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更新时间:2019-08-20 来源: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

摘 要 以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为例,介绍了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课程改革建设效果。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 精品课程 建设

  近年来,各企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越来越重视,计算机水平也成为衡量其能力的重要标志。针对全院非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我校自开设该课程以来,一直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更新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经过长期建设和发展,2011 年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能力结构的重要部分,而就业需求决定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同时,本课程的教学有其特殊性:首先,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属于培养应用能力、方法能力的技能型课程;其次,各个工作岗位都离不开计算机,而不同的工作岗位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需求也不相同,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必须充分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因此,本课程必须紧跟市场变化,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从岗位需求出发,以就业为需求,以应用为核心,根据各行业职业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进行改革。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涉及的授课班级多、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大、授课教师多,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计算机系成立了课程组。课程组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每个层面坚持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教学计划。
  同时,根据课程大纲和学生的现状,由课程组明确划分出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以及应对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件、上机内容、作业要求等。以案例为依托,采用任务驱动方式,构建课程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首先给出案例,然后提出问题,最后讲解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和方法。将教学内容按照所属知识点、工作领域,划分为多个模块;为每个教学模块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在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后,首先经过实验练习,再进行模块能力测试,测试合格后再开展下一模块的教学。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据,划分教学模块,制定工作任务在教学模块的划分中,根据工作过程,提出典型任务,进行教学模块整合与划分。同时重新组合课程体系,以办公文件的管理与制作为主线,由基本公文到各类高级文件的制作,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推进,整个教学基于工作过程来制定,同时根据工作任务进行重组和序化,将课程内容整合为三大教学模块,12 个子任务。确立以应用为宗旨的教学内容,以案例为依托,采用任务驱动方式,构建课程的教学设计,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首先给出案例,然后提出问题,最后讲解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和方法。根据划分好的教学模块,将教学内容融会到实际工作案例中,全程采用案例教学法。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课程组组织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开展教研活动,研究其学习规律与特点,互相交流讨论,从而发现和认识教学中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例如 2012 年下半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组开展了“实验教学课堂管理与组织”研讨会;组织广大尤其是新进青年教师参与“Word 图文混排示范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集体备课,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每年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交流、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打造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专职教师队伍。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中,一直坚持用科学的教学理念武装教师头脑,在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规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大量使用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案例,同时重视动手能力的提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同时,本课程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打下了坚实的计算机基础,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和就业都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suanjilunwen/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