兴盛时,同一时期埃及文明和印度文明都在繁荣发展,特别是埃及文明,对希腊文明影响巨大,后者在雕塑建筑等很多地方都借鉴了埃及文明。教材中却仅仅介绍了希腊罗马文明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对整个世界的贡献,忽视了埃及文明。另外,希腊罗马文明为整个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础,但其他古代文明却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阿拉伯国家的伊斯兰文明将东方文明的造纸术、指南针等传播到了西方,这正是欧洲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的基础。此外,历史教学中也应该加强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互动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资本主义把亚非拉卷入世界市场,各个国家的反应各有不同,都在应对着资本主义的冲击,有的和平,有的激进,有些成功了,有些则失败了,然而不论成功和失败,其反抗的过程同样也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发展,不能以成功和失败为标准而放弃亚非拉国家的历史。因而在讲述这一时期的历史时,必须对同一时期的其他文明也进行探讨,并以此培养学生的不以结果论英雄的价值观。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克服欧洲中心观的缺点,以平等的态度客观公正的讲述各个文明,在教学过程中要扩大世界史的学习范围。
  
  三、世界史内容的叙述上要采取整体联系的视角
  
  全球史观的另一个核心思想强调用整体和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年鉴学派领导人布罗代尔也在《菲利普二世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提出时段理论,他强调我们要先关注长时段的历史,这种长时段就是地理和结构时间,研究历史要在这种整体中分析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在教授教材主要内容基础上,把政治经济文化结合起来,比如讲到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起,必然会想到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后者又是文艺复兴的经济基础,因此我们在认识论层面也要将这三者结合起来用整体的视角教学。另外在教科书中采用国家作为基本分析单位,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这些国家放在不同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下综合学习。例如,在新航路开辟那节课,此时东西方作为部分都属于资本主义体系这个整体中,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不仅仅要描述欧洲各国在海外殖民扩张中的情况,还要关注东方各国面对这种冲击所作出的回应,无论这种回应是反抗还是接受,都对这个体系产生了影响。另外,还要重视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这一课上,当时中国社会很多方面都受到了西方各国的影响,例如穿洋装,建立西式学校,引入了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正是中国与西方各国的联系加强,所以文明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促進了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在教学中就要突出这一点。同样,在讲述中国的戊戌变法时,也要讲述同时期日本的明治维新,当时一些领导者去过日本留学,他们看到日本改革的成功后,也想借此在中国实施以摆脱落后的局面。最后,在讲述东西方历史时可以适当的进行类比,这样就可以在一个整体和宏观的视野中分析其因果联系,例如公元前600到前3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时期希腊产生了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时中国产生了孔孟等中先哲,为何都在这一时期,当时整个世界的历史环境下东西方有何相似之处,这样的分析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因此教师在教授世界史时,将各种历史事件置于一个整体的框架中,在全球史观中观察分析各种事件的产生、发展、消亡更能体现出我们所处的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这也是世界史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西方史学通史》 第六卷 张广智著 [M] 2011年 复旦大学出版社
  [2]《文明史》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 [M] 2014年 中信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lishilunwen/2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