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更新时间:2019-08-21 来源: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目前,由于学生水平高低差异、教学内容过于理论系统、教学不能紧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课程的教学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针对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改革的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改革 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同时为学生日后的计算机课程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是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实践环节、知识更新快、相关技术发展迅速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这一课程的发展需求。所以,必须在重新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手段,传授新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模式和考试形式的多元化,满足时代需求,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中,采取讲授为主,演示法、实验法和研究法等为辅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增强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思考,充分挖掘潜能。在教授理论的课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让学生对《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有系统性的掌握。同时,要将讲述与讲解结合起来。讲述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内容和学科的逻辑体系有一个条理性的认识; 而讲解就是要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来说明、解释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形成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主讲教师的帮助下,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开发出同教学内容相关的作品,并演示评比。在相互协作中完成学些任务,有助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增强共同合作的能力,培养其主体意识和集体观念; 有利于学生同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演示评比计算机作品,一方面,是在评比作品本身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是在评比学生合作的质量。要将优秀的计算机作品留下来,作为案例,让下一届的学生来模仿学习。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教师的计算机知识也需要不断更新,专业素质也要逐步提高,这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需要。校方要创造良好环境,让教授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师能够更好的从事学习、教学和科研;并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给中青年教师安排一定的进修学习,使其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优化职称结构。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引进一些优秀的科研人才,以便提高教学水平,推动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课堂教授《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自主开发相应的网络课程,课程要同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学生不能够熟练掌握学习内容,而网络课程正好能够弥补之一缺憾,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学生能够课程进度,在网络课程上进行提前学习。因为该课程需要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所以网络课程特别开设了笔试测试模块,对真实考试场景进行模仿,学生能够据此来测试自己的水平,最终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网络化,使得教师的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延长了,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计算机实验室设备方面,我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原有的设备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的需求; 另外由于没有依据教学需求来进行新建实验室的规划和管理,使得有些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要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来辅助计算机教学,可以用那些价格较为便宜、使用起来方便,便于控制的控制台,将那些实用价值的不大的投影机替换掉。此外,还用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功能,重视教学软件的投入,强化实验人员的配备,以便推进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和网络教学的开展。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是不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一讲解,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引道、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我发现、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习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面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要通过自主探索,查询资料,相互探讨交流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 Word 这一软件的使用时,教师安排给学生一个对文章进行排版设计的作业。学生要做的就是要启动word 软件,然后编辑文字,最后对所编辑的文字进行排版。排版效果却各有不同,这时学生就需要自主解决这一问题。为此,他们就需要充分调动所学知识、查找相关资料、相互交流等方式来进行解决。这样一来,学生们就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会了主动探索,自主学习,而且这样也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同改革前学生以及其他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比,我们发现经过改革,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种提高具体表现为: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由于助学、助教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课堂的充分参与到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的内容量明显增大,教学效果获得了显著提高。为了使学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采用了同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案例,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便于理解,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教学课件、网络课堂,学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与此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获得提高。所以,课堂教学效果和实验教学效果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提高了考试成绩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这是因为实践教学内容的增加,使得学生增强了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进而增强了计算机操作能力,提高了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我院学生拥有明显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优势。这正是对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的充分体现。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同时为学生日后的计算机课程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是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探索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建设,着力推进课程改革,深入推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开展,推进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为将来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夏其表,尹建新,易晓梅.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分类教学的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9,( 24) :78 -81.
  [2]胡佳.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 科技信息,2009,( 24) :367 -368.
  [3]项丹.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 32) .
  [4]李勇帆.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8( 3) :36 -39.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suanjilunwen/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