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更新时间:2019-06-10 来源:儿科医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儿科医学论文】

   【摘要】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儿童保健质量及疾病诊治水平,全方位为儿童健康服务的医学科学。儿科学教学是在讲授人体发育的过程中,阐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使群体和个体、整体和局部、身体与心理等各方面内容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机地结合和贯彻。儿科学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探索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方法和途径的艰巨任务。整体儿科学教学的结构和内容,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作相应的调整。儿科学教育对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医学教育;儿科学;社会发展
       19世纪前叶,法国、俄国首先在世界上建立了两所儿童医院,从此改变了儿科隶属于产科和内科,按患儿的年龄分别由产科医师或内科医师诊治疾病的历史。儿科学从此迈出了向独立学科发展的第一步。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儿科学已经成为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儿童保健质量及疾病诊治水平,全方位为儿童健康服务的医学科学川。现代医学的发展,将儿科学的内涵从单纯的疾病防治延伸到了个体儿童时期健康和卫生涉及的所有问题。儿科医学教育已经步人一个新时代,即群体和个体、整体和局部、身体与心理的各种内容都应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机地结合和贯彻的时代。因此,儿科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着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探索儿科医学教育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途径和方法的艰巨任务。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儿童疾病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学模式必须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一心理一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才能适应这些变化。因此,整体儿科医学教育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也需要作相应的调整川。这对儿科医师实践能力的评估,加进了更多的综合因素川。
  1儿科学教学在整体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地位和特点儿科学作为临床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含了内科学的基本内容,又与外科学不可分割,更与妇产科学紧密相关。最重要的是,儿科学始终贯穿着个体生长发育的成分和主线,使之成为与个体年龄和身体变化关系最密切的临床医学。目前,我国医学教育在临床课程的分配中,儿科学大约占内、外科学学课时的1/2,与妇产科学的课时基本相等。这种课时的分配,对儿科学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医学本科学生在内科学和外科学学习的基础上,再通过儿科学课程的学习,他们才能拥有相当程度的儿科学基本理论及技能。这要求他们从根本上明白,儿童绝不是“小号”的成年人,而是具有特殊生理、身体和心理的个体,而且是在不断生长、不断成熟中的个体。
  首先,小儿从生命开始直到长大成人,整个阶段都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他们在外观上不断变化,如体重、身高的增加,身体各部分比例发生改变;内脏器官的功能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心理不断发展成熟等。只有熟悉小儿的正常发育规律,才能判断其正常与异常,及时发现偏差,从而追索疾病发生原因。儿科学教学的难点,就在于授课教师必须将个体这些特殊点,贯彻于儿科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其次,由于小儿生长的特点是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水和能量的需要量大;营养状况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而且与许多儿童期疾病密切相关;许多成年期疾病与儿童期营养状况密切相关,故营养学在儿科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三,儿童期疾病谱的特点显示,儿童时期前接胚胎期,与妇产科学、遗传学紧密相连,故儿童期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和出生缺陷常见;儿童期后连青春期,故又与内科学不可分割,疾病谱广。
  因儿童时期免疫功能不成熟和其解剖生理特点,所以儿童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这些都是儿科学的独特之处及教学的难点所在。儿科学教学面临的新挑战医学科学的发展,使医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在医学教育总体改革目标之下,儿科学教师一方面要追赶和捕捉新知识,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正视当代医学科学信息及知识不到两年就翻一番这一现实;另一方面要自觉投身到知识更新的循环中去。20世纪,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都有了飞跃的发展,其成果也为医学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分子生物学理论、生物医学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为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证。这些,极大地推动了临床医学的研究,改变了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认识川。因此,教师在了解新理论、新知识的同时,还面临如何将这些新理论、新知识贯彻到教学中去的问题。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解决这一问题已越来越迫切。要让医学生在学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教师教学的引导、讲授和学生的自学,了解医学科学前沿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学对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要,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教学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儿科学教学在医学教育中无可置疑地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世界15岁以下的儿童占总人口的40%以上,其中15%一19%为5岁以下儿童;每10个死亡者中,就有1个5岁以下儿童;每周有25万以上的儿童死于可预防性的疾病;仅占医师总数1/10的儿科,医师,将承担占人口总数40%以上儿童的医疗服务可以预见,社区医师的培养,将在今后的医学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承担儿科学教学工作的儿科医师,在努力教授学生基本的儿科学新理论、新知识的同时,还要讲授有关疾病预防的知识和贯彻群体医学理念,包括社区服务的基本知识等。因此,他们既要解决时间与内容的矛盾,又要解决前沿知识和基础知识的矛盾。因此,儿科学作为临床医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就应当而且必须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
  3对儿科学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建议目前,医学院校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课程之间保持相对独立,内容衔接性差。学生进人某一学科的学习时,难于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进行有机的整合。虽然他们在已经学过诊断学的基础内容后才进人临床,但在面临临床各科学习时,仍然显得不知所措。因此,对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已成为目前医学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教会医学生在课堂学习和临床实践中,将人体看成一个整体去认识疾病,树立系统正确的临床思维观念,从而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闭。让医学生树立系统正确的临床思维观念,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关键。就儿科学而言,教师应该为医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医学生不会对儿童时期不同年龄段个体发生的疾病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减少大课讲授课时,增加见习课时是这一改革的举措之一。笔者通过多年的儿科学临床教学实践,对儿科学教学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3.1改革儿科学大课讲授方式授课教师应首先明确大课讲授要达到的目的。大课讲授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认识儿科学各论的主要特点,并能抓住其中的几条主线,以此为出发点,不断对一组疾病展开讨论,找出此组疾病的内在规律,以及和其他疾病的联系;教会学生以疾病的病理生理为主线,搜索疾病可能产生的临床表现,理解疾病的治疗原则,.杜绝照本宣科、灌输式、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方式。
  例如,小儿腹泻的大课讲授有以下几条主线。①小儿的生理学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患腹泻疾病(属于儿科学基础知识);②明确引起小儿腹泻的几大感染因素,以及与其他系统的感染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大类同,小类不同)之处;③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决定腹泻的临床表现(分泌大于吸收—腹泻、脱水、酸中毒)和治疗(营养疗法、纠正脱水)。
  大课讲授的内容应该先让学生预先知道。这样,一方面可借此激发和促进教师备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教材为中心的讲授方式,使教学模式逐渐向以问题为中心的方向转移,借此达到从实际出发,少而精,重视归纳、分析,使相关学科知识互相渗透和综合的目的,并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将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带到课堂上,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
  3.2改革儿科学的见习方法临床教学必须“临床”,临床见习是一种实现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临床见习的问题来源于患者和实例。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向教师请教。临床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参与。临床教学中,教师放手,学生主动,教师结合实际病例对大课内容加以补充,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师切忌长篇大论,重复大课讲授的内容。这样便可达到教学重点在实践中获得巩固和深化的目的。例如,对小儿腹泻见习课可进行如下安排。①采集病史:了解患儿腹泻的主要临床表现。采取主问1位学.生,其他学生补充的方式进行。②查体:观察患儿的脱水体征。③讨论:归纳可能导致小儿腹泻的原因(内因和外因)。结合病例,明确这些临床表现产生的(从病理生理角度进行讨论)原因,并解答以下问题。怎样判断脱水的程度(强调关键的指标)?应该怎样选择检查方法,才能确定脱水的性质(血液生化指标)?治疗的关键是什么(纠正脱水的原则)?纠正脱水的具体方法有哪些(重度脱水的抢救屯输液计划的制定)?
  3.3改革临床实习临床实习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也要让其了解少见病和疑难病症。教师应在临床实习中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主治医师带领学生查房,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在每天的查房工作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临床工作(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做进一步的检查和制定治疗计划等)是将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基本框架,再补充该领域的新知识、新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进展,从而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临床思维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知识。同时,还应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
  3.4教师是实现教学改革的关键师资的培训可采取集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师资集中培训的内容包括:教书育人和教育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培训。个别指导是指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承担某一内容教学的教师进行经验性的指导。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多年来一直坚持年轻教师试讲制,由长期从事教学的教师点评,并与年轻教师相互交流,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5改革儿科学考试的形式和内容由于儿科医师职业的特殊性,考试应同时测验学生对必须记忆的儿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分析能力。大课讲授和见习以后,应对学生进行第一阶段的书面考试;完成实习以后,必须进行第二阶段的面试。第一阶段考试主要从计算机题库中抽取考题,然后结合实际,按照儿科学教学大纲适当增减考试内容。第二阶段考试可采取口试形式进行,可考查学生对患者的处理能力、病案分析能力等,有条件的院校,还可用计算机模拟(Computerizedsimulation,CPS)和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patient,sP)与客观结构临床考试(objeetivestrueturedeliniealexamination,OSCE)。总之,儿科学教学考试的出发点,应放在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
  3.6加强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医师的交流能力越来越影响到诊治疾病的能力和效果,医患沟通的水平也直接关系到患者对医师的信任度。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医学教育对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医患沟通缺陷。因此,应该在儿科学教学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并将这一能力作为评估其综合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闭。儿科学的发展受到科学发展,尤其是生物科学发展的强烈推动。儿科学授课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关注世界医学教育的进步,重视教学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这样才能真正投人到儿科学教学改革中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儿科医师。
  参考文献杨锡强主编.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TresoliniCP,ShugarsDA.Anintegratedhealthearemodelinmediealedueation;interviewswithfaeultyandadministrators.
  AeadMed,1994,69(3):231一236.
  KassebaumIX;,EaglenRH,CutlerER.Theobjeetivesofmediealedueation:refleetionsintheaeereditationlookingglass.AeadMed,1977,72(7):648一656.
  Iloyd一JonesG.I3eyond“Tomorrow,5DOetors”,areviewofbasiemediealedueationintheUK.AnnTroPPediatr,2005,25(2):71-78.
  Damjanovl,FendersonBA,HojatM,etal.CurrieularreformmayimProvestudents’performaneeonexternallyadministeredeomprehensiveexamination.CroatMedJ,2005,46(3):443一448.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yixuelunwen/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