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区初中生伤害相关行为及其特征调研

更新时间:2019-10-15 来源:教育社会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教育社会学论文】

摘要

  伤害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世界各国的主要死因之一,其严重性在于它的常见性、多发性,死亡率、伤残率高,疾病负担大,尤其在青少年中更易发生[1 -3].青少年伤害问题越来越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政府的关注。本文于 2011-2012 年通过对南通市区初中生伤害相关行为及其特征进行调查,为预防伤害行为的出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系统抽取南通市区 5 所初中学校,从初一到初三各年级均随机抽取 1 个班级,共对 1 039 名初中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收回有效回收问卷 1 019 份,问卷回收率 98. 1%.其中男生 523 名( 51. 3%) ,女生496 名( 48. 7% ) ; 初一学生 345 名( 33. 9% ) ,初二学生 350 名( 34. 3%) ,初三学生 324 名( 31. 8%) .年龄11 ~ 17 岁,平均年龄( 14. 07 ± 1. 31) 岁。

  1. 2 方法

    1. 2. 1 调查问卷 调查表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 初中版)[4],内容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 个人生物特征和社会学特征) 和伤害相关行为( 包括步行违规行为、骑车违规行为、去不安全场所游泳行为、暴力和校园暴力倾向、自杀行为、自杀相关心理问题/障碍) .

  1. 2. 2 调查方法 由本课题组的教师和同学担任调查人员,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的协助下采用匿名填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统一发放,统一回收,并要求学生填写真实内容,独立完成。

  1. 3 统计分析 对所有收回问卷进行检查,剔除有漏选和逻辑错误的问卷。采用 EpiData 3. 02 软件录入数据。利用 Stata 7. 0 软件计算每一道题的报告率,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之间进行组间X²检验; 若 P <0. 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伤害相关行为情况

  2. 1. 1 交通相关的伤害行为 48. 58% ( 495 /1 019)的学生有步行违规行为,其中经常出现违规占 4. 71%( 48/1 019) .骑过自行车的学生占 90. 19% ( 919/1 019) ; 骑自行车的学生中,骑车发生双手离把的占16. 54% ( 152 /919 ) ,攀扶车辆的占 11. 53% ( 106 /919) ,追逐打闹的占 11. 43% ( 105 /919 ) ,逆行的占16. 00% ( 147 /919) ,闯红灯的占 10. 34% ( 95 /919) ,骑车带人的占 16. 10%( 148/919) ,因机动车事故造成严重受伤的占 6. 20%( 57/919) .

  2. 1. 2 溺水相关的伤害行为 有 55. 84% ( 569 /1 019) 的学生曾进行过游泳活动,其中曾在不安全场所游泳的占 8. 73% ( 89/1 019) ,出现溺水情况的占2. 26% ( 23 /1 019) .

  2. 1. 3 与他人冲突的相关行为 在与他人冲突相关行为中,经常打架 ( 6 次以上) 的 占 3. 44% ( 35/1 019) ,打架受伤的占 6. 67% ( 68 /1 019) ,攻击或虐待受伤占 3. 93% ( 40/1 019) ,经常被恶意取笑的占6. 28% ( 64 /1 019) ,经常在校被索要财物的占 1. 05%( 11/1 019) ,经常被有意孤立或排斥在集体活动之外的占 1. 37% ( 14/1 019) ,经常在校被威胁恐吓的占1. 17% ( 12 /1 019) ,经常在校被打 / 踢 / 推 / 挤 / 关黑屋的占 1. 28%( 131/1 019) ,经常在学校被开色情玩笑、做色情动作的占 4. 46% ( 45/1 019) ,经常在校因长相/身材缺陷而被取笑的占 3. 34%( 34/1 019) .

  2. 1. 4 自杀和离家出走行为 学生出现自杀意念、计划和自杀未遂的占 22. 08% ( 225/1 019) ,出现离家出走和相关意念的占 19. 33%( 197/1 019) .

  2. 1. 5 不良情绪 在不良情绪行为中,自感孤独的占 3. 83%( 39/1 019) ,经常感到无安全感的占 7. 56%( 77/1 019) ,因学习压力大而心情郁闷的占 86. 56%( 882/1 019) ,因担心某事而失眠的占 54. 17% ( 552/1 019) ,因伤心绝望而停止日常活动的占 9. 81%( 100/1 019) .

  2. 1. 6 自我伤害及意外受伤 在自我伤害和意外受伤行为中,跌倒伤占 33. 07% ( 337/1 019) ,砸伤或碰伤的占 17. 66% ( 180/1 019) ,火灾烧伤或烫伤的占4. 81% ( 49 /1 019 ) ,自我伤害受伤占 4. 51% ( 46 /1 019) ,骨折或关节脱臼的占 6. 48% ( 66 /1 019) ,割伤、刺伤或捅伤的占 3. 93% ( 40/1 019) ,脑部或颈部受伤的占 1. 77% ( 18/1 019) ,枪伤的占 1. 47% ( 15/1 019) ,严重烧伤的占 1. 47% ( 15 /1 019) ,受伤致身体残疾的占 1. 47%( 15/1 019) .

  2. 2 伤害相关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2. 2. 1 不同性别伤害相关行为的比较 因担心某事而失眠行为方面,女生的发生率高于男生; 而在交通违规、与他人冲突伤害相关行为、自杀和离家出走、伤害及严重后果的发生率方面,男生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均 < 0. 05) .见表 1 ~ 2.曾在不安全场所游泳男、女生报告率分别为 19. 73% ( 58/294) ,11. 27% ( 31 /27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²=7. 70,P < 0. 05 ) .出现溺 水男、女生报告率分别为4. 42% ( 13 /294) ,3. 64% ( 10 /27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²= 0. 23,P > 0. 05) .

  2. 2. 2 不同年级伤害相关行为的比较 高年级的学生出现步行违规、骑车违规以及机动车事故的情况较多。在游泳方面,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在不安全场所游泳报告率分别为 12. 04% ( 23/191) ,15. 81% ( 34/215) ,19. 63% ( 32 /16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²=3. 85,P > 0. 05) ; 溺水受伤报告率分别为 4. 71% ( 9 /191) ,4. 19% ( 9 /215) ,3. 07% ( 5 /16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²= 0. 63,P > 0. 05) .3 个年级在集体活动被孤立、被索要财物以及被威胁恐吓及因身体缺陷被取笑的情况在高年级中经常发生,而且高年级的学生易出现自杀和离家出走的想法和行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均 <0. 05) .见表 1 ~2.

  3 讨论

  本文通过对南通市区5 所初中学校的学生进行伤害相关行为调查,了解在交通、游泳、与他人冲突、自杀及离家出走、不良情绪、自我伤害及意外伤害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结果显示男生伤害相关行为发生率普遍高于女生,与国内多个调查结果一致[5 -8].对于女生来说,其交通安全意识要好于男生[9],女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可能要高于男生,因此受到意外伤害较少。

  青少年的交通安全意识较差[10],经常出现步行骑车违规的情况,易造成例如机动车事故等交通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在高年级学生中发生情况最为严重。同时,青少年易到不安全地方进行游泳活动。对于打架问题,不同年级存在情况都较为严重,但是在高年级中,一些因个人原因被取笑、被集体孤立以及被索要财物的情况经常发生。高年级学生易出现自杀及离家出走想法和行为,也经常会因为学习等个人原因和学业原因出现不良情绪,受到意外伤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11].

  相关研究表明,对中学生伤害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是有效可行的[12].青少年伤害行为的预防和干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政府的协同合作[13 -14].首先,父母要对孩子尤其是男生进行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同时需要对男生的一些行为进行约束,不能任其随意参加一些危险的活动。同时,父母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15],在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及时发现,从父母角度予以关心和照顾。

  学校作为教育青少年的主体,首先要保证青少年在校园的人身安全,需要对一些社会准则和道德方面进行教育,同时保证学校设施的安全性,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其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很重要[16],学校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经常组织心理辅导等类型的讲座或者活动,以帮助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蒋伯钧等[17]采用健康教育、同伴教育、主题班会、知识竞赛、小品表演等方式对上海市黄浦区初中生实施干预,发现干预后初中生的伤害知识、信念和行为比干预前均明显提高。社会需要对青少年伤害行为的预防做出努力。

  首先,可以通过大众媒体进行一些安全意识的宣传,同时通过社会力量保护青少年,防止青少年在社会上发生不必要的伤害。政府应该加强学校教育事业的建设,同时也需要协同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工作,避免伤害行为的发生,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出努力。

  4 参考文献

  [1] 王声涌。 我国的伤害流行病学研究亟需开展[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 3) : 131 -133.

  [2] 王声涌。 伤害: 威胁年轻一代健康的严重卫生问题[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34( 4) : 197 -198.

  [3] MACKENZIE SG,PLESS IB. CHIRPP: Canada's principal injury sur-veillance program[J]. Inj Prev,1999,5( 3) : 208 - 213.

  [4] 季成叶。 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 2005)[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132 -144.

  [5] 熊志伟,范义兵,甘启芦,等。 南昌市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8,24( 9) : 1042 -1043.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1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