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管理学科体系建构问题的探索

更新时间:2019-07-01 来源:学校管理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学校管理论文】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教育管理学体系建设的回顾,揭示了本学科体系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构建我国教育管理学体系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教育管理学;体系;构建
    一 对教育管理学体系建设的简短回顾20多年来,我国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大致上经历了恢复、发展和分支学科的建设等阶段。1978年到1985年可以看作是教育管理学学科恢复阶段。经过“十年浩劫”的我国教育百废待兴,为适应基础教育干部培训和一些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教学的需要,一些学者编写了不少的教育管理学教材和着作,对一些教育管理的实际问题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形式上看,很少有以“教育管理学”命名的教育管理学着作,更多的是以“学校管理学”和“教育行政学”命名的教材和着作。从内容来看,主要是对教育管理工作方面的原则规定,是“工作手册”,还谈不上理论构建,理论基础薄弱,研究不深入。比如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编写的学校管理学和教育行政学属于此类。但此类研究在当时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各级学校管理人员的培训、师范院校开设的教育学专业、教育管理专业本专科教学都迫切需要教育管理方面的教材。所以,这一阶段可以看作是我国教育管理学科的恢复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可以看作是教育管理学科的发展时期。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以后,我国教育开始了全面的变革,就基础教育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政策,比如在管理体制上提出基础教育的权力和责任下放到地方,实行分级管理和分级负责;在学校管理体制上提出了校长负责制,等等。这些促进了教育管理学科开始向新的层次发展。专门的教育管理研究队伍开始形成,各级教育管理研究会开始成立,对教育管理问题的探讨开始深化。一些学者吸收了西方国家管理学和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系统科学对教育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问题,编着了一些教育管理学着作。如张济正先生等编写的《学校管理学导论》,陈孝彬先生着的《学校教育管理科学》等;还有些学者立足于我国几十年的教育管理实践,对教育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和理论深化,试图建立适合我国教育国情的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典型的如肖宗六先生着的《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这些研究成果在我国当代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着作或教材至今还是教育管理本专科专业、教育干部培训的必读书。
  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有人认为是停滞时期,其实不然,这个时期教育管理学研究处于各分支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这时期的教育管理学科体系和结构虽然还以分科为主,除了学校管理学、教育行政学外,还发展了教育经济学、学校领导学、教学管理等等。资深学者们在深化他们的研究,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开始投入到教育管理学的研究中去,并成为教育管理研究的生力军。这时期发表了一大批有深度的教育管理学方面的论文和教育管理学分支学科的着作,这对我国教育管理学科结构和体系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如陈孝彬教授的《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王善迈先生主编的《教育经济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安文铸的《现代教育管理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肖宗六教授1996年修订他的《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1996年),肖宗六教授与贺乐凡教授共同主编的《中国教育行政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劳凯声教授撰着《教育法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教育法学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袁振国教授主编的《教育政策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黄崴编着的《现代教育督导引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等等。
  通过以上简短的回顾,我们发现我国教育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学科群,不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以学校管理问题为对象就构成了学校管理学,这方面的教材比较多,典型的有萧宗六先生着的《学校管理学》;以教育行政问题为对象就构成了教育行政学,如萧宗六先生、贺乐凡先生主编的《中国教育行政学》;以教育的法律问题为对象就构成了教育法学,如劳凯声教授等主编的《教育法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以教育的经济问题为对象就构成了教育经济学,这方面的着作有好几本,典型的有王善迈教授主编的《教育经济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989年);以教育中政治问题为对象就构成了教育政治学,如成有信先生主编的《教育政治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以教育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问题为对象就形成了教育督导学,如黄崴教授编着的《现代教育督导引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以教育评价问题为对象就形成了教育评价学,如张雨田等编着的《学校教育评价》(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
  这些学科虽然是可以分开的,但同时也是可以相互补充和交叉的。它们都从不同的侧面研究教育管理问题,揭示教育管理活动各个方面的原理和机制。作为基础学科的教育管理学则主要是研究教育管理的一般问题。1979年至今教育管理学体系建设发展阶段起止时间与阶段基本特征典型着作举例1979—1985:恢复阶段主要恢复“学校管理学”和“教育行政学”的基本内容和体系,编写这两个学科的教材,类似于工作手册。未来:学科建设的深化理论研究的深化,加强与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的对话,实验研究的开展,重视案例分析。
  二 教育管理学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我国教育管理学在体系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概念来看,其他学科概念多,本学科概念少。如同陈桂生教授认为的“教育学成为别的学科·领地的现象”一样,教育管理学缺乏独特性,大量的概念是从一般管理学中借用过来的,流于一般化,还没有真正转化为本学科独特的概念,属于自己的概念更少。如组织、领导、控制、决策等概念都直接来自于一般的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一般管理的概念有共同的含义,是不是说就没有自己的概念体系?如果没有本学科的特殊性,教育管理学就不能称之为一门学科了。概念的独特性、稳定性和明确化是一门学科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所以,教育管理学应有自己独立的、稳定的和明确的概念体系。从目前来看,教育管理学还不能算是一门成熟的学科,表面看热闹非凡,如果抽去其他学科的概念,教育管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框架就会倒塌。
  2.从内容看,规定的多,解释的少。一些论着主要是根据教育管理工作程序安排教育管理学的内容,是对教育管理工作所做的原则规定,或是对教育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和体会。规定的理论是“处方”性质的,它总是在告诉人们“应该如何”去做,但没有向人们解释所做的“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经验总结是个体性的、过去的、局部的,而不属于现在和未来,不具有普遍性。经验总结是必要的,任何学科的发展都需要经历经验总结阶段,因为理论的发展首先源于实践,是以经验为基础的。但一门学科不能一直或仅仅停留在经验总结阶段,它需要把经验提升为理论,把零散的理论系统化,把特殊性转变为普遍性。
  3.从研究方法看,演绎的多,实证的少。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者队伍的主体是师范大学教教育管理学科的教师和教育学院教教育管理学科的教师。前者是出于本科教学和教学研究的需要进行的研究,后者出于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的需要进行的思考。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从概念出发,对概念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包括本文作者的研究更多地也属于这种研究。这种研究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但仅仅这种还不够,教育管理研究还需要通过调查、实验进行研究,使教育管理理论具有实践的或实验的基础。
  4.从研究规范看,议论的多,研究的少。我国的教育理论刊物不可谓不多,但翻阅这些杂志刊载的所谓的论文大多是议论、感想或意见,而不是研究。议论是指人们根据教育问题有感而发,是作者的感想、体会或建议,作者常用的话是“我认为……”。这些是重要的,但这些不是研究,不是论文。研究要经过文献综述、理论假设、论证假设(理论的或实验的)、得出结论等一系列的过程。一篇论文要告诉人们本课题别人或前人的观点是什么、还存在着哪些问题,本论文的创新是什么,创新的方法和过程是什么,本论文的局限是什么。由于我国学术界没有坚持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许多学者或研究者不关注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对别人的研究成果视而不见,自己有些新的见解就认为是“国内领先”或“国际前沿”,岂不知他的观点可能是别人早已经提出了,自己不过是炒别人的剩饭。可悲的是,这些年来,我国论文数量在高速增长,但并没有形成什么思想流派,更没有出现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学者。
  5.从结构上看,形式的多,实质的少。我国教育管理学科已经成为一个学科群。比如从教育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来看,有“学校管理学”、“教育行政学”、“教育法学”、“教育督导学”、“教育政策学”、“教育领导学”、“教育管理学”等。这些学科的建设对推动我国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这些学科的名称有了,但实质的内容还不够,可以说“有名无实”:一是有许多学科的内容是重复的。比如“教育行政学”中有教育政策、教育督导、教育法、教育规划的内容,这些内容在对应的学科中有深入的说明;二是把其他学科的概念搬过来,前面加上“教育”或“学校”,比如把“法学”的基本内容搬过来,前面加上“教育”就成了“教育法学”;三是国外的多,本土的少。我国不少学者对国外的理论介绍或引进的比较多,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我国教育管理理论原创的不多。这些现象说明,我国教育管理理论的创新迫在眉睫。
  6.在观念上缺乏国际视野。我国的教育管理理论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的教育管理理论对话。教育管理学科作为社会科学确实有其特殊的文化性,中国的教育管理理论或学科是在中国文化教育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必然有中国文化的特色,比如强调教育管理的权变,重视管理人员在管理中的作用等。如果我国还处于传统社会或过去时代的话,这些都是没错的,但问题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国也进入到全球化、信息化、学习化时代,我国需要在经济制度、经济运行等方面和世界接轨,需要进行科学和文化的交流,我国的管理和教育管理绝不能游离于全球化时代的大潮之外。在一定意义上,我国所遇到很多问题都是管理问题,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不重视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所以,我国加入WTO后,教育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需要与西方发达国家对话、交流,吸取其精华,仅·7·仅局限于中国,这不利于我国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改善。
  三 教育管理学体系的构建1.从结构上看,在注意到学科分化的同时,要注意学科的综合。综合并不是要代替分化的学科,分化也不是要把综合的学科拆散。我国教育管理学已经分化为若干学科。但作为能够融通各种分支学科的教育管理学仍然是存在的。它主要是研究教育管理的基本问题或一般问题。这些一般的问题主要分为: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问题;教育管理的计划与决策问题;教育管理体制问题;教育管理的组织与人事问题;教育管理的领导与激励问题;教育管理的控制问题等。同时,教育管理又分为不同的领域,有不同性质的问题,如教育行政管理问题与学校管理问题虽然有共性的方面,但二者的差别是很大的,需要分别进行研究。我们把教育管理学科体系的结构分为基础理论类、应用理论类、分层理论类、技术方法类四个方面(见表2)。其中,基础理论类学科主要是讨论教育管理的基础性和综合性问题或教育管理的共性问题;应用理论类主要是讨论教育管理的不同领域的问题或专门化的问题;分层理论类学科是根据教育系统的不同层级专门讨论不同层次的教育管理问题;技术方法类主要阐述教育管理的技术和方法类问题。
  2.在方法上注意把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哲学,需要把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合起来。也就是把教育管理的理论分析放在教育管理的实验之上,把教育管理的实验研究作为检验、修正理论的手段。这就要求教育管理学的论证是缜密的,实验是科学的,理论是可验证的。也就是要强化研究的规范性或科学性。只要是教育管理研究,就要选好问题,确定方法,研究文献,提出假设,论证假设(实验或理论),得出结论,使每一项研究有创新,从而推动教育管理学的发展。
  3.在知识上注意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教育管理学要寻求关于教育管理的普遍知识,人类的教育管理实践活动是有相似性和共同性的,所以教育管理学所建立的知识体系中不少部分是普遍适用的。但这不等于说各国的教育管理理论或知识都是一样的,由于教育管理是在特定文化中展开的,所以,任何一种教育管理理论都具有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其实正是这种特殊性才使得教育管理理论丰富多彩。教育管理学科体系基础理论类教育管理原理、比较教育管理学、教育政治学、教育管理伦理学、教育经济学等。应用理论类教育行政学、教育法学、教育政策学、教育发展与规划、教育督导学;学校管理学、学校领导、学校组织、学校人事、学校决策学;教学管理、班级管理、课程管理、学生管理。技术方法类教育测量、教育评价、教育管理技术、教育统计、教育管理研究方法等。
  4.在科研管理上重视质而不是量。学术大家出现和学术流派的形成是学术繁荣的重要标志。中国先秦时期,西方古希腊时期,14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所有这些时代都是大家辈出、群星灿烂、思潮云涌的时代,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走上新时代的时期。特别是19世纪之后至今的西方发达国家,每隔10年左右都会有新的思想家出现、新的思想流派形成。一方面是受社会发展需要的推动,另一方面是当时有宽松的政治和政策环境。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改革开放20多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为什么出不了大家?为什么形成不了观点鲜明的学术流派?这与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体制和政策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教育管理学科以及其他各类社会学科的发展都需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需要在科研评价制度上改变目前杀鸡取卵的做法———以发表论文的数量来衡量一个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成就。学术研究的突破不是看数量,而是以创新和质量来说话的。
  5.以问题为中心建立学科体系。教育管理学是以教育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在构建学科体系时要注意问题的选择和分类、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从问题所涉及的管理活动范围的大小来区分,可以把教育管理问题分为宏观和微观问题;从教育管理问题所涉及的范围来划分,可以划分为教育管理的一般问题和教育管理的特殊问题。作为教育管理学科群的一门基础学科的教育管理学,其体系可以根据教育管理的过程问题来安排,也可以根据教育管理的要素问题来安排。从过程来安排,教育管理学主要涉及教育管理的规划、计划和决策问题;教育管理的体制、组织问题;教育管理的人事问题;教育管理的领导和激励问题;教育管理的控制·8·问题;从要素来安排,教育管理学主要涉及教育管理中的领导问题、组织问题、人事问题、财物问题、事务问题等。
  四 结 语教育管理学科体系建设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逻辑上考虑教育管理学科体系内在的结构。作为一个学科群,教育管理学科体系必然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在这一体系内的各门学科都担负着不同的理论功能;二是从教育管理的实践需要出发来研究和建设教育管理学科体系。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所以,教育管理学科体系的建设必须考虑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从提高我国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出发;三是把我国的教育管理学科体系的建设置于国际的背景下和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是薄弱的,这就更有必要与西方国家的教育管理研究者进行对话和交流,要博采众家之长,根据中国的文化特点来建设我国的教育管理学科体系。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351.html