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不同户籍幼儿学前教育资源差异研究

更新时间:2019-06-14 来源:幼儿教师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幼儿教师论文】

  摘 要:在我国大城市,本地户籍与外地户籍幼儿之间学前教育资源差异已经成为教育不公平的一个突出表现。北京市幼儿家长调查数据显示,不同户籍幼儿在入园选择、家庭教育支出、所在班级教师数、玩具图书情况四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家庭收入、家长受教育程度、家长职业情况、教育服务便利性的不同可以解释学前教育支出、班级教师数、玩具图书情况差异的一半左右,但只能解释入园选择差异的1/4,外地户籍幼儿在获取公办园入学机会上存在明显的制度性障碍。进一步分解表明,在所有的家庭特征变量中,家长受教育程度是造成不同户籍幼儿学前教育资源差异的最重要原因。

  关键词:学前教育资源;户籍;

  一、引 言
  
  正规学前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关键性与重要性已被家长和社会广泛认知。目前我国的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入园难"日益成为社会热点话题。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以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旨在通过建立更多公益性、普惠性的幼儿园,满足更多居民的学前教育需求。文件特别指出,城镇幼儿园建设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流动人口大量进入城市,他们为社会发展增添活力,满足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城市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根据马晓微、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的计算,1997年到2003年间,流动人口以占北京市19.18%的人口比例贡献了27.96%的国民生产总值。然而,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户籍制度使得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不均的问题日渐突出。由于户籍制度及与之相关的教育、卫生、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制,流动人口被排斥在城市体系之外。户籍制度的歧视、再加上家庭社会经济资源的巨大差异,使得外地户籍幼儿在学前教育机会和质量上均远远落后于北京户籍幼儿。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北京市新生儿中非户籍人口已超过户籍人口。

  外地户籍幼儿与北京户籍幼儿的学前教育公平问题已经成为北京市学前教育中的突出矛盾。抛弃歧视性的教育政策,通过政府"看得见的手"配置教育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是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必经之路。为了保障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我们需要认识问题的症结所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利用北京市幼儿家长微观调查数据,本文定量地考察了北京户籍幼儿和外地户籍幼儿在所获得的学前教育资源上的差异及其原因。

  二、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10年"学前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的"北京市幼儿园收费问题调查".本次调查在北京市随机选取了28个调查点,采用街头拦访的调查方式,共收集到863个有效样本。其中,外地户籍样本375个,占43.45%,本地户籍样本488个,占56.55%.调查内容包括幼儿园基本情况、收费情况与家庭背景三方面的内容。调查全程录音,保证了数据质量的可靠性。

  通过父亲职业及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发放托儿补助、附近是否有正规幼儿园几个维度,反映了北京户籍与外地户籍家庭之间社会经济地位、学前教育服务便利性的差异。从父亲受教育程度来看,北京户籍家庭以专科和本科为主,外地户籍家庭集中在高中及以下。北京户籍孩子中,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在本科及以上的比例近60%,而外地户籍仅占18%,有近67%外地户籍孩子的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处于高中及以下的水平。从家庭人均月收入来看,北京户籍家庭主要集中在3000元以上,而外地户籍家庭在十个收入组之间分布较为均匀。

  家庭背景的户籍差异 父亲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父亲职业发放托儿补助费家附近2公里内有正规幼儿园幼儿性别高中及以下专科本科硕士及以上800元以下800~1199元1200~1499元1500~1999元2000~2499元2500~2999元3000~3999元4000~4999元5000~6999元7000元以上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职工高校科研机构人员企业普通职工企业管理人员私营业主个体户自营职业者自由职业或临时工无业人士男孩样本量外地户籍由于调查数据的限制,我们的职业分类比较简单。例如,数据没有区分外企、民企还是国企,这使得有近40%以上的幼儿父亲被划入到企业普通职工行列。北京户籍孩子的父亲职业占比从高到低排序前四位依次为企业普通职工、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职工、企业管理人员、高校科研人员,所占比重分别约为43%、26%、7.4%、6.6%;外地户籍孩子的父亲职业占比从高到低排序前四位依次为企业普通职工、个体户自营职业者、自由职业或临时工、私营业主,所占比重分别约为40%、31%、11.5%、6.7%.职业分类过于简化,可能无法较好地度量北京户籍与外地户籍家长职业的真实差异。因此,我们采用单位是否发放托儿补助费作为家长职业信息的补充。可以发现,有19.28%的北京户籍家北京市不同户籍幼儿学前教育资源差异研究 167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年长单位发放托儿补助费,而外地户籍家长中拥有该项福利的比重仅为1.07%.

  在发放托儿补助费的家庭中,北京户籍家长的托儿补助费均值47元,而外地户籍家长均值仅为6元。家附近是否有正规幼儿园可以度量学前教育服务便利性。北京市学前教育资源的分布呈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将全部样本根据调查地点所在区域进行划分,可以发现,样本中外地户籍人口比重越大的地区,家附近没有正规幼儿园的可能性也越大。整体而言,北京户籍孩子家庭附近2公里之内有正规幼儿园比例为84.28%,外地户籍为67.81%.

  与家庭特征的差异相似,外地户籍幼儿在学前教育资源的各个方面都落后于北京户籍幼儿。表2从四个方面呈现了这种差异:入园选择、所在班教师数、所在园玩具图书情况、家庭年均学前教育支出。外地户籍幼儿仅有25%进入公办园,北京户籍幼儿则有72%进入公办园。限于篇幅,表中仅列出了均值这一个统计量。非北京户籍幼儿所在班教师数平均为2.68,其中13%仅有一名教师。北京户籍幼儿所在班教师数平均为3.26,其中90%教师数在3名以上。在玩具图书情况方面,北京户籍幼儿平均得分3.68,外地户籍幼儿平均得分3.15.北京户籍幼儿图书玩具比较丰富的占58%,比较少或极少的比重仅2%.外地户籍幼儿图书玩具比较丰富的只占26%,玩具图书极少和比较少的占20%.家庭学前教育年均支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保育费、赞助费、兴趣班费、伙食费。外地户籍幼儿学前教育年均支出均值为9056元,北京户籍幼儿为15852元。保育费和赞助费是家庭学前教育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两类家庭学前教育支出差异的最主要来源。

  不同户籍幼儿的学前教育资源差异进入公办园比重所在班教师数玩具图书情况学前教育年均支出其中:保育费赞助费兴趣班费伙食费样本量外地户籍0.252.683.15905672924913491032375北京户籍0.723.263.681585211456245411161660488总计0.493.013.4512899975716017831383863变量说明公办园含教办园、街道办园、单位办园教师数最少1人,最多6人得分1~4, 1最差,4最好单位:元按两学期的保育费计算赞助费由在园三年均摊兴趣班数最少0个,最多6个一年按缴纳9个月伙食费计算(二)模型方法--OB分解及其扩展关于两组人群之间差异分解的研究方法,最早由Blinder(1973)和Oaxa168第3期ca(1973)提出。这种方法通常被称为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下文简称OB分解。其基本思想是:两组人群间结果(因变量)的差异可以被特征(自变量)差异以及系数的差异所解释。前者称为可解释部分,后者称为不可解释部分。但是,在传统OB分解框架下,本文存在两大难题。

  三、计量分析
  
  (一)学前教育资源的决定因素分析影响学前教育资源的因素可分为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是指幼儿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及人口特征等,而外在因素主要是指幼儿园学位北京市不同户籍幼儿学前教育资源差异研究 169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年供给数量、学前教育服务便利性等因素。国外针对学前教育资源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家长选择正规育儿中心的影响因素。首先,由家庭收入或母亲收入决定的家庭支付能力会影响学前教育的选择,而且母亲收入的影响要远大于其他家庭人员收入。在20世纪早期,美国家庭普遍倾向于由家庭(主要是母亲)来照看学龄前儿童,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始,随着学龄前儿童母亲就业率的大幅增加,这一现象有所转变,母亲会在工作与照顾儿童间进行权衡,照顾孩子机会成本的变化影响了母亲的就业决定及照看儿童方式的选择。

  其次,幼儿家长的一些人口特征也会影响育儿服务的偏好,如母亲的受教育水平、种族、家庭观念、婚姻情况。一些研究发现,在控制收入、受教育水平等因素之后,种族的影响会消失。也有研究发现,在控制了母亲工作、家庭收入及社会因素之后,种族的影响依旧存在,可能是文化偏好和地区供给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最后,育儿服务场所更多的供给可增加低收入家庭选择正规育儿服务的可能性,育儿服务的地理位置、便利性、运营时间、课程设置,育儿服务供给者的经验、受教育水平及态度等特征都可以影响到家长对于学前教育的选择。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同户籍幼儿学前教育资源的差异,我们首先构建模型讨论了学前教育资源的决定因素。我们选取四个变量衡量幼儿所获得的学前教育资源:是否进入公办园、家庭年均学前教育支出、孩子所在班级教师数、所在幼儿园玩具图书情况。其中,第一个变量衡量幼儿园选择,第二个变量度量了家庭学前教育支出,最后两个变量度量了幼儿园质量。综合考虑以往研究结论以及数据可得性,模型解释变量囊括了调查数据中全部家庭背景信息:户籍、家庭人均月收入、父亲受教育程度、父亲职业、父母单位是否发放托儿补助费。此外,我们还包含了2个非家庭背景信息变量:

  (1)幼儿性别变量,考察不同性别幼儿是否存在学前教育资源差异;(2)家附近2公里内是否有正规幼儿园,考察教育服务便利性对学前教育资源的影响。 学前教育资源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变量名户籍(北京=1,外地=0)专科被解释变量(1) Probit进入公办园0.349(0.0419)0.115(0.0579)(2)OLS学前教育支出3,055(652.7)3,472(819.0)(3)OLS所在班老师数0.314(0.0784)0.274(0.0984)(4)OLS图书玩具情况0.378(0.0611)0.233(0.0766)170第3期本科研究生家庭人均月收入高校科研机构人员企业普通职工企业管理人员私营业主个体户自营职业者自由职业无业人士性别(女孩=1,男孩=0)单位是否发托儿补助费家2公里内是否有正规园常数项被解释变量均值样本量R2/Pseudo R2被解释变量注:括号内为标准误差。为节省篇幅,表中家庭人均月收入变量按分类变量处理,取值1到10之间,家庭人均月收入800元以下取值1,7000元以上取值10.下文表4的分解结果中,家庭收入采用一组虚拟变量衡量。

  表3给出了上述四个回归方程的估计结果。其中,(1)为Probit回归的边际效应,(2)~(4)为OLS回归的系数估计值。在控制了诸多因素后,我们发现,(续表)北京市不同户籍幼儿学前教育资源差异研究 171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年外地户籍幼儿所获得的学前教育资源依然大幅度落后于北京户籍幼儿。在全部四个回归方程中,户籍的系数估计值不仅在数量上很大,而且在1%的显着性水平下显着。由此可见,家长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收入等因素不能完全解释本地户籍幼儿与外地户籍幼儿学前教育资源的巨大差异。

  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对于幼儿的学前教育资源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会更加重视子女的教育质量。父亲学历专科以下的家庭中,50%以上将离家距离作为挑选幼儿园最看重的因素。而在父亲研究生学历的家庭中,50%以上将教育保育质量作为最看重的因素。与父亲学历专科以下的幼儿相比,父亲学历为专科的幼儿进入公办园就读的概率高出12%,年均学前教育支出高出近3500元,幼儿所在班的教师数高出0.3人,玩具图书也更为丰富。图1给出了父亲学历对进入公办园就读以及学前教育支出的边际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当父亲学历为研究生时,幼儿进入公办园的概率反而低于父亲学历为专科或本科的幼儿。从图1(b)可以看出,父亲学历为专科或本科时,幼儿的学前教育支出没有太大区别,父亲学历为研究生的幼儿学前教育支出远远高于父亲学历为本科或专科的幼儿。这说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父亲学历为研究生的幼儿更有可能进入高收费的民办园就读。

  高中及以下 专科 本科 研究生(a)父亲学历与进入公办园就读(b)父亲学历与学前教育支出高中及以下 专科 本科 研究生 家长受教育程度影响的边际效应172第3期众多针对学前教育需求的研究表明,家庭收入是影响学前教育选择的重要因素。表3中(2)~(4)的估计结果与预期一致。家庭收入每提高一个等级,家庭学前教育支出年平均提高900元左右,而幼儿所在班教师更多、图书玩具更为丰富。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家庭收入对于幼儿进入公办园的系数估计值为负且并不显着。

  为了进一步明确家庭收入与幼儿入园选择之间的关系,我们以家庭人均收入1199元以下的人群为基准组,详细考察了不同家庭收入组之间进入公办园就读以及家庭学前教育支出的差异。图2呈现了不同家庭收入组对进入公办园就读以及家庭学前教育支出的边际影响。从图2(a)可以看出,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幼儿进入公办园就读的概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等收入家庭幼儿就读公办园的概率最高,高收入家庭幼儿就读公办园的概率反而低于中等收入家庭。图2(b)则表明,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学前教育支出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为什么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与幼儿进入公办园就读概率之间都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规律?公办园内部巨大的质量差异或许是主要的原因。我国学前教育财政体制是一种倾斜性分配体制,因其与办学体制和办园主体密切相关。在北京,少数重点园、示范园获得了大量的财政投入,而大量普通公办幼儿园投入较少。对于高收入、高学历家庭而言,他们对于孩子学前教育质量的要求很高,当无法进入优质公办园时,他们并不会选择普通公办幼儿园,高收费的民办园成为他们的次优选择。

  在控制了户籍、家庭收入、家长受教育程度后,家长职业对学前教育资源大多没有显着的影响。原因可能如前文所述:过度简化的职业分类并不能反映家长真实的职业差异。我们在回归中放入了"单位是否发放托儿补助费"这一衡量单位福利的变量,作为家长职业情况的补充。回归结果表明,父母单位发放托儿补助费的幼儿进入公办园就读的概率更高,图书玩具更加丰富,而学前教育支出更低。

  教育服务的便利性同样会影响学前教育资源。当家附近2公里内有规范幼儿园时,幼儿进入公办园就读的概率会显着提高到16%.在学前教育支出没有显着提高的情况下,幼儿所在园的玩具图书却会更为丰富。在控制了其他变量之后,并没有发现男女童之间学前教育资源有显着差异。

  北京市不同户籍幼儿学前教育资源差异研究 173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父亲学历与学前教育支出图2 家庭收入影响的边际效应不同户籍幼儿学前教育资源差异分解表1提供的证据表明,外地户籍幼儿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以及教育服务便利性方面远远落后于北京户籍幼儿。而前文中的回归分析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各种因素对于幼儿学前教育资源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北京户籍与外地户籍幼儿间学前教育资源的差异。

  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户籍幼儿的学前教育资源差异的原因,我们采用前文介绍的Yun分解框架对不同户籍幼儿的学前教育资源差异的均值进行了分解。首先,差异分解为两部分:可解释部分、不可解释部分。在收入差异研究中,不可解释部分通常被解释为歧视。但是,也有学者指出,它包含了一些无法观测特征的贡献,简单的称之为歧视并不合理。由于不可解释部分难以理解,在本文中我们只针对可解释部分做出进一步分解,并没有报告不可解释部分的详细分解结果。还需注意的是,OB分解存在选择权重的问题,利用不同组别估计参数作为权重将得到不同的分解结果。在本文中,我们以全部样本的估计参数作为权重进行计算。

  本地户籍与外地户籍幼儿学前教育资源差异的分解外地户籍平均值本地户籍平均值户籍差异可解释部分不可解释部分可解释部分的进一步分解: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家长职业类型单位是否发放托儿补助家2公里内是否有正规园被解释变量进入公办园(1)系数注:在进一步分解中,百分比(%)是该变量所解释的差异占可解释部分的百分比。给出了北京户籍与外地户籍幼儿学前教育资源差异的分解结果。对于家庭学前教育支出和幼儿园质量的差异,可解释部分能够占到全部差异的一半左右。然而,对于入园选择而言,可解释部分只能占到全部差异的28.5%.虽然不可解释部分包含了一些不可观测家庭特征的影响,但是入园选择差异的不可解释部分远远大于学前教育支出差异以及幼儿园质量差异的不可解释部分,这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制度障碍是造成不同户籍幼儿入园选择差异的重要因素。

  针对不同户籍幼儿学前教育资源差异的可解释部分,我们将其进一步分解为五个部分: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家长职业类型、单位是否发放托儿补助、家2公里内是否有正规园。由于幼儿性别的系数在回归表3中均不显着,因此,针对可解释部分的进一步分解没有包含幼儿性别变量。观察表4中进一步分解结果,可以发现:北京市不同户籍幼儿学前教育资源差异研究 175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年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家长受教育程度都是造成不同户籍幼儿学前教育资源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对于不同户籍幼儿家庭学前教育支出差异而言,家长受教育水平解释了可解释部分的70%,远远超过了家庭收入的贡献。对于不同户籍幼儿入园选择差异而言,家长受教育程度的贡献达到37%.对于所在班教师数差异而言,家长受教育程度的贡献为45%.对玩具图书情况差异而言,家长受教育程度的贡献(28.9%)低于家庭收入的贡献(32.9%)。这一结果可能低估了家长受教育程度的贡献:图书玩具情况是家长的主观判断,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长对于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可能有着更高的要求,即使客观上一样的图书玩具情况下他们的主观判断也可能会更低。表3中回归方程(4)的结果为这一推断提供了证据,当父亲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以上时,受教育程度越高,图书玩具情况得分反而会更加糟糕。

  家庭收入水平的差异并不是不同户籍幼儿入园选择差异的主要原因。家庭收入水平能够解释的差异仅占可解释部分的4.8%,而家长职业类型以及单位是否发放托儿补助的贡献分别为14.4%、25.6%.数字上的差异表明,在北京公办园入学机会的分配中,市场化机制所起的作用并不大。但是,对于学前教育支出差异而言,家庭收入水平解释了可解释部分的37%,也就是说,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的收入水平几乎可以解释不同户籍幼儿家庭学前教育支出水平差异中所有的可解释部分。家庭收入水平对玩具图书情况差异的贡献(32.9%)要大于对教师数差异的贡献(17.4%),这可能是因为收入水平高的家庭在选择幼儿园时更加看重玩具图书等物质条件。

  家长职业类型、单位是否发放托儿补助费这两类家长职业信息变量对于学前教育支出差异有负的贡献。公办学前教育歧视性的资源配置方式是最主要的原因。家长从事某些职业的幼儿不仅更有可能进入公办园,享受政府提供的优质资源,付费还更少。家长职业信息变量对于能否进入公办园的贡献达到40%,其中家长职业类型的贡献并不大,单位是否发放托儿补助费的贡献则接近2/3.如前文所述,这可能是因为本文中粗略的职业划分并不能反映真实的职业差异,而是否发放托儿补助费则是较好的衡量单位福利的变量。对于所在班级教师数差异而言,家长职业信息变量的贡献为35.7%,对玩具图书情况的差异而言,家长职业信息变量的贡献也达到了31%.

  教育服务便利性对于入园选择差异有着重要贡献。虽然家附近2公里内是否有正规幼儿园对于家庭学前教育支出差异的贡献很小,但是它对于入园选择差异有着较大的影响,占到了可解释部分的19%.在我们的调查数据中,外地户籍幼儿家附近有正规园的比重更少,但选择在家附近1公里以内幼儿园就学的比重达到55%,高于北京户籍幼儿的47%.可见,外地户籍家庭在选择176第3期幼儿园时对于学前教育服务便利性更加敏感。教育服务便利性对于家庭学前教育支出的差异不到1.4%,但对玩具图书差异的贡献则达到了6.8%.由于学前教育服务便利性上的差异,外地户籍家庭幼儿在同样的教育支出水平下所得到的学前教育服务质量要低于本地户籍幼儿。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构建学前教育资源决定模型,我们考察了幼儿家庭特征、教育服务便利性等变量对于学前教育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家长受教育程度及家庭收入都对家庭学前教育支出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而这两个因素对于进入公办园就读的影响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家附近有正规幼儿园会在不显着提高家庭学前教育支出的情况下增加幼儿进入公办园的可能以及幼儿园质量。在控制了家庭特征等变量后,不同户籍幼儿的学前教育资源各方面依然存在显着的差异。

  随后的分解表明,不同户籍幼儿入园选择差异中可由家庭特征等变量解释的部分不到30%,远远低于家庭学前教育支出、班级教师数和玩具图书情况的可解释部分,外地户籍幼儿家庭在公办园入园机会上面临严重的制度性障碍。通过对可解释部分的进一步分解,我们发现,家长受教育程度是不同户籍幼儿学前教育资源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家庭收入、家长职业及学前教育服务便利性都对学前教育资源差异有着重要贡献。西方国家已经在促进学前教育公平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政策经验,值得我国借鉴。从需求的角度出发,政府直接采用教育券补贴低收入家庭育儿支出或通过税收减免增加其家庭收入。从供给的角度,通过降低学前教育的价格,甚至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来增加弱势群体的学前教育选择,如美国的"提前开端"(Head Start)项目就是将低收入家庭的儿童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确保其能够接受公平的学前教育;英国的"确保开端"(Sure Start)计划也是针对贫困儿童提供早期教育、保育及健康支持等综合服务。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政策相比,北京市目前的公办学前教育体制不仅没有缩小学前教育市场化提供所导致的社会阶层差异,反而起到了扩大差异的作用。针对北京市不同户籍幼儿学前教育资源差异这一突出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建立中央与地方共同负责的流动人口学前教育财政保障机制。在大城市的非户籍人口中,流动人口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流动人口教育是一个全国性公共物品,仅由地方财政负担并不符合教育投资中的受益原则。此外,在我国当前的政治体制下,流动人北京市不同户籍幼儿学前教育资源差异研究 177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年口的利益难以进入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地方政府缺乏激励针对流动人口进行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因此,可以考虑借鉴英美的"确保开端"和"提前开端"计划,建立中央政府举办的、弱势群体导向的学前教育发展项目。(2)增强弱势群体家庭的学前教育支付能力。如运用"幼儿教育券"等方式补贴符合一定条件的家庭或者补贴接收弱势群体家庭幼儿的幼儿园,提高其家庭学前教育实际支出及学前教育质量。(3)调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方向。在加快普惠性公办幼儿园建设的同时,改变公办幼儿园招生机制,对北京户籍和外地户籍幼儿一视同仁,打破户籍制度歧视所造成的学前教育不公平。同时,根据人口地域分布,在外来人口聚集地增加学前教育供给,通过增建幼儿园或者改建、扩建已有幼儿园来满足外地户籍幼儿的学前教育需求。(4)政府相关部门可通过公益广告、社区宣传等手段提高家长(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长)对学前教育价值的认识,促进幼儿所获得的学前教育资源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晓微,张岩。城市流动人口的经济贡献量化初探[J].人口研究。 2004,(4):63-67.
  [2]任远,邬民乐。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文献述评[J].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