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调查研究

更新时间:2019-07-14 来源:本科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本科论文】

    [摘要] 一个好的课程体系既要符合社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 , 又要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发展的国际趋势。 本文结合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人才需求取向,以及欧美档案学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对我国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置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一是完善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二是优化档案信息化课程体系;三是促进课程结构从内容本位转向内容本位与能力本位的多样化结合。
  [关键词] 档案学教育 课程体系
    一、 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人才需求取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是课程改革的真正动力。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时代档案人才的需求取向。分析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特点,对于确立档案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至关重要, 同时也是设置课程体系和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依据。
  1.现代社会需要具备综合能力的档案工作者从学科上来说,档案学专业与文秘专业、图书情报专业是相互独立的。但现实中,很多档案员除了档案工作之外,还要承担文书工作,秘书工作,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甚至办公室的一些其他工作。因此,档案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除了需要具备档案专业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从事秘书工作和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包括行政管理知识、社交礼仪常识、经济知识、法律知识、文史知识、信息管理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以及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公文写作和文书处理能力、 简单的信息分析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2.信息时代档案工作者需要具备电子文件管理能力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和电子文件的批量产生,使得每一位档案工作者,既要完成传统的纸质档案日常管理工作, 又要应付日益普及的电子文件管理任务。由于产生环境、产生流程和记录形式的不同,以及社会信息需求的日益增长, 使得电子文件的管理成为一个新的领域,需要新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理论和方法来管理电子文件, 简直是等于刻舟求剑。档案工作者只有深刻理解电子文件对档案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掌握全面系统的管理策略和具体的管理方法、技能,才能够应付单位内电子文件的科学管理工作。
  3.档案职业需要具备专业管理和研究能力的档案工作者只要是从事社会活动的企事业单位, 就会产生文档,就需要文档管理人才。 由于文档工作的性质,一般来说, 很多企事业单位的文档工作都是由一名全职档案人员来承担的。客观上,档案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对于整个单位的档案工作来说至关重要。
  举例来说, 去年我校档案学专业一名本科毕业生去了北京市某事业单位的档案室, 接一位刚退休的老档案员的班。 老档案员只给她留下了一屋子的纸质档案和档案接收范围、分类方案、保管期限表、部分档案管理制度,电子文件管理方面完全是空白。这位毕业生不仅要承担日常档案管理工作和主管领导交代的其他任务, 还面临着档案工作升级考评的任务。 这位毕业生所处的情境在档案实践领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具体的文档管理技能,如文件处理与控制技能、档案鉴定与整理技能、档案保管与保护技能、档案提供利用技能,还要具有档案工作组织与规划能力、文档综合管理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
  二、欧美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知识是无国界的。就档案学专业来说,各国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存在着许多带有共同规律性的共识。因此,了解并学习国际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 对我国档案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人文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体现在课程体系中,不仅有专业教育课程,还包含发展人格和培养“人格力量”的普通教育和人文教育课程。比较典型的是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SAA)下属的职业教育与发展委员会于2001 年编写制定的《美国档案高等教育计划》(Guideline for a Graduat-ed Program in Archival Studies), 其中就包含人文与社会学,法律制度与金融体系,组织行为学,档案与人类文化记录,机构发展与文件管理制度,档案人员职业道德与价值观等课程。这些课程一方面有利于能力培养和其他非智力方面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档案工作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才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通才教育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在课程体系中,一方面注重档案的信息属性和档案工作的管理属性, 注重档案与图书情报专业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无论是在专业范围内还是在非专业领域内,都给了选修的充分自由。例如马里兰大学档案专业的学生除了必修的四门核心课程之外,还可以从图书情报学院所开设的 18 门重点课程中再选择3 门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课程,以发展自己的专业方向, 其内容涉及文件与档案管理、文献保护技术、信息管理、信息政策等。 除此之外,还必须在全校范围内选修 4 门其他课程,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选修过程中,学生可向该校的学生咨询官征求意见, 以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作出较为明智的选择。
  3.职业教育的四结合职业教育的四结合是指基础性、综合性、前沿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基础性体现在职业教育中, 就是强调提炼基础性的内容。这种基础性是把握全局的综合性基础,是特别重视基本方法的基础。 例如针对具体的档案工作,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每一个管理环节就是一门课程。 目的在于促进具有广泛而持久的迁移价值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之与学生的潜能和悟性相结合,内化为学生的科学文化与创新素养。
  综合性是指强调知识的综合性、整合性,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以保证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 体现在课程体系上,就是综合课程的开设。 综合课程是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而为一的一种课程组织形态。 其实质是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 使教育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课程与教学内容要素及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和方法。
  例如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档案与信息学院的档案学研究项目开设的高级文档管理课程。 这门课主要探讨现代档案与文件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除了包括档案管理的宏观规划、策略制定、具体方法、宣传推广以及档案机构的体制转型之外,该课程还涉及怎样迎接信息技术给档案管理工作所带来的挑战,档案用户需要的研究以及其他因素对档案工作的影响等策略性问题。前沿性是指在课程体系建设的方向上,充分考虑了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档案工作的完美融合。
  具体的课程有档案与信息技术,档案与 web,档案与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文件管理,档案检索技巧与系统。课程设置形式也非常灵活,包括初级课程、高级课程、研讨会、专题等。实践性是指除了学科课程外, 强调设置实践性课程,一般是以实习周的形式出现,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过去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现在则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无论在课程的设置上,还是在教学中都要注意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三、对我国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置的几点建议通过调研我国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通才教育+人文教育+职业教育模式得到了普遍认可和贯彻。但是,与信息时代档案工作对人才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笔者认为,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1.完善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以往,我国的档案学课程结构理论色彩较浓,所采用的教材多是对实践经验理论升华的结晶, 与不断发展的档案工作实际情况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了凸显档案教育的职业性, 除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外, 还要根据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来设置课程,对现有的档案教材进行扬弃,使得信息时代的档案教育和档案工作真正接轨, 形成良性循环的互动关系。体现在课程结构上,既要有把握全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课程, 又要有容纳视角广阔的综合性课程,尤其要突出档案学应用性很强的特性。在这一方面, 上面提到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档案与信息学院的档案学课程体系值得学习和借鉴。
  2.优化档案信息化课程体系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各高校档案学课程体系建设中都增加了档案信息化等相关课程, 由于实践变化迅速,这类课程设置已经成为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难点。
  一则档案信息化课程还没有形成一个像传统档案学课程那样较为固定统一的知识体系。
  二则目前国内能够作为本科教材来使用的档案信息化方面的书籍还非常少。 这样就容易出现档案信息化课程内容不全或者内容重复等问题。因此,就要优化档案信息化课程体系。
  一方面,要加强传统课程和档案信息化等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知识内容的渗透、融合,彻底解决传统课程和档案信息化课程表现为两张皮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健全档案信息化课程体系。既要发展比较成熟的课程,如电子文件管理,也要开设一些前沿性和实操性的档案信息化课程,如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泛媒体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视频、音像和非文本档案管理,数码照片文件管理等,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全面的档案信息化视角和知识体系。
  3.促进课程结构从知识本位转向知识本位与能力本位的多样化结合新的教育观要求树立起新的课程观念, 课时要减少,课程设置要优化,课程结构要多功能化。 除了开设一些基础性传统主干课程, 培养学生的档案实操技能之外,还要考虑开设一些综合性课程,如档案高级管理等方向,着重培养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和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评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使学生学会对各类档案理论和方法进行批判性思考,学会研究问题,具备对未来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具有应变能力, 以及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具有诊断分析及对策研究能力。只有这样,培养的毕业生才能顺应职业的发展需要。总之,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多样的课程体系能否建立起来,不仅仅是一个理论研究问题,更多还是一个实际问题,它要受到教育体制、师资质量、实验条件、科研水平等多方面条件制约。 因此,要解决课程体系优化问题,就要统筹规划,重点突破。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benkelunwen/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