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大学生边缘腐败行为及构建校园腐败遏制机制

更新时间:2019-09-08 来源:公共关系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公共关系学论文】

广义的腐败指一切社会不良现象,狭义的腐败则指为非法谋取个人私利而损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思想和行为。而“边缘腐败”是一种处于腐败违法犯罪边缘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往往又是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或者难以依据现有法律法规予以惩处的。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发现,这种介于一般作风问题和严重腐败行为之间的“边缘腐败”行为在高校大学生身上并不少见,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反腐败教育。开展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是面向全社会开展反腐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
  一、大学生边缘腐败行为表现研究发现,大学生在专业学习、竞选竞争、政治发展、求职就业以及经济利益追求上存在边缘腐败行为。
  1. 专业学习边缘腐败行为。大学生专业学习上的边缘腐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考试舞弊行为。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而作为学习的检验手段和激励机制的考试便成为一项最讲究公平公正的工作。但是,近年来高校考风不正的现象却愈演愈烈,先不说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行为,甚至出现部分学生为顺利通过考试、获取优秀成绩而贿赂学业优秀学生或任课教师的行为;还有个别学生利用其家长、亲戚等社会关系寻求“捷径”,如获取考卷信息、请老师阅卷时高抬贵手等等。其二是肆无忌惮的学术剽窃行为。对于日常学习中的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实习)报告乃至毕业设计(论文),经常是直接从网上或期刊上原封不动的抄袭,甚至出现个别学生直接在网上发帖花钱寻求“枪手”代写。其三是骗取科研项目。大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重视,而能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或直接申报学生科研项目、省市乃至国家级大学生课题项目,是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凭证。为此,一些学生便动起了歪脑筋,找门路、拉关系来获批相关项目,项目获批后却不潜心研究,而是把项目直接外包他人代为完成,这样自己既赚取了名份(用结题证书来证明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又获取了经济利益(科研经费)。
  2. 竞选竞争边缘腐败行为。首先学生干部竞争选拔中存在贿选行为。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单元,人才济济,各种竞争也异常激烈。小到宿舍长,大到校学生会主席,都要通过相应的竞争选拔,一些学生为了获得“一官半职”而出现贿选行为,如贿赂高年级学生干部而获取某一岗位的提名推荐,或者直接贿赂班主任、辅导员或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以担任某干部。据中国日报网报道称“官僚气息入侵高校学生会,学生干部花费大”,有的学生为竞选学生干部花费3000余元。
  其次是各类专业文体竞赛“走关系”行为。包括各类文体竞赛、专业技能竞赛等等,一些学生出现了“走关系”、找评委“打招呼”等边缘腐败行为。
  3. 政治发展边缘腐败行为。学校的各项奖惩制度是大学生边缘腐败行为调查及遏制机制,其权威性、公正性被一些学生的边缘腐败行为践踏和破坏。其一是“寻租行为”。部分学生为了获取“政治”上的荣誉光环,通过送礼或者寻找权力关系,打通各种关系,如入党、评优评先、奖学金评定、考研保送资格、村官及公务员选拔推荐等等,他们不是考虑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的,而是首先考虑如何搬用一切可利用的金钱以及权力关系去获取荣誉或资格。其二是规避处罚。部分学生在违反了校纪校规而面临严厉处罚时,不是认真反思自己的过错,而是想法设法去“贿赂”相关人员,从而逃避处罚。
  4. 求职就业边缘腐败行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个别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想法设法甚至不择手段地增加自身效用,从而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首先是造假行为。诸如求职简历造假、篡改学习成绩,甚至不惜花费重金伪造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或者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变更档案材料等,当然还会出现请客送礼以及请亲戚托关系、走后门为自己“量体裁衣”设置招聘岗位等腐败行为。
  5. 经济利益边缘腐败行为。与社会上的腐败在本质上最接近的边缘腐败,即是大学生的经济腐败。商人经济腐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官员经济腐败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利益欲望,而大学生的经济腐败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实惠”。其一是违纪失德行为。置校纪校规甚至法纪法规于不顾,一些大学生为了获取经济利益直接去充当“枪手”帮人代考,一些学生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甚或还有个别大学生为了“钱”而出现色情交易等丑陋行为。其二是骗取国家奖助学金行为。一些大学生通过给地方官员小恩小惠而办理虚假贫困证明来套取国家助学金、社会资助金、学校困难补助金以及获批国家助学贷款等。其三是虚报活动经费,一些学生(如学生干部)向学校虚报活动经费、扣留赞助经费等等。
  二、大学生边缘腐败的归因1. 社会腐败现象的负面影响。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改革,大学教育日益面向社会,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也会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削弱了大学生的精神追求,让他们放弃信仰、缺失理想、漠视知识。另一方面,媒体关于社会腐败行为报道的“过度”信息化、“彻底”透明化,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部分学生“掌握”了腐败的方法和过程,“学会”了“怎样去腐败”。同时,高校在招生录取、图书教材采购、校园建设招标、仪器设备购置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腐败案例,给大学生直接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 学生家长的“暗助”。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亲的日常行为对子女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一方面,由于当前社会腐败行为已经渗透到各个层面,一些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存在腐败行为,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另一方面,有些家长间接帮助学生腐败,如有的家长避开学生直接贿赂学校相关人员,以帮助子女能够受到“特殊关照”;或将相关前期工作(比如买好礼品等)准备好,让子女直接进行边缘腐败行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生的腐败行为离不开家长的“帮助”。
  3. 大学生缺乏腐败“免疫力”。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了解社会的途径更加通畅,但他们毕竟还处于人生观、世界观逐渐成熟期,再加上情绪和心理不稳定,对事物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我控制约束能力有限,腐败“免疫力”缺乏。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思想上很容易传染上“腐败意识”,推崇“学习好不如有钱好,有钱好不如有关系好,有关系好不如家长有权好”等负面理念,存在着享乐主义思想、金钱至上思想、利己主义思想,伴随着心理和思想上“腐败意识”的“深化”,就会产生一些不合理的需求,无限扩大自己的需要,不能控制自己日益膨胀的“占有欲”,从而认同甚或效仿社会上的一些腐败行为。
  三、大学生边缘腐败遏制机制的构建1. 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机制。俗话说:“思想是行动之父。”正确的思想可以导致正确的行动,错误的思想可以导致错误的行动。对大学生反腐败教育不同于社会上普通群众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创新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的途径。关键是“要从思想上筑牢反腐倡廉、拒腐防变的堤防”。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公共课,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被划归为“副课”,被“边缘化”。同时令人遗憾的是,当前“05方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还尚未涉及反腐败教育的内容,需要我们不断补充、丰富和完善。二要加强大学生法纪法规教育。尤其要加强《民法》《刑法》等实体法律规范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的“腐败免疫力”,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三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所要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四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动摇是人腐败堕落的根源,科学的理想信念能够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在日常教育中,要帮助学生树立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树廉 政 资 鉴87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474期2014·2立以廉洁为荣、以贪污腐败为耻的精神信念。
  2. 优化高校综合评价机制。高校日常工作中少不了“评”,如综合测评、评先评优、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帮困助学评估等,然而一旦涉及“评”,往往就会滋生腐败行为。比如“学生评教”,目的是用来监督和评价教师的教学情况,指出教师的优点和不足。但个别学生不能真正自觉、客观、有效地行使这种权力,出现打人情分现象。再比如在“帮困助学评估”时,个别学生出现弄虚作假套取助学金的恶劣行为等等。为此,高校首先要完善并优化综合评价机制。要构建好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教师素质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等,优化评价指标和实施办法,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和完善。其次要构建均衡有效的“第三方”监督机制。既要保障评价自身的合理、有效,又要保障落实,有效监管,严格评价过程管理,杜绝和遏制不良行为。可以尝试引进社会机构参与的评价监督力量。
  3. 建立宣传舆论引导机制。首先要发挥各种舆论媒体诸如校报、网站、论坛的积极作用。通过大报小报、广播、网络、座谈会、报告会、研讨会等形式,开展大学生反腐倡廉大讨论,引导大学生辩证地看待腐败现象:一方面腐败现象当前在我国的确客观存在,但这并不是我们国家的特有现象,而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世界性问题,比如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的美国、20世纪的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等都先后出现极其严重的腐败现象。但同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腐败的严重危害,腐败不仅给国家、集体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破坏公平正义,影响社会和谐,阻碍社会发展,而且一旦被查处,必将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甚至赔掉了自己的生命。二要开展反腐倡廉专题报告。邀请专家、学者给大学生作反腐倡廉教育专题报告,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反腐倡廉的相关法纪法规,让学生看到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决心、成绩和严峻形势。由于各种因素的交织,腐败现象还尚未得到完全遏制,但要相信我们党完全有能力解决腐败问题。三要营造校园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大图书馆、学生社区、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的反腐倡廉文化建设工作,开展校园廉洁文化活动月,倡导“廉洁永远操守行动”,营造做守法人、文明人、做守法事的舆论氛围。
  4. 构建反腐倡廉教育监督机制。第一,要强化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的社会监督。要充分发挥高校纪检部门(如学校纪委、监察处)的监督作用,构建大学生推优评先、资助评奖、违纪处分、学生干部的选拔聘用、档案管理、学籍管理等直接涉及学生切身利益工作环节的监督体系,要拓展监督渠道,如开设校长信箱与邮箱、校长短信、校领导接待日、学生意见箱、学生座谈会等方式;也要探索网络监督渠道,如校园网上论坛等,乃至可以邀请一些社会机构进行监督,形成完善的社会监督体系。这个社会监督体系既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监督,也要对涉及学生教育管理的部门以及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全体专业教师进行有效监督,对个别教师接收学生贵重礼品,或以各种借口对学生采取“卡拿索要”的腐败行为,要给予严格处理,情节严重的交司法机关处理,绝不能包庇。第二,要强化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的环境监督。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因此也是推进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组织和力量。比如大学生自律委员会(简称自律会),其宗旨就是引导同学们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做好自身纪律管理工作,它是大学生自己的组织,能够充分发挥监督和防范大学生腐败行为的主体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与学生之间紧密联系的优势,鼓励学生团体自主开展各类反腐倡廉教育活动,推进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的互动教育机制建设。第三,要坚持正面引导,弘扬正气,建立自我监督的引导机制。既要用先进榜样、社会楷模等先进人物的模范作用示范学生,使他们学有楷模、行有标兵;又要用重大腐败案件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将正面引导与反面批评结合起来,增强学生自我监督的主动性。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引导、素质培养、感知协调、人心凝聚等重要育人功能,形成自我监督的良好氛围。将学生内在需要与引导教育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是学生自我监督必需的文化生态环境与氛围。第四,要探索学生干部、学生管理人员离任经济责任分级审计机制。构建学校纪委审计学生工作职能部门相关管理人员和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二级学院党委(党总支)审计学院专职辅导员、教务员及其班主任,二级学院团委审计主要学生干部的分层审计机制。重点审计其任内相关经济活动、遵纪守法和廉洁自律情况。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shehuilunwen/1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